药食两用物质目录(最新) 一、2002版(51号文附件1)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包含金银花、山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包含葛根、粉葛)、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注:原有87种,后药典品种单列,实为89种。 二、NHC & NMPA 2019年第8号公告: 6种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 三、《党参等9种物质》 2023年第9号公告: 9种党参、肉苁蓉(荒漠)、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 四、其他合法来源:新资源/新食品原料已批准且基原、部位与《中国药典》相同者:3种 人参、枇杷叶、夏枯草 五、2024年已通过征求意见的新品种天冬、麦冬、地黄、化橘红 六、药典中收载的其他普通食品核桃仁、黑豆、辣椒、松花粉 、大蒜、 大青盐、 玫瑰花、 韭菜子、 藕节
七、51号文分品种功能概述1.丁香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用法与用量】1~3g,内服或研末外敷。 【注意】不宜与郁金同用。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 【用法与用量】3~6g。
3.刀豆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下气,止呃。用于虚寒呃逆,呕吐。 【用法与用量】6~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4.小茴香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盐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 【用法与用量】3~6g。
5.小蓟 【性味与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5~12g。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6.山药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与用量】15~30g。 【用药忌宜】 本品养阴而兼涩性,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用,实热邪实者忌用。
7.山楂 【性味与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用法与用量】9~12g。 【用药忌宜】 脾胃虚弱者慎服,山楂与莱菔子均有较好的消食化积之功,所不同的是,山楂长于消肉积,消积力较好,且长于活血化瘀,莱菔子长于治积滞腹胀痛较重者,攻积力强而兼降气消痰。
8.马齿苋 【性味与归经】酸,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用法与用量】9~15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9.乌梢蛇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用法与用量】6~12g。 【用药忌宜】 血虚生风者忌用。
10.乌梅 【性味与归经】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用法与用量】6~12g。 【用药忌宜】 本品酸涩收敛,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单用。
11.木瓜 【性味与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 【用法与用量】6~9g。
12.火麻仁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10~15g。
13.代代花 《中药大辞典》代代花枳壳 【性味】性微寒,味苦、酸。 【功能主治】行气宽中,消食,化痰。用于胸腹闷胀痛、食积不化、痰饮、脱肛。
《中华本草》玳玳花Citrus aurantium L. var. amara Engl. [C. aurantium 'Daidai’]的花蕾 【性味】辛;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理气宽胸;和胃止呕。主胸中痞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g;或泡茶。
14.玉竹 【性味】甘;平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主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熬膏涂。阴虚有热宜生用,热不甚者宜制用。 【注意】痰湿气滞者禁服,脾虚便溏者慎服。
15.甘草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与用量】2~10g。 【注意】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大量久服可引起水肿,也应注意。湿盛中满者忌服。
16.白芷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胃、大肠、肺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 【用法与用量】3~10g。 【用药忌宜】 阴虚血热者忌服,痈疽溃后宜渐减去。
17.白果 【性味与归经】甘、苦、涩,平;有毒。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用法与用量】5~10g。 【注意】生食有毒。生用毒性大,易中毒,大量或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银杏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胪肠昏顿,白果中毒成分叫白果中毒素,最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可迅速出现头痛,惊厥,抽搐,呼吸困难,昏迷,最后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利尿.尽快排毒,服鸡蛋清,或用甘草或白果壳。
18.白扁豆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用法与用量】9~15g。生用清热养胃,炒用健脾止泻。 【用药忌宜】 扁豆内含毒性蛋白质,生用有毒。
19.白扁豆花 《中华本草》: 【性味】平;甘淡;无毒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解暑化湿,和中健脾。主夏伤暑湿,发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跌打伤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20.龙眼肉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与用量】9~15g。 【用药忌宜】 内有郁火,痰饮气滞及湿阻中满者忌服,本品甘温滋润,不利于表邪的解除.
21.决明子 "【性味与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用法与用量】9~15g。" 【用药忌宜】 本品性寒降泄,故风脾虚泄泻,或低血压者忌用。石决明与决明子,两药均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对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的头目眩晕,目赤肿痛等症,皆可用治,但石决明咸寒质重,以平抑肝阳为胜,兼有滋养肝阴作用,决明子苦寒,功偏清肝,疏风,多用于肝经实火,目赤肿痛之症,如睫膜炎。
22.百合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心、肺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与用量】6~12g。
23.肉豆蔻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用法与用量】3~10g。 【用药忌宜】 湿热泻痢者忌用.
