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道这句话值得反复品味,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陈小杰读书 2024-07-23 发布于重庆
“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这句话,来自《天道》五台山论道片段,原文为: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
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这里提到了四层意思:
第一,我们很容易陷入文字障中,真经这个词被神化,其本质是涅槃的法门,涅槃又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解脱之道,不被人世间各种相所迷惑,被贪嗔痴所挂碍,离苦得乐的大自在。
什么是大自在呢?比如我们不再害怕死亡,不再渴望安全感,不对金钱地位情感产生执念,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苦难”都不再认为它多苦多烦。
我们可以看清自己的本性和欲望,能够凭心自由的选择活法,做法和以及如何过完这一生。
第二,那么如何达到这种大自在状态?关键点在于:可悟不可修。
这就是为何我们很多人渴望悟道成道,却始终不得窍门,花费了很多精力时间,没有明显增益。这是源于路径法门找错了。
不执着于完全依赖外在的方式比如打坐、庙宇诵经、斋戒等,去参透规律智慧,而是找准重心在于悟性。
就像学渣总是日夜不断地刷题,但是成绩突破很难,学霸不会把刷题这件事当作重心,而是探索出题人的用意,考察的知识点及背后的思维能力,刷题只是一个路径工具。
再如读书也是一样,书和阅读只是路径工具,透过文字去领会背后的哲理和精髓,不停留于文字含义本身。
难就难在悟性这东西很玄,如同天赋一样,它是不能直接通过机械化和重复性的练习,就能提升到某个境界,而是几乎依托于我们对人事物的感知深度认知理解慧根程度。
第三,修和悟的路径方式差异,意味着抵达的目的地不同。我们越是想要,越是外求,通过各种外在方式来达到某种目的,反而是发心和行动变形,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们想要成为觉者而不是修者,要清楚操作路径是依靠内在觉悟来驱动自我成长,外在方式属于辅助工具。因此,重心应该在于探索如何提高觉性,而不是执着于完成每天的任务KPI。
作为觉者,内心力量的源泉,在于对外界人事物的认知更加深刻,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清晰,感知自由空间的逐步释放。觉者沉浸于这个过程的爽感,而不是痴迷得道涅槃的结果。
修者与觉者代表着两种状态,修者颠倒逻辑,觉者直达本质。修者在表层作业,所以“以律制心,以行制性”;觉者在本质层行走,所以“由心生律,以性施行”。
到底是律和行在先?还是心和性在先?觉者非常明白这个答案。
第四,在求道过程中,我们往往看到3种常见现象,一是不懂道的存在,不信道;二是畏惧道的力量所以害怕因果;三是不昧因果洒脱自在,与道合一。
住因住果、住念住心,也就是违背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住,便是有所挂碍,无论这个挂碍是什么。
不昧因果者无所住,不因为畏惧因果而刻意扭曲自己的行为思想,凡事随心而为,随性而为,不念过去不畏未来,活在当下。
比如芮小丹,爱的洒脱自然,做事率性而为,体现在职业选择,追求丁元英,与逃犯搏斗自杀等等,都是当下的随心而为,而不是反复权衡利弊的抉择。
“规律容不得你思议”,一旦思议就不是道法自然的结果。
天道里的这段话,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越是烦躁迷茫时,越要平静内心。放下手机,放下念头,放下周边人的期待和目光,给自己一片宁静的空间,只管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休息。当心安分了,会给我们线索提示。
也许现代生活给我们的压力太大了,但一切后果都是自己当初的选择。少透支未来以满足现在的欲望吧,从现在开始,逐步清理那些把自己推入悬崖和黑暗的巨石,房贷车贷也好,不必要的情缘也罢。
轻装上阵,为生命本身负责,留足充分的空间,去用心体验生活,减少执念和物欲,放下一切顾虑和紧张,真正为自己而活,想做什么做什么,洒脱而为。
我们在自由松弛的状态中,才能更好释放才能,发挥光和热。
我们最终追求的是自在自如的状态,我们不要沉溺于过去的怀念和悔恨,不要担忧和惧怕未来。生命有终点,最要紧的是对得起自己,把当下都过的满足喜悦。
从现在起,每天都放下脑子里各种期待和恐惧,只管让自己开心,去寻找让自己有心流沉浸其中的事物,去欣赏这个世界的处处美好。
我们的人生主线,不是机械的工作挣钱,养家糊口,死气沉沉如行尸走肉一般活着,而是体验生活,让自己开心满足,拥有爱的能力,散发爱,传播正能量。
无论时代怎样,生命只有一次,且不可修改和重来。
本文完,如果觉得有启发,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谢谢关注阅读,有缘相遇。

VX:chenxiaojieid666。有事直接沟通,谢谢。加好友备注来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