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茹:心灵共鸣的殿堂

 桃李庭芳 2024-07-24 发布于河南

心灵共鸣的殿堂

——参观老舍纪念馆小记

文/李茹

踏入老舍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充满文学气息与旧日情怀的世界。

——题记

今年暑假来北京,除了享受亲子时光外,还给我在北京游玩提供了方便。每每出去游玩,看到北京的大街小巷那一群群跟随导游步履匆匆的游客时,我都会想起1991年刚参加工作时来北京的场景,这岂不是我那时候的翻版。如今,来北京已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每天吃饱喝足之后,优哉游哉,真的美哉!

作为教师的我,游玩北京就想着去一些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这不,参观完北京大学之后,又想着参观一些名人故居。上网搜索了一下故居类的景点:有郭守敬纪念馆、鲁迅博物馆、宋庆龄故居、纳兰性德史迹馆、曹雪芹纪念馆、老舍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等。在这些纪念馆中,首选的老舍纪念馆,鲁迅博物馆,毕竟初中课本中出现他们的文章最多。

今天就来说说走进老舍纪念馆的情感之旅——

老舍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是一座北京旧式小院,原为老舍故居,即“丹柿小院”。

怀着对老舍先生的崇敬之情,我来到了这里。小小的黑门坐西朝东,门右边竖着写有“老舍纪念馆”几个大字,左边是“老舍故居”市保碑、“老舍纪念馆”铭牌等标识性的牌子。进门为一小院,只有两间南房,向西是一座三合院。

一进入院落,古朴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布局便让人心生敬意。一进院落的影壁墙上写有一个大大的“福”字,通过二进院落的院门、照壁,你会看到老舍夫人胡絜青亲手写的“福”字,三合院北侧有三间正房,院内有两棵柿树及老舍先生的雕像。不难看出,院落里的每一砖一瓦似乎都在诉说着老舍先生的生平故事,那些关于创作、关于生活、关于热爱的点点滴滴,都凝聚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不朽的记忆。

纪念馆共有三个展厅,第一展厅是老舍先生生平图文展,第二展厅是老舍先生日用及作品展,第三展厅是老舍先生起居陈设展。

第一展厅。展览以时间为经,地点为纬,将老舍的一生划分为正红旗下、执教英伦、山东岁月、转战川鄂、游历美国、丹柿小院六个阶段,展示了老舍的一生,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道缩影。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先生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他都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他用笔触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光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最让我感到痛心与难过的是这一段叙述:1966年8月24日清晨,年近古稀的老舍独自走出生活了十六年的丹柿小院,在北京城西北角外的太平湖畔度过了他一生最后的一天,入夜投湖……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先生不应该就这么走的!先生又怎么舍得这个养大他的城市?先生的热情与爱恋都投身到这片哺育他的土地了,怎么会舍得离开呢?可是事实就是如此,我们无法揣测先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先生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他的作品以及人格魅力,将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展厅。这个展厅主通过大量珍贵的图书、手稿、生前遗物及馆藏品,展示了老舍先生的生活与创作历程。在这里,我禁不住被那些珍贵的文物和史料深深吸引。既有先生写文章用的铜墨盒及鹅形砚台,又有先生自用《辞源》;既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藏的老舍英文信(复制品),又有老舍致郭沫若的信件(复制品);既有《茶馆》人物速写及演出票,又有几内亚比绍2011年发行的邮票《中国名人与十二生肖》……从手稿、书籍到照片、信件,每一件展品都透露出老舍先生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我仿佛能听到先生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的声音,感受到他笔下人物跃然纸上的生命力。

第三展厅。这个展厅,现原状陈列,复原展示了老舍先生当年的生活风貌。其中,中间为会客厅,西耳房为老舍小而朴素的书房兼工作室,东耳房为老舍夫人的卧室兼画室。自1950年至1966年的16年中,老舍在此写下了《龙须沟》、《茶馆》和大量的曲艺、杂文、论文、诗歌、散文。

漫步在纪念馆内,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座纪念馆不仅仅是对一位文学巨匠的缅怀,更是对那个时代文化风貌的一次深情回望。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智者。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的批判,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怀。先生的人格魅力将深深感染着来此参观的每一位游客。细数一下初中阶段先生的作品吧:必读名著《骆驼祥子》,课文《济南的冬天》、《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课本)等。

咦?那位游客手里拿的是什么?正当我准备回去时,却发现有人拿着两张硬纸片在第二展厅门口盖章。问及之后,才知道需要挚友答题之后才可领取。于是连忙积极参与此项活动,没想到连续参与了三次才获得满分,才有机会获得盖章的机会。每次答题共四道,每道题25分。我前两次答题都错了一道,最后一次在其他游客的帮助下,总算完成了答题。这里面的题目有对先生画像的判断,有对先生语录的理解,有对先生名字中的“舍”读音的判断,有对先生夫人名字的判断……总之,是帮助你再次了解先生。刚开始,我觉得我这位语文老师应该首战告捷,可没想到竟然也会出错,说明我对先生的了解还不是太好,真的有点惭愧!

走出纪念馆,我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敬仰。先生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用文学点亮了无数人的心灵,用作品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勇于担当。

这次老舍纪念馆参观之旅,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文学巨匠的生平与成就,更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努力前行,不断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与远方。

下附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剧作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师、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国立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并创作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著作,包括《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1951年12月,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