24.肉桂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用法与用量】1~5g。 【注意】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用药忌宜】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不要用,桂枝辛温,偏于上行而散寒解表,走四肢而温通经脉,
25.余甘子 【性味与归经】甘、酸、涩,凉。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用法与用量】3~9g,多入丸散服。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
26.佛手 【性味与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 【用法与用量】3~10g。 【用药忌宜】 阴虚火旺者慎用。
27.杏仁 "苦杏仁:【性味与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5~10g,生品入煎剂后下。 【注意】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 1.《本草经集注》:得火良。恶黄芪、黄芩、葛根。畏蘘草。 2.《本草经疏》:阴虚咳嗽,肺家有虚热、热痰者忌之。 3.《本草正》:元气虚陷者勿用,恐其沉降太泄。 4.《本经逢原》:亡血家尤为切禁。 5.《本草从新》:因虚而咳嗽便秘者忌之。 【用药忌宜】 大便溏泄者或婴儿应慎用,本品有小毒,勿过量,中毒症状轻者,头晕乏力,吐泻,腹痛,上腹部烧灼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严重者,昏迷,痉挛,解救方法,用鲜萝卜,取汁服,或用蕹菜。
附:甜杏仁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大肠经。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10~15钱;或入丸剂。外用:捣敷。
28.沙棘 【性味】味酸;涩;性温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主咳嗽痰多;肺脓肿;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胃痛;肠炎;闭经;跌打瘀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29.牡蛎 【性味与归经】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能与主治】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煅牡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用于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崩漏带下,胃痛吞酸。 【用法与用量】9~30g,先煎。 【用药忌宜】 《本草经疏》:“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 附.生牡蛎 平肝镇静之功见长,适于阴虚阳亢之症,煅牡蛎,功偏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适用于滑脱症及胃脘痛,本品有收敛作用,湿热实邪者忌用,牡蛎肉为著名之海珍品,在食疗上认为有补益阴阳气血之功,用治贫血.盗汗,牡蛎与龙骨二药功效相近,均有平抑肝阳,重镇安神,收敛固涩作用,常相须为用,同治阴虚阳亢,头目眩晕,惊悸狂躁,心烦不眠,以及各种体虚滑脱症,然而,龙骨入心经为主,以镇静安神见长,固涩之功优于牡蛎,而无软坚散结作用,牡蛎入肝经为主,以平肝潜阳,清热益阴为胜,收敛固涩之力逊于龙骨,并有软坚散结作用。
30.芡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肾;心;胃;肝经 【功能主治】固肾涩精;补脾止泄。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亦可适量煮粥食。 【注意】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
31.花椒 【性味】辛;性温;小毒 【归经】脾;肺;肝;肾;心;心包经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蛔虫腹痛;呕吐泄泻;肺寒咳喘;肺寒咳喘;龋齿牙痛;阴痒带下;湿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可含漱;研末调敷。 【注意】1.孕妇慎服。 附. 椒目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脾、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利水消肿: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腹大如鼓。 2.平喘:水饮犯肺,喘不得卧 【用量用法】 5克。
32.赤小豆 【性味与归经】甘、酸,平。归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与用量】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33.阿胶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用法与用量】3~9g。烊化兑服。 【用药宜忌】 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故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或纳食不消,痰湿呕吐及泄泻者均不宜服。
34.鸡内金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淋涩痛,胆胀胁痛。 【用法与用量】3~10g。
35.麦芽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生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 【用法与用量】10~15g;回乳炒用60g。 【注意】1.《食性本草》:久食消肾,不可多食。 2.《汤液本草》:豆蔻、缩砂、木瓜、芍药、五味子、乌梅为之使。 3.《本草经疏》:无积滞,脾胃虚者不宜用。 4.《本草正》:妇有胎妊者不宜多服。 5.《药品化义》:凡痰火哮喘及孕妇,切不可用。
36.昆布 【性味与归经】咸,寒。归肝、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用法与用量】6~12g。
37.大枣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脾、胃、心经。 【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用法与用量】6 ~15g。 【用药宜忌】 本品味甘,壅助湿滞气,令人中满, 能助湿生痰蕴热。
38.罗汉果 【性味与归经】甘,凉。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用于肺热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9~15g。
39.郁李仁 【性味与归经】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下气利水。用于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法与用量】6~10g。 【注意】孕妇慎用。
40.金银花、山银花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用法与用量】6~15g。
41.青果 【性状】【鉴别】【浸出物】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甘、酸,平。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咽,生津。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痰黏,烦热口渴,鱼蟹中毒。 【用法与用量】5~10g。
42.鱼腥草 【性味与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43.生姜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 【用法与用量】3~10g。 【用药忌宜】 本品为辛温发散之物,故对表虚自汗及阴虚内热,或热盛之症均应忌用。 附:干姜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用药忌宜】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说明】 生姜,乾姜,炮姜加工炮製不同,性味功效有所差异,生姜用鲜品,味辛性温,长于发散外寒,又能止呕,多用于风寒表症及呕吐之症,乾姜为母姜的乾燥品,味辛性热,走散之力已减,温中之功为强,为治疗脾胃寒症之要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炮姜经过火炮,辛味减弱,味转苦涩,温经止血是其所长,多用于虚寒性出血症,故有生姜走而不守,乾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之说。
