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裕战争回忆录 #4 粟裕是如何学会带兵打仗的?

 昵称37581541 2024-08-02

图片

在井冈山时期,粟裕从连指导员成长为了师长,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注意,这是粟裕军事能力成长的关键时刻

南昌起义打的还是国民革命军的旗号,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正式打起了中国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的旗帜,朱德、陈毅举行湘南起义也正式打起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旗帜,两支革命军队的番号不约而同。

两支部队也不约而同加强了党对部队的领导,加强基层工作和纪律整顿,肃清了旧军队习气残余,把贫苦农民、知识青年和就军人改造成无产阶级的军人。

朱毛红军会师后,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毛主席重申了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强有力的政治举措和组织举措,避免党的工作只在军队的上层,而是将党的工作扎根到基层,这是党的组织优势,保证了我军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连队都能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

为了加强党的领导,一些优秀的共产党员被调到连队担任政工干部。比如,粟裕在井冈山时期,工作多次调整,时而任党代表,时而任连长。

粟裕刚做政治工作时,没有经验,也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经验的。其所在的28团战斗力很强,但也有轻视政治工作的普遍倾向。粟裕最开始也采用体罚的方式,比如有个连通讯员好赌成性,粟裕体罚他,但是还是屡教不改。后来粟裕改成耐心谈话、启发觉悟的方法,谈了一个小时,他被说服的苦了,发誓以后不再赌博,还真的果然改了,并且还协助粟裕做其他爱好赌博的人的思想工作。这证明,对自己的同志,舌头比拳头更灵。

说服教育胜过拳头,官兵平等的实际行动也胜过千言万语。井冈山的基础差,加上敌人封锁就更困难了。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粟裕自己做军裤就觉得格外高兴。过冬的棉衣很少,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们就主动不穿棉衣,将棉衣留给伤病员穿。所有干部、战士都自己打草鞋。吃的很苦,没有盐就自己把房屋墙角长的白毛刮下来自己做硝盐。因为官兵平等的军事民主,部队没有闹军饷,也没有怨恨。

拒绝改造、对抗改造的事也是有的,28团2营营长袁崇焕于1928年8月下旬,在部队进攻郴州战斗失败后,不仅自己叛变了,还打死了时任团长王尓琢。这是井冈山部队很大的损失,前面提到过,王尓琢是南昌起义部队少数没有跑的师团级干部,原任红四军参谋长,后兼任28团团长,如果能活到建国后,虽然不一定能评上元帅,但大将应该是可以有的。

在井冈山,部队还非常注重根据地建设,积极做群众工作,将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看渤海小吏的书的时候,觉得刘邦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打下宛城后,开始留人建设自己的根据地了。而像李自成,从来不注重根据地建设,就永远都是无根之萍。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也是不注重根据地建设,所以被人赶来赶去,而孙坚、孙策、孙权父兄三人则不一样,早早的就经营江东。

毛泽东同志生动的比喻了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人不能老走着、老站着,也得有坐下来的时候在,坐下来就靠屁股,根据地就是人的屁股。教员很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做思想教育。

粟裕在少年时候就想拿起枪打倒军阀,后来自己扛上了枪当了革命战士,但没有机会进学校专门学习革命战争理论,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他在朱毛领导下学到的最深刻的体会是,战争自有其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实际和战争规律中找。这条经验令其终身受益。

由于红军总是身处敌人包围之中,武器装备一切取之于敌,歼灭战就一直是我军作战的基本方针,也总结了一系列以歼灭敌人为标准的战略战术,如对一打就垮的敌人穷追不舍,对强的敌人迂回包围。比如粟裕在遂川时一口气追了敌人35公里,俘虏了营长以下300余人,缴枪250余支。

粟裕也浑身是胆,在28团当连长时,敢带着3个人将百余名敌人包围,气势上压到了敌人,两军相逢勇者胜。粟裕也很灵活,这百余名敌人投降后如果发现只有几个人肯定会反扑,所以粟裕让这些人把机枪柄卸下来备着空枪,自己拿着机枪柄,这样敌人就算想反扑也没能力了。

