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定长岗坡,5.2公里的人工天河,建成40多年后仍在使用!

 驴游记 2024-07-28 发布于广东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北有红旗渠,南有长岗坡”,红旗渠是中国近现代引水渡槽的典范,同类设施中知名度堪称第一,至于哪座是第二,恐怕就不得而知了。2019年,四川泸县奇峰渡槽和广东罗定市长岗坡渡槽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见这2座渡槽,在全国至今尚存的大约10900座渡槽中,是名列前茅的。

    在那个“忙时吃干,闲时吃稀”的年代,人们在农闲时还要做一件大事,那就是修整水利工程,中国现存的绝大多数渡槽,都建于1958-1983年人民公社存在的这25年之间,其中又尤以1976年开始的第二次农业学大寨到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的这7年之间最多。广东罗定的长岗坡渡槽正是1976年开始修建,1981年建成。

和大部分现存渡槽已经荒废不同,长岗坡渡槽至今仍在使用,渡槽所过之处,依然是良田万亩。

罗定城区周边自然水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十年九旱”,百姓生活疾苦,各种苦情诗歌在民间广泛流传。

解放后,罗定和全国的农业地区一样,大修水利工程,但要根本解决水源问题,还必须修建一座中型水库,可是从库区的年降雨量来计算,很难靠自然降水达到蓄水要求。

这时,罗定水利专家李郁提出来“建一座大型渡槽,把引太干渠的河水引入水库来”,这一想法得到了县里的支持,1976年11月,长岗坡渡槽兴建动工。

虽然这座渡槽主体只有5.2公里,长度算不上太长,但工程量可不小,渡槽共有133个墩,132个跨拱,拱的最大跨度51米,最大高度37米。

工程包括槽前引渠、前后穿山涵洞和砌石渠,总长10.5公里,合计完成土方45.7万m3,石方22.81万m3,浆砌石4.36万m3。如此巨大的工程量,在缺少工程机械的情况下,大部分由肩挑人扛、钢钎铁锤、人力车等土办法完成。

当时,4个公社共1万多名村民,在南起牛路迳,北至花鹿坑,共10多公里长的工地上,风餐露宿,从1976年11月动工兴建,到1981年1月竣工通水,仅用了4年零2个月。

建设渡槽不仅要出人力,甚至还有人付出了生命。1979年6月27日,长岗坡渡槽跨度达51米的14号跨施工时,钢架和拱梁突然坠毁,造成1人当场殉职,3人重伤;同年10月31日,渡槽出口下垌四队负责地段塌方,6人遇难,5人受伤。5.2公里死亡7人,平均每公里都付出了不止一条人命。

虽然付出巨大,但长岗坡渡槽工程完成后,发挥了重大的工程效益。长岗坡渡槽把上游的泷江河、太平河水引入金银河水库,滋润着下游20多万亩农田,罗定盆地从此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罗定还因此连续摘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全国大多数渡槽已经荒废不用的今天,长岗坡渡槽依然在发挥着作用,至今担负着引水重任。

就凭这些,长岗坡渡槽在成千上万座渡槽中脱颖而出,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网上还有说长岗坡渡槽的规模还是长度,当时都雄居世界第一,虽然工程量巨大,但这个世界第一恐怕还真当不上,全国第一应该都评不上。

长岗坡渡槽位于广东省罗定市罗平镇,可以直接导航到达,渠首还有一座党员教育基地,可以先到这里参观,了解长岗坡的历史,教育基地停车和参观都是免费的,需要讲解可以提前预约。

教育基地所在的位置比较高,也是拍摄渡槽的好机位,关键是还可以看到引水在渡槽中流淌,至今为良田输送水源。

如果要感受拱跨的高度,可以走到稻田旁去,巨大的拱跨托起一座稻田之上的“人工天河”,最好的季节当属稻田金黄或者翠绿的时节。

村中也有几家饭店,可以闻着稻香吃着农家饭,抬头就能看见落日余晖洒在已有40多年历史的渡槽之上。

    长岗坡渡槽无疑是中国现存上万座渡槽中的佼佼者,本身体量巨大,至今仍在使用,周边田园风光,再去纪念馆了解一些这座渡槽的前世今生,在稻田农家吃吃乡野味道,是一趟非常惬意的旅程。

    讲述罗定水利建设的《罗定山河披新装》还编上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在战天斗地的年代,长岗坡不仅是一座水利工程,也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是一种不向自然屈服的奋斗精神。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