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年前保定那些影剧院

 唯我英才 2024-07-25
图片
​本文发于今天的保定晚报专栏。引用请以纸媒版为准。

近些年有一对来自保定的杜姓父子在影视圈很是走红,那位小杜是九十年代来北京上学自己闯出来的,而那位老杜则更有传奇色彩,他是当年很著名的保定话剧团的话剧演员,小杜的母亲七十年代则是保定文工团的舞蹈演员。

小杜父母这一代的演员当年在保定应该是文艺精英,仅仅靠演出话剧和舞蹈也能成为这个城市令人尊敬的艺术家,因为那个年代的舞台演出曾经是一个城市文艺生活的主要娱乐形式,老百姓们奔波于各家剧场看各种演出,乐此不疲。难忘的1970年代啊,不大的老城圈里特别热闹,几乎每天几个剧场里都有戏剧和歌舞演出,比如八个样板戏,看了电影还不够,只要有省市的京剧团、评剧团演和河北梆子剧团演出同样的剧目,还乐意再去看一遍。十几家电影院里总在放着电影,满大街跑着一些在各影院之间跑片的摩托车,我感到那些跑片的人十分神气,戴着头盔,穿着防寒的棉护膝,戴着风镜,如同警察一样威风凛凛。票价便宜的有5分一张的。感觉午夜时分,大街小巷里都是散场的观众。赶上下大雨,大家甚至就淋雨回家,浑身湿透。那个贫穷的年代,一个30万人的城市里,各种文艺团体十分齐全,无法想象那个小城市里干文艺这个行当的人有多少。反正我周围的邻居里就有评剧团和京剧团的演员,有同学进了专业团体当演员了。那个年代的中小学不学习,学校经常“包场”看电影。我们晚上的时间就用来玩,时不时空旷地带就支起大屏幕放露天电影,小北门十字路口就那样放电影,那时也没啥汽车,无所谓交通堵塞。很多演出都是免费的,有些大的单位都发票,于是就出现邻居之间送演出票子的现象,有些票是花钱都买不到的。记得有一回是去驻军某师部礼堂看西藏军区歌舞团的演出,风传才旦卓玛会出现。那里离我们城里有十几里地吧,我们就那么摸黑走着去的,一点也不怕累。结果最终也没看到才旦卓玛,但那场西藏风味的歌舞也很火爆,而且据说前一天的演出时才旦卓玛确实出现了。

多少年后一位亲戚说他居然曾经是保定话剧团的美工,当初那些话剧的布景都是他参与制作的,他特别提到一出话剧名叫《农奴戟》,让我简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那些文艺团体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因为保定曾几度是河北省省会,省会搬走后,很多文艺团体都留下了一批人,因此他们住的地方仍然叫省话剧院,省歌舞剧院什么的。看他们那些人的外表和言谈举止都和我们老百姓不一样,感到那是些文化人,艺术家。即使是在大家都穿蓝制服的年代,他们的衣着看上去也和别人不一样,气质很不同。那些演出或许就是对我最活生生的艺术教育。好像和现在看什么明星大腕演出的激动感觉是一样的。应了那句歌词了:星光洒满了所有的童年,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那些影剧院很多都面目全非了,心目中只留下那个年代里东跑西颠赶场看演出看电影的美好感觉,因此我要特别感谢那个小杜的父母那一代的保定文艺工作者们,他们是一个小城市里的文艺精英,真的给那个苦巴巴年代的保定人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培养了我们的艺术细胞。否则我无法想象那个年代保定的生活该有多么单调。

  现在让我说起那些影剧院还能如数家珍呢。不算最西边八大厂的礼堂和著名的五一电影院,只说城里的吧。北边有三中隔壁的人民电影院,基本成了三中等学校包场的影院,经常是下午放学后看个新片子再回家。西边有著名的河北剧场、郊区礼堂、百花电影院和地招礼堂,永远是人头攒动。南边有人民公园的影院,东边有著名的教工之家礼堂。裕华路上有军分区礼堂,有莲池的露天影院,然后是著名的保定电影院。老马号里有红星剧场。东大街上有老字号大舞台。最城中心的老城隍庙大庙则改成了和平电影院,那是城里很多小学包场看电影的好地方。那时去电影院都简称去保定、河北、人民、和平、红星、百花……

  我对有些影剧院还有自己特殊的记忆。七十年代初我在向阳小学念书,小学的音乐老师阎老师是个全市闻名的文艺大才子,居然自己看了无数遍《白毛女》电影,把很多舞蹈片段动作全都记住了(那时根本没有录相机),然后一个人编舞,居然能复制舞剧《白毛女》。他要把这个剧搬上舞台,就在学校里挑些学生组织了舞蹈队。他居然成功了。舞蹈队加合唱队,一个小学校的师生完成了舞剧《白毛女》折子戏,一次能演一个多小时。每个演员的动作都是阎老师亲自示范的,他一米八的大个子,跳起喜儿的动作来居然十分标准,挎篮子示范农村妇女的动作,腰扭得非常逼真,乐得我们不行不行的,真是难得的人才。

我被他挑中演喜儿爹杨白劳。我穿了爷爷的老头装,头发上打满白扑粉算是一头白发,脸画上一道道皱纹,算是粉墨登场了。我们这些粉墨人物是排着队走路去各个剧场演出的,今天去“大舞台”,明天去“河北剧场”,还去过“红星剧场”。一路走去,引起路人围观欢呼,感觉就像现在的大明星走红地毯,过明星瘾。去大舞台要走双彩街、市府前街到城隍庙街,拐到西大街奔税务角再到东大街。去红星剧场要穿过永华北路,过西大街,从第一楼进马号才行。到现在,我还能用心眼看见老保定城里闹市区,一条条明清和民国风格的街道里,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向前向前,阎老师高大的个子,像个将军率领我们前进。估计他的成就感最大,他最牛。全保定的小学里,就他一人玩了这么一个大戏,带着我们满世界耀武扬威。

后来跳喜儿的那女孩进了保定文工团成舞蹈演员了。对我们多数人来说,粉墨登场的生涯锻炼了我的胆量,从此,登什么台咱都不犯怵,该唱该说,台下黑压压多少人,就当没人一样。你想,保定东大街的“大舞台”剧场,据说梅兰芳就在这里演过京剧。咱上去也照样演,那叫“见过世面”。从此就天不怕,地不怕了。

图片

(河北剧场)

图片

(保定电影院)

图片

人民影院

图片

地招(原河北饭店)礼堂外景

图片

和平电影院

图片

教工之家礼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