到了1928年12月,彭德怀同志率领湖南平江起义的红五军主力也上了井冈山。

1929年1月,面临敌人对井冈山发动的会剿,毛主席主持召开会议,决定红四军主动出击、红五军留守。但在2月初,担任28团团长的林彪,将担任后卫的28团给拉走了,把毛泽东、朱德和军直机关都抛在了后面。而敌人追了上来,情况十分紧急,毛泽东同志带着机枪撤了,朱德被打散了,好在后面归队了。但是朱德爱人伍若兰却被敌人抓走惨遭杀害,朱德把伍若兰同志给他做的一双鞋子一直带着。

红四军进入闽西后,朱毛领导部队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9月上杭会师时,红四军发展到了7000多人。这段时间粟裕在一总队任3连连长,3连担任包围毛泽东同志的任务。到了上杭会师,粟裕被调往一总队二支队担任党代表,支队相当于一个规模小一点的团,和营的规模差不对,此时粟裕相当于是营团级干部

到了1930年夏天,井冈山地区红军和苏区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我军战略也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这也是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转变军事战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我们为人处世、开展工作不可能永远只是一种套路、一种思想,这样即使能适应当前的形势,但不能适应更进一步的形势。

1930年上半年,李立三“左”倾错误影响了红军的作战。8月粟裕到红12军任支队长,月末奉命第二次打长沙,一直打不下来,发现我军现有力量并不具备攻打大城市的条件,对“左”倾错误口号产生了怀疑。9月12日,朱毛命令撤退。

到了第一次反“围剿”时期,粟裕担任了师长,学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蒋介石虽然发动了十万军队,但我军以4万人的绝对优势分别歼灭了敌人主力部队张瓒辉和鲁涤平的2个师,这2个师分别1.4万人。其中,我军趁敌人孤军深入、立足未稳,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全歼张瓒辉部,还活捉了张瓒辉。

敌第二次“围剿”,总兵力上升到了20万余人,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在这次反“围剿”战斗中,粟裕学会了正确选择打击目标。敌人为了求稳,采取一字长蛇阵,战线延绵近500公里。我军对敌军各部战斗力进行分析,选择了打击中间战斗力较弱的杂牌部队,横扫700里。另外,8年后希特勒也采取这个办法,从荷兰、比利时薄弱部位打进去,突破了法国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这个例子说明,在现代战场上线式防御是没有用的,要有多层次的纵深防御。

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粟裕重点学习了朱毛灵活用兵、出敌不意、创造战机、捕捉战机的特点。

第三次反“围剿”结束后,粟裕先后担任红四军参谋长、红一方面军教导师师长的职务。

1933年,调任红11军参谋长,第四次反“围剿”也开始了。从第三次反“围剿”开始,王明左倾错误扩散到中央苏区,毛泽东同志逐渐被挤出红军领导层。第四次反围剿虽然由周恩来、朱德指挥,但二人也表现了相当卓越的指挥艺术,但王明左倾错误却未得到纠正,部队在作战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红军逐渐丧失战局的主动地位。

1933年5月,粟裕在一次战斗中,子弹打穿了左前臂,医生要粟裕锯掉左前臂。但粟裕认为这样会导致以后在前线作战不方便,坚持拒绝。后来粟裕左手残废了,但好在还可以帮助右臂做一些辅助动作。到1933年11月粟裕出院返回部队,第五次反“围剿”已经开始一个多月了,11军也改编为红7军团,下辖19师、20师、21师,寻淮洲任军团长,粟裕任军团参谋长兼20师师长。

但在进攻浒弯的战斗中部队却失利了,暴露出了很多毛病,也让粟裕认识到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敌军武器装备的变化,我军战术、技术也要相应发展。

到了1943年7月,中央为了掩护红军战略了战役,命令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蒋介石心腹地区闽浙皖赣进军负责牵制。

经历了五次反围剿,粟裕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学会了如何带兵打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