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过世后,兄弟姐妹离开老家,记得带上这四样东西

 布衣粗食68 2024-08-02

《新论·形神篇》里说:“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人死如灯灭,一如油尽灯枯。”

老人过世了,也就意味着家里很多事情,真正过去了。

在农村,很多地方有烧毁遗物的习俗。衣服、鞋子、老人用过的餐具等,都可能付之一炬,表示一了百了。

可是,老人过世了,家还在,家业家风都要延续,并且变得更好。

在此建议,父母过世后,兄弟姐妹离开老家,记得带上这四样东西。把精神层面的东西,当成传家宝看待,激励子孙。

01

父母的遗像,犹如家庭的神台。

在古代,人们没有照相机、手机,等老人年纪很大的时候,就请绘画师,留下一张画像,并且静心装裱起来。

老人过世了,画像多半是挂在祖屋里,神坛的位置。逢年过节,我们都会烧香,也从来没有忘记祖先。

正如《朱子家训》中说的:“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若是兄弟姐妹都不在老家长住,那么把遗像放在堂屋里,显然是不可取的,也有忘记祖宗的嫌疑。

按照传统习俗,把遗像放在大哥家里,是比较妥当的。符合“长兄为父”的说法。

若是大哥常年在外,居无定所,可以考虑放在其他兄弟姐妹家里。通常,遗像在的地方,也是兄弟姐妹以后常常相聚的地方。

父母生的时候是我们的心中的神,过世之后,仍旧是。祭祀是不能缺少的。

02

父母的手尾钱,带来好的财运。

从现实来看,不管父母的家庭多穷困,总会留下一些钱。不管这些钱,是子女给的赡养费,还是平时卖菜、养鸡鸭赚的钱,都是非常珍贵的,属于手尾钱。

父母过世后,手尾钱赋予了很多的意义,不再是一张钱币那么简单。在我的家乡,分配手尾钱是很重要的仪式,在安葬父母之后的第一个晚上。

大家送别了亲友,兄弟姐妹相聚吃饭,或者可以请德高望重的长辈参与,一起商议分钱的事情。

有钱的人,可以主动礼让,哪怕得到一块钱也行,意义大于钱本身;也通过分配,让穷一点的人,能够得到实际的好处。

也可以按照赡养父母的多少来分配,谁赡养父母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大,那就谁得到的钱更多。

钱分到手了,不一定要花出去,而是当成 宝贝,存放在自己的小家庭。寓意着,年年有余,一生有余,不再因为金钱而烦恼。

03

家里的饭碗,随时随地都需要。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从古人的话里,我们能够领悟到,干干净净的饭碗,代表着家庭的福气。

幸福的生活,就是一直把饭碗,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不看别人的脸色吃饭。

饭碗有多种意义:吃饭的碗,自己的工作,让吃饭的能力等。

从春秋到隋唐,南方的稻米运输到北方,被贵族们争着购买。《尔雅翼》里记载,若能吃稻米,那就是“人生之极乐”。

宋真宗为了让人们吃好,推行占城稻。虽然稻米粗糙,但是产量高,人们的饭碗里,也丰富起来了。

宋神宗期间,王安石推行农田水利改革,苏轼在河北积极响应,开垦了两千多亩稻田。

古往今来,人们吃饱了,才能去成就理想,促进家庭和睦,改变子孙的命运等。

若是父母过世的时候,你把饭碗丢了,想起来就不是吉利的事情。没事,谁愿意砸了饭碗呢?

有句谚语说得好:“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拿好饭碗,你每次吃饭,都能感受到父母留下的温暖。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更好的是,父母留下了某种手艺、技能,我们要好好学习,把家业带到城里去,变成长期吃饭的能力。比方说,做糍粑的手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扬光大。

04

祖辈的功勋,在最大的精神力量。

在电影《聊聊》中,有一位老军人甄六,在过安检门的时候,频繁听到警报声音。

工作人员反复查探,发现老人“不对劲”。

老人生气地说:“我当兵,打仗,身上留下弹片了......”

顿时,大家肃然起敬。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也许你的父母,也有一些鼓舞人心的举动,虽然在外人看来不重要,但是你留下来了,就是一笔精神财富。

我的母亲,在农村的时候,靠养猪来改变家庭生活。

有一年,母亲被乡里评为养猪能手,得到了奖章和一个脸盆。

我的父亲,在村里当过支书,也得到了一些奖状。

这些荣誉,留下来,是我们的一份回忆。每次看到,都能忆苦思甜。

对于有重大贡献的父母,还应该把他们的证物装裱起来,祖祖辈辈都记住,都要以此为榜样。子孙学坏的时候,这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

05

不要以为父母的遗物,都是忌讳的东西。

俗话说:“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我们要懂得区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美丽,什么是丑陋。

时过境迁,送走父母这一代,也许老屋从此就锁起来,或者变卖了。但是我们要知道取舍,留住家庭的根。

一些东西,见证了家庭的发展,也体现的家庭的温暖,不要一丢一烧,就算了。

父母的过世,有两次:第一次是躯体离开,第二次是彻底走出子孙的记忆。

记住美好,留存幸福,父母在天堂,才会欣慰。

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是父母的孩子。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