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刊出版业浓墨重彩的一笔由珠溪文儒所绘

 黄之中 2024-07-25
图片

被誉为“中国现代出版第一人”的张元济先生曾手书过一副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对联内容告诉我们“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同时也间接地告诉我们,读书多了也就更懂得“积德”的道理。但“读书”有一个前提:要有书。也就是说,要有人去出版书。

在中国书刊出版事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近现代,青浦的珠溪文儒可以说作出过重要贡献,如王昶、席裕福、夏瑞芳等先哲,毕生热衷于书刊出版事业,为丰富中华文化宝库,贡献过智慧和力量。

01

王昶

珠溪文儒的杰出代表王昶(1724-1806年),清乾隆时期官至刑部右侍郎。

图片

王昶

王昶一生无论是在仕途上,还是学术上都很有成就。他不仅著作等身,还做了大量的文学选编工作。上海图书馆珍藏的《青浦诗传》封面上清楚标明“经训堂藏板”字样。“经训堂”是王昶“三泖渔庄”中的一幢建筑的堂名,说明《青浦诗传》是由王昶刻板印刷,也就是《青浦诗传》的版权属于“经训堂”主人王昶。王昶刻板印刷的书还有:《金石萃编》《湖海诗传》《续词综》《湖海文传》等书。

图片

《珠里小志》中王昶有关介绍

讲王昶刻板印刷搞出版,是有佐证的。《珠里小志》载:“王侍郎昶辑《金石萃编》、延清襄其役,五载始竣。昶卒,文藻归,亦卒。”文中提到的文藻就是朱文藻,字郎斋,浙江仁和人,廪生。朱文藻帮助王昶编辑出版《金石萃编》先后达5年之久。古代出版书籍,排版、印刷过程较为繁琐,印制速度较慢,因此印刷出版书籍需要较长时间。这是第一个佐证。

图片

王昶故居——“三泖渔庄”遗址

民国刊《青浦县续志》载:“湖海诗传、湖海文传版片售於苏城某书肆,刘梁合璧石刻售於同里金氏,今王氏祠中仅存一司寇塑像……”版片就是印书用的“印板”,由于王氏家道式微,子孙为了生计,把王昶留下来的“印板”都卖了出去。这也就是王昶从事书籍出版的第二个佐证。

02

席裕福

席裕福(1867—1931年),字子佩,朱家角人。19世纪80年代,席裕福到上海做生意,在哥哥席裕祺(字子眉)的提携下,很快在上海立足。1897年,席裕福接替哥哥担任《申报》经理。1902年,他集资盘受《申报》。席裕福对文化事业情有独钟,曾不惜巨资,“礼聘通人,校刊九通,廿四史等书,廉价印行,以惠士林”。他先后以重价盘受图书集成局、点石斋、申昌书室等,改组集成图书公司,专营印刷事业。

图片

《申报》第一期创刊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

 清光绪二年(1876年),英国人美查开办“点石斋”石印局。清光绪十年(1884年)四月十日,出版“点石斋画报”,随同《申报》免费赠送,是中国第一份时事风俗画报,是《申报》功能化的延伸,于1898年停刊。

图片

时人对席裕福收购《申报》一事创作的画像

珠溪席家除席裕福外,席启寓、席永恂、席永恪、席世臣等都从事过书刊出版事业。

03

夏瑞芳

陈云同志于1982年2月7日为商务印书馆创立85周年题词:“商务印书馆是我在那里当过学徒、店员,也进行过阶级斗争的地方。应该说商务印书馆在解放前是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陈云同志工作过的“商务印书馆”其创办人之一夏瑞芳先生,是朱家角南厍村(现朱家角镇张巷村)人。

图片

夏瑞芳

夏瑞芳(1871—1914年),1896年4月15日,与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4人,相聚在上海三洋泾桥的一家小茶馆楼上,议约筹建印刷工厂。1897年2月11日,他们各自在同学、教友中共集资4000元,在上海江西路北京路南首德昌里租屋开设印刷工厂,定名为“商务印书馆”。当时,他们一致推举夏瑞芳任经理。

图片

本文节选自《青浦史志》  原文作者:沈毓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