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辑改稿莫泊桑的《两个朋友》

 莫须园 2024-08-02

题记        修改对象不是莫泊桑作品本身,而是法文译成的中文。头顶世界名著光环,“岁月静好”立于汉文学之林。编辑如手术,有分析指出,提供改后对比


1段原文    巴黎被普鲁士人包围了,整个城市都在挨饿,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鸟雀不再出现在各处的屋顶上,甚至老鼠也莫名其妙地稀少了。只要是吃的东西就被人们抢了去。

1段分析1:被包围了是因,导致挨饿,食物缺乏。以缺乏食物的描写为主,着墨要更厚重一些。这段总的还行。

1.段改后  :  巴黎被普鲁士人包围了,整个城市都在挨饿,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禽畜早就没了,屋顶上的鸟雀打光了,连令人作呕的老鼠也用巧妙的方法捉尽,吃了。

    常常发生的抢劫,不用说,就是抢食物。只要是吃的东西都被人们抢去了。

2段原文    莫利梭先生是一个钟表匠,时局混乱,没有什么工作,只好老实地待在家中。一月的某个清冷晴天的早晨,莫利梭先生双手插在自己军服裤子的口袋里,想着自己空空的肚子,愁闷地沿着环城大街闲荡,走到一个人跟前,他立刻就停住了脚步。那个人是索瓦多先生,一个常在河边见面的熟人和朋友。

2段分析1:   把文中“一个钟表匠”去掉“一个”,把“只好老实地待在”改为“无奈待在”准确而简洁。

 2段分析2:    把”一月的某个清冷晴天的早晨”,这句子只是点明时间而已,不是文章的重点,读起来也不好读,改作”那个清冷的早上”就行了。 

2段分析3:   文章里:“双手插在自己的军服裤子的口袋”,难道这老兄双手插别人的裤子的口袋吗?“自己”两字真多余,改为“莫利梭双手插在裤兜里”就简洁通顺。什么样的裤子,军服什么的,若加上,阅读体验不好。其他译文说到了他当了居家兵,所以自己有军色裤子,但本译文没有提到居家兵。

2段分析4:莫利梭先生双手插在自己军服裤子的口袋里,想着自己空空的肚子,愁闷地沿着环城大街闲荡,这一段重点在人的状态描述。用“一双手”“”一对眼““两条腿”  三句排比,多少有点气势,语序上要先说“莫利梭先生出门闲逛”再对人进行描述。

2段分析5:文章里“一个常在河边见面的熟人和朋友。”什么是熟人和朋友,熟人可能不是朋友,难道还有是朋友却又不熟的人。真是一脸懵,句子也拗口。而且没有点到“钓鱼”两字,没起到对下文的引出作用。

2段改后 :  莫利梭先生是钟表匠,时局混乱,没有什么工作,无奈待在家中。那个清冷的早晨。莫利梭先生出门闲逛,一双手插在裤兜里,一对眼睛愁闷而无神,两条腿扛着空空的肚子慢慢悠悠地走着。走到一个人跟前,才发觉他是自己的朋友,立刻停住了脚步。是索瓦多先生——同样喜欢钓鱼而认识的好朋友。

3段原文    战前,莫利梭每逢星期日的黎明都要出门。他手里拿着一根钓鱼的竹竿,背上背着一只白铁盒子。从阿让特伊镇乘火车,然后在哥隆白村下车,最后再步行到马里郎洲。这地方被他视为做梦都忘不掉的地方。

3段分析1“莫利梭每逢星期日的黎明都要出门”,这里有两个内容。一者,每个星期日,表明他非常喜爱钓鱼,二者,时间上是黎明,钓鱼还必须早起。显然表达不是很明晰,语序上还是可以修改一下,应该先背上铁盒子,再手拿鱼杆,才符合逻辑,改为:战争前,莫利梭每星期日都要钓鱼。黎明就出发。背上背一只铁盒子,手里拿上身经百战的鱼竿。此处,拿着鱼竿和拿上鱼竿是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分。加上“身经百战”在文气就上涨了。

3段分析2:从阿让特伊镇乘火车,然后在哥隆白村下车,这两句改为一句,“从阿让特伊镇乘火车到哥隆白村下车”这样改有一种行动的连续感,阅读获得感就强。

3段分析3:最后再步行到马里郎洲,此处的“最后”与“再”是重复。到马里郎洲,这是到了“洲”,不是钓鱼的河,总感觉不对劲。改为:再步行到马里郎洲河畔。顺序上先入眼的是河畔,也比河岸更有空间感。

3段分析4:”这地方被他视为做梦都忘不掉的地方”,这句夹在一连串的行动类的句子里,感觉就是不好。夹到上一句里。改为“再步行一段小路,魂牵梦系的马里郎洲河畔就展现在眼前”。

3段改为:战争前,莫利梭每星期日都要钓鱼。黎明就出发,背上背一只铁盒子,手里拿上身经百战的鱼竿。阿让特伊镇乘火车到哥隆白村下车,再步行一段小路,魂牵梦系的马里郎洲河畔就展现在眼前”