44.枳椇子 《中华本草》 【性味】甘酸,平。 ①《唐本草》:"味甘,平,无毒。" ②《本草再新》:"味甘酸,性平,无毒。" 【归经】①《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阴经。" 【功能主治】治酒醉,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 ①《荆楚岁时记》:"辟虫毒。" ②《唐本草》:"主头风,小腹拘急。" ③《本草拾遗》:"止渴除烦,润五脏,利大小便,去膈上热,功用如蜜。" ④《滇南本草》:"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络。小儿服之,化虫,养脾。" ⑤《滇南本草图说》:"补中益气。痰火闭结于胸中,用此可解。’ ⑥《纲目》:"止呕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剂。
45.枸杞子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与用量】6~12g。 【用药忌宜】 本品虽滋腻性虽小,但毕竟为味甘质润之品,故脾虚有湿及泄源者忌服。
46.栀子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与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用法与用量】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 桅子皮兼清表热,脾胃虚寒,便溏食少者忌用。
47.砂仁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3~6g,后下。
48.胖大海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用于肺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热结便秘,头痛目赤。 【用法与用量】2~3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49.茯苓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10~15g。
50.香櫞 【性味与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疏肝理气,宽中,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呕吐噫气,痰多咳嗽。 【用法与用量】3~10g。
51.香薷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与用量】3~10g。 【用药忌宜】 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阳暑症当忌用。
52.桃仁 【性味与归经】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用法与用量】5~10g。 【注意】孕妇慎用。
53.桑叶 【性味与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用法与用量】5~10g。
54.桑椹 【性味与归经】甘、酸,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9~15g。
55.橘红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用法与用量】3~10g。
56.桔梗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用法与用量】3~10g。
57.益智仁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遗精白浊,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 【用法与用量】3~10g。 【用药忌宜】 阴虚火旺及有湿热者忌服。
58.荷叶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 【用法与用量】3~10g;荷叶炭3~6g。
59.莱菔子 【性味与归经】辛、甘,平。归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用法与用量】5~12g。
60.莲子 【性味与归经】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6~15g。
61.高良姜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用法与用量】3~6g。 【用药忌宜】 阴虚有热者忌用。
62.淡竹叶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 【用法与用量】6~10g。
63.淡豆豉 【性味与归经】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用法与用量】6~12g。
64.菊花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用法与用量】5~10g。
65.菊苣 【性味与归经】微苦、咸,凉。归肝、胆、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用于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 【用法与用量】9~18g。
66.黄芥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 【用药忌宜】 本品辛散,每易耗气助火,故对肺虚久咳,阴虚火旺及胃火炽盛者忌用,本品不宜久煎,不宜过量,否则易致腹泻,本品外敷有发泡作用。
67.黄精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 【用法与用量】9~15g。 【用药忌宜】 本品味甘性平,作用缓和,故可作为久服滋补之品,本品质滋黏腻,易助湿滞气。
68.紫苏叶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用法与用量】5~10g。 【用药忌宜】 本品辛散耗气,对温病或气虚表虚者忌服。
69.苏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3~10g。
70.葛根、粉葛 性味与归经】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用法与用量】10~15g。
71.黑芝麻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精血亏虚,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9~15g。
72.黑胡椒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 【用法与用量】0.6~1.5g,研粉吞服。外用适量。
73.槐米 【性 味】 微寒,味苦。 【功效应用】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用量用法】 4.5~9克。
74.槐花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用法与用量】5~10g。
75.蒲公英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用法与用量】10~15g。 【用药忌宜】 用量过大,可致腹泻。
76.蜂蜜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肺、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疮。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解乌头类药毒;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用法与用量】15~30g。 【用药忌宜】 本品味甘质滋腻,确助湿滞气,令人中满,故痰湿内蕴所致中满痞胀,呕吐纳呆及痰浊咳喘等症均忌服。
77.榧子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杀虫消积,润肺止咳,润燥通便。用于钩虫病,蛔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肺燥咳嗽,大便秘结。 【用法与用量】9~15g。
78.酸枣仁 【性味与归经】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功能与主治】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用法与用量】10~15g。 【用药忌宜】 生用性偏凉,宜于阴虚失眠有热相者,炒用性偏温,适于心脾两虚,心悸,纳少,多汗者,有实邪郁火,如湿痰邪热所致的心神不安者忌用。心悸,纳少,多汗者,有实邪郁火,如湿痰邪热所致的心神不安者忌用。
79.鲜白茅根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用法与用量】9~30g。
80. 鲜芦根(或干芦根)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胃热呕哕,热淋涩痛。 【用法与用量】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81.蝮蛇 【性味与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用法与用量】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
82.橘皮(或陈皮)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用法与用量】3~10g。
