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扼杀表达的欲望——习惯性反驳

 专家视点 2024-07-25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不管你说什么,他总是试图说服你,你说什么他都要杠上两句,不等你话说完,就急着打断,开始反驳你。

“不可能!”“绝对不是” “你不懂”

当你试着询问对方问什么会这么说,想知道他反对的依据时,对方要么讲不出个所以然,或者绕了一大圈最终说出个和你大差不差的见解。

不免心里犯嘀咕,我特么只是想随便说两句,你是哪哪看不顺眼。

讲真,碰到这种情况下,我是一点表达的欲望都没有了。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其实吧,正常反驳是很正常的交流,谁还没个立场原则疑问呢。

可是处处反驳是真让人心烦,把芝麻屁大点事无限放大,甚至举个极端的例子也要驳倒你。让你无处遁形。

所以我觉得,习惯性反驳不是交流,而是扼杀交流的欲望。

因为从一开始,“习惯性反驳”不仅给人一种预设的敌意,可能连对方的观点逻辑都没听完就开始急于否定对方。

开始自我感觉良好的演讲,表达坐井观天的认知。自我感动式的从习惯性否定他人中寻求,滋养贫瘠内心的存在感和优越感。

我发现这种习惯性反驳的养成,总体可以由几个原因产生的。

首先,这种习惯性反驳是一种下意识的优势展现,不是说他主动想表现,只是他内心潜意识觉得在某些方面高人一等。他自己并没有那么清醒的觉察。

在社交场合上希望自己能够表达彰显个性、智慧等等优越感,从而让他人焦点于自身。

其次,这种表现是反抗被主宰感的条件应激反应。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朋友在儿童时期,由于父母亲的强势或者是其他原因从而长期被迫的进行一些表面顺从的言行。

因而对被主宰或被操纵有较强的创伤,那么在交流中,就可能应激的去反对他人的所有观点,并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不被操纵的反抗。

还有偏执,表面上是一种习惯性的无由自信,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媚,而发展成为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一种自卑和自我否定的抗拒展现。

他们倾向于不断表达自己固有的观点和信息,并对反对他的人视为一种对自己形象的叛离和攻击。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认知的固化,一方面故步自封,一方面内心渴求他人的认可。

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状况,那是人家真的肚里有料,对很多事情有着深邃的真知灼见,只是社交方面有些欠缺。

没意识到表达方式的影响。在他们认知里面,也许只有真理,其他的都不重要。

当然,上面所说的并不是相对独立的原因,有些人其实是四种类型的组合体。只不过某一点表现的比较明显。

不管哪种原因,他们都活在一种强烈的内心冲突矛盾当中。

他们渴望被关注,被关爱,渴望完美,渴望突破自己,但自己又无法去实现这种需求。

所以就会把需求的要求转移在身边的人或者网络上的陌生人身上,通过这种无由来的反驳发泄以及获取满足。

但是,这种边界感模糊的转移自我矛盾和痛苦的方式或许能够得到暂时的内心缓解和释放,但实际上对个人成长毫无帮助,并且会持续在日常生活中对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所以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不是试图让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也许他们早就意识到这种情况,只是找不到出口,控制不住。

所以首先要做的是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的平凡,接纳自己的过往,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只有接纳自己,才能整合平复内心的冲突,才能收起对别人的攻击,回归平和的内心。

在日常交流中,要多察觉是否掉进了“习惯性反驳”的黑洞,一旦发现苗头,要及时提醒自己,趁早抽身。

另外可以物理隔离一些表达方式。不使用反问句去问别人,因为反问很容易给人一种藐视感。少使用“不可能”“绝对” “难道”这类含主观态度明显的词语。

学会尊重,也是去除“习惯性反驳”必要条件,尊重对方的立场观点,尊重对方的喜好兴趣,尊重对方的不完美。

也许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倾听,少一点打断,愉快的交流也就慢慢开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