4段原文:在马里郎洲他就开始钓鱼,一直到天黑才回去。每逢星期日,他总会在这一带遇到索瓦多先生,一个又胖又快活的矮子。索瓦多先生是洛雷姆堂街的针线杂货店老板,也是一个热爱钓鱼的人。两个人时常在一起坐着消磨上大半天的时间,他们手握着钓竿,双脚悬在水面上。渐渐地,他们彼此之间熟悉了,然后产生了友谊。

4段分析1:在马里郎洲他就开始钓鱼,一直到天黑才回去。上文已经说到马里郎洲河畔,就不能再提”马里郎洲”。改为:找到满意的河堤,快乐的一天就开始了,一直到天黑才回去。

4段分析2:每逢星期日,他总会在这一带遇到索瓦多先生,一个又胖又快活的矮子。索瓦多先生是洛雷姆堂街的针线杂货店老板,也是一个热爱钓鱼的人。这一句描写人为主,不妨着墨浓些。此处“每逢星期日”是重复了前段的。多余。介绍一个人没必要两次提到他的名字。改为“每次都会遇到同样喜欢钓鱼的索瓦多先生,一个快活的矮胖子,那快活样子,好像又矮又胖是别人的事,他只负责快活。他是洛雷姆堂街的针线杂货店老板。

4段分析3:两个人时常在一起坐着消磨上大半天的时间,他们手握着钓竿,双脚悬在水面上。渐渐地,他们彼此之间熟悉了,然后产生了友谊。此处前一句还行,后一句就像说明文,欠文气。修改为:两人通常是找块石头,一屁股坐上,手握钓竿,双脚悬空,嘴上唠着。寒来暑往,时间让他们成为好朋友。其中的“一起坐着消磨上大半天的时间”,钓鱼这主题本身是消遣娱乐,显得就是多余。

4段改为:找到满意的河堤,愉快的一天就开始了,直到天黑才回去。每次都会遇到同样痴迷钓鱼的索瓦多先生,一个快活的矮胖子。他那个快活样,好像又矮又胖是别人的事,他只负责快活。他是洛雷姆堂街的针线杂货店老板。两人通常是找块石头,一屁股坐上,手握钓竿,双脚悬空,嘴上唠着。寒来暑往,时间让他们成为好朋友。

5段原文 :  有时他们相对无语,有时他们也相互聊天。两个朋友有相同的嗜好和兴趣,正所谓心有灵犀,即使一句话不说,他们还是能够很好地相处。

5段分析1  第一句,“相对无语”这一词,听过,但用得不是地方,像在非常凄惨场面中的两个人。面对从未看过的”相互聊天”四个字,实在是无语。莫非还有一个人聊天?单向聊天?后一句勉勉强强过关,但”两个朋友有相同的嗜好和兴趣”,前面说到在描述两个人,有必要再特别提出“两个朋友”吗?

5段改为:在这快乐的时光里,他们或久久无话,或争论半日。钓鱼就像魔法一样把他俩吸在一块,即使沉默整天,他们也能默契相处,那真叫心有灵犀。

以上是一本自称曹文轩推荐的书。

以下是另一个版本,整体文笔好很多,没有见其纸质文本。

6段原文:春天,上午十点钟左右,在恢复了青春活力的太阳下,静静的河面上升起一片随着河水流动的薄雾,两个热爱钓鱼的人背上也感到了春天的温暖;莫里索有时候会对他旁边的那个人说:“嗯!多舒服!”而索瓦热先生也会回答:“再没有比这更舒服的了。”对他们来说,这两句话就足以让他们俩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了。

6段不分析,先改:早春,熬到十点,太阳预告夏日热情,静静流动的河面升起袅袅水气,深感乍暖还寒的两钓友此时背脊暖暖。莫里索说:“嗯,多舒服!”而索瓦热先生也会回答:“是啊,再没有比这更舒服了。”足够的了解和尊重让他们无话找话。

上段不再分析,网友不妨对比着读,在评论区反馈一下。改后字少了,意思达到没有,谁表达更准确,语感那个好。原文最后那句,你认为这谈话内容能促进互相了解和尊重?莫泊桑先生,这是您的意思?

7段原文:到了秋天的傍晚,天空被落日染得血红,它在水里投下的倒影,也染红了河水.远处地平线上更像是着了火似的,两个朋友的脸也红得像火一样,那些在寒风里飘动的树叶像是染了金色。这时索瓦多先生微笑的望着莫利梭说道:“多好的景致哦!”那位全神贯注的莫利梭,眼神不动地回答道:“对啊,这比在市区的马路上好多了。

7段分析,这一段翻译得比较好,河水那两句过度阐释,语序先后需调换,由远及近,再涉及近处和主人公。本段与上段是姐妹段,意在衬托下文战争的残酷。照应上段开头的“早春”,这段不妨以“深秋”两字开头。

7段改为:深秋,残阳如血,地平线如着了火,染红天上,也染红地下,眼前江面鳞鳞闪金,背后树林连同在寒风中飘动的树叶也染上金色。两个朋友脸上映衬得只有牙齿和眼睛里有白色。这时,往往是一人抬头张望着,神色沉迷,似赞似叹似自语,说,多好的景致哦!另一个全神贯注,眼神不动地说,对啊,比在市区的马路上好多了。

7段改后语,对话不着人名,不羁那句是谁说,或更灵动。说到这,可能会有人说我不尊重原著,我却要说,我何尝不是在尊重作者呢。只要拿准了作者意思,更好的传达给读者,有何不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