83.薄荷 【性味与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用法与用量】3~6g,后下。
84.薏苡仁 【性味与归经】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用法与用量】9~30g。 【注意】孕妇慎用。
85.薤白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 【用法与用量】5~10g。
86.覆盆子 【性味与归经】甘、酸,温。归肝、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阳痿早泄,目暗昏花。 【用法与用量】6~12g。
87.藿香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用法与用量】3~10g。
上述品种按照药典品种计算,共计89种。
八、NHC & NMPA 2019年第8号公告: 6种 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
90、当归 【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用法与用量】6~12g。
92. 山奈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胃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用法与用量】6~9g。
92. 西红花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用于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用法与用量】1~3g,煎服或沸水泡服。 【注意】孕妇慎用。
93. 草果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燥湿温中,截疟除痰。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瘟疫发热。 【用法与用量】3~6g。
94. 姜黄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肝经。 【功能与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用法与用量】3~10g。外用适量。
95. 荜茇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凝气滞,胸痹心痛,头痛,牙痛。 【用法与用量】1~3g。外用适量,研末塞龋齿孔中。
九、《党参等9种物质》 2023年第9号公告: 9种党参、肉苁蓉(荒漠)、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 96. 党参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与用量】9~30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97. 肉苁蓉(荒漠) 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 【性味与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6~10g。
98. 铁皮石斛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归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用法与用量】6~12g。
99. 西洋参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内热消渴,口燥咽干。 【用法与用量】3~6g,另煎兑服。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100. 黄芪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用法与用量】9~30g。
101. 灵芝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 【用法与用量】6~12g。
102. 山茱萸 【性味与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法与用量】6~12g。
103. 天麻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3~10g。
104. 杜仲叶 【性味与归经】微辛,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 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软。 【用法与用量】10~15g。
十、其他合法来源的品种概述:新资源/新食品原料已批准且基原、部位与《中国药典》相同者:3种 人参、枇杷叶、夏枯草
105. 人参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能与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用法与用量】3~9g,另煎兑服;也可研粉吞服,一次 2g,一日2次。 【注意】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106. 枇杷叶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用法与用量】6~10g。
107. 夏枯草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用法与用量】9~15g。
十一、2024年已通过征求意见的新品种的品种概述天冬、麦冬、地黄、化橘红 108. 天冬 【性味与归经】甘、苦,寒。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6~12g。
109. 麦冬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6~12g。
110. 地黄 【性味与归经】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熟地黄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用法与用量】鲜地黄12~30g。生地黄10~15g。熟地黄9~15g。
111. 化橘红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用法与用量】3~6g。
十二、药典中收载的其他普通食品的品种概述核桃仁、黑豆、辣椒、松花粉 112. 核桃仁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肾、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补肾,温肺,润肠。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寒喘嗽,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6~9g。
113. 黑豆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益精明目,养血祛风,利水,解毒。用于阴虚烦渴,头晕目昏,体虚多汗,肾虚腰痛,水肿尿少,痹痛拘挛,手足麻木,药食中毒。 【用法与用量】9~30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114. 辣椒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用于寒滞腹痛,呕吐,泻痢,冻疮。 【用法与用量】0.9~2.4g。外用适量。
115. 松花粉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燥湿敛疮。用于外伤出血,湿疹,黄水疮,皮肤糜烂,脓水淋漓。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撒敷患处。 116. 大蒜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解毒消肿,杀虫,止痢。用于痈肿疮疡,疥癣,肺痨,顿咳,泄泻,痢疾。 【用法与用量】9~15g。 117. 大青盐 【性味与归经】咸,寒。归心、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明目。用于吐血,尿血,牙龈肿痛出血,目赤肿痛,风眼烂弦。 【用法与用量】1.2~2.5g;或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擦牙或水化漱口、洗目。 【注意】水肿者慎用。 118. 玫瑰花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 【用法与用量】3~6g。 注:卫生部新资源食品公告2010年3号公告:玫瑰花(重瓣红玫瑰),Rose rugosa cv. plena 119. 韭菜子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温补肝肾,壮阳固精。用于肝肾亏虚,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白浊带下。 【用法与用量】3~9g。 120. 藕节 【性味与归经】甘、涩,平。归肝、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化瘀。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与用量】9~15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