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能否喝凉茶清热解暑预防疾病?——兼谈多汗应对等(一)

 四圣医苑 2024-07-30 发布于广东

有些人喜欢在夏季喝凉茶,称可以清热解暑、预防疾病,并称是专家观点,称这就是《内经》说的“治未病”。这种做法在南方人中更是非常普遍。那么,夏季能喝凉茶防病吗?这个做法是“治未病”吗?答案都是否定的。

治未病”的说法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该文提倡“未渴”而“穿井”,但并不是打了井之后,未渴而一直喝水防渴;提倡“未斗”而“铸锥”,但并不是铸了锥之后,未斗而一直舞锥防斗。同理,“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说的只是“预先做好防范、消除问题苗头”的意思。用带有中医色彩的说法,这个意思就是“防范、消除,导致阴阳动态平衡的失调,超过正常范围的因素出现或存在的工作。”

所谓“凉茶”,是使用一些具有“寒凉”性质的药材(或食药同源食材)熬制的饮用品。正因它们“寒凉”,所以用于治病的时候,正确配伍它药,可以起到“清热去火”等功效。但是,没有“热”、没有“火”、没有“暑”的人喝了这些,只会让这些“寒凉”的药材象刀剑一样,伐伤自身的阳气,属于“开门揖盗”“引狼入室”的做法。虽然这些“盗”和“狼”进了身体之后,未必马上出现负面反应。

围绕本文话题,说说两种情形的应对思路。

第一种情形,的确有咽痛、口苦、口气热、白睛红丝,或者唇舌鲜红,或者舌苔黄厚,或者小便浓黄等症状的。上述情形的确是有“热”、有“火”,需要清一清。但是,上述问题的发生,90%以上是下面两个原因所致,单纯“清热去火”,往往效果不好甚至没有效果。

一个原因是中焦脾胃湿气重。这种人往往是大便黏马桶;或者是不怎么口渴,喝水很少;或者是舌苔厚而滑润(无论是黄厚还是白厚,滑润都是湿)。这种人服用的凉茶,必须有去湿的药材,如薏米、茯苓等,或者自己购买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水更好)或茯苓薏苡浓缩液(亦名“离湿茶”),一起配合使用。特别提醒,市面上很多所谓清热去湿的药,无论是凉茶、中成药还是什么,只要加了“生地”,那么就不适合“脾胃湿气重”的人使用。

如果舌苔厚而滑润,但颜色是白色的,这是寒湿(这种白厚滑的舌苔,往往只覆盖在舌面中后部,不会伸展到舌面前部来)。这种情况下,虽然“热”“火”仍然需要清(“热”与“火”在上或下焦),但是,仅仅加了薏米或茯苓,治法还是不全面的,必须加干姜(可用生姜代。下同)等温中焦的药物。最简单的做法,无论是服用凉茶还是用中成药,加1-2粒理中丸(不是附子理中丸,也不是桂附理中丸)即可。

另一个原因是体内阴气亏虚(阴虚)。怎么判断?很简单,伸出舌头,一看就知道了。舌面上有裂纹;或者有舌苔花剥斑,像地图一样;或者舌面某个地方光滑如镜,都是阴气亏虚的表现(可百度了解)。上中下三焦阴虚,都会导致出现本文第一种情形所说的“咽痛、口苦、口气热、白睛红丝”等症状。阴虚的问题,虽然有一部分必须用“生地”,但是,生地泻阳气的力道相当大,且不适用于上焦阴虚病症,因此不建议泛泛而用。一般情况下,阴虚症状最稳妥的用药是沙参,或者玉竹,或者百合,或者玄参。上述舌面的异常出现在舌根或舌面中后部的,可以用点生地,但是,最好还是先用桑椹或旱莲草,不能解决问题再改用生地。

以上做法,不是“治未病”,是“治病”。如果全程是自己煲药材来治疗以上病症,那么,“清热去火”用些金银花、白茅根,或加蛇舌草,或加夏枯草即可;“热”多“火”大的,量用多点,或者加点黄芩、白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