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青苗法一窥政策从推出到执行中的变样

 春天旋律 2024-07-26

青苗法是北宋时期王安石主推的一个改革举措,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之一

背景

北宋边境与多个游牧民族国家交界,战事频发,需要大量军队防守边疆。加之宋朝实行募兵制,国家花钱给军队发工资,是封建时期唯一一个完全实行募兵制的朝代。

图片

由于要养大量的军队,宋朝财政中军费支出很多,而财政自然要靠农业税支撑,就造成了平民百姓负担过重,收成不好种粮的本钱都没了,需要民间借贷借种粮钱。

而有一部分人在过高的农业税的高压下选择造反,宋朝是大多选择把造反的人招安成军队,而不是军队镇压,这又增大了军队的规模。水浒传的背景也是发生在北宋末年。根据史书记载宋太祖时候军队12万人,太宗时为18万人,真宗是为40万人,到宋仁宗达到80万军人。

宋神宗是一位想励精图治,扫除北方边境的蛮夷之邦,洗刷国耻的皇帝。与王安石都有以经济力量充实军备与国防的观点,于是提拔王安石做宰相,主政改革。

青苗法的推出

青苗法主张给需要种粮本钱的农民发放贷款,规定年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0%,只要不亏本就行,而且规定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导致产粮过少难以还贷还可以推迟还款。而当时民间借贷利息非常高,在管制下也高达100%

在此看来青苗法是一个对于农民来说可以借到便宜的钱,而对于宋朝来说农民生产成本更低了,促进农业生产,自然税收也能更多,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政策初衷看起来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国库给农民便宜的贷款,那些靠民间借贷赚钱的有钱阶级没钱赚了,动人钱财如杀人爹妈,而作为建立在有钱阶级之上的官员自然不会同意。在推行之前京城就争执不下,改革派与保守派争执,甚至改革派内部也争执不下。最后在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力挺下才得一执行

青苗法的执行

那么政策下发到州县的地方官员,他们在要得罪地方有钱势力的情况下是否会大力执行便民政策呢?答案很明显,历史上诸如海瑞廉洁、为国为民的地方官员是占少数的。典范之所以是典范,在于典范是少数的,人人都是典范就没有典范,过去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所以在推行政策的时候,京都承诺青苗法执行的好便能升迁,这才让地方官有动力去执行,但是在执行中有些地方官却为了绩效,需要不需要的我都贷给你,强制贷款,层层加码,这让一部分农民对青苗法怨声载道,民间借贷既得利益者乘机下场,对青苗法污名化,说青苗法不仅没有缓解农民负担,反而还加重农民负担

而有些申请贷款的人呢,申请了拿去吃喝嫖赌,也有冒名申请的,违背政策初衷。苏轼有诗云:

《山村五绝》其四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总结

可见一个政策的推行,先是经过由上层讨论是否要推行,哪里需要修改完善。上层通过后,具体执行是京都之外的地方官去具体执行,地方是否有动力去执行,是否需要激励又是个问题,而执行是否按照政策初衷全国各地又有很大的出入,有的切实为民,有的却为一己私利,甚至违背初衷。而有些下层平民也未必按照政策的初衷去遵守

一个政策是善政还是恶政其中牵扯因素太多,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对于动存量蛋糕的政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