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破坏了教育生态

 简阳君君 2024-08-03

图片

教育生态好不好,是观念、资源、秩序相互匹配的结果。

观念,急功近利、成功崇拜、机会主义倾向成为教育观念的主流,本应充盈、多彩、缓慢的教育过程,变异成迫不及待的以学业成绩为导向的教学过程,教学也变异成考试为目的的训练“刷题”过程,考试则变异成排名,教育走向唯分数的单一化评价,教育陷入“内卷”的漩涡,这样的教育,发展水平再高,教育生态都是劣质的。

资源,资源就有稀缺性,优质资源更是无比珍稀。教育资源的尽头是文凭,文凭对个体而言是教育的结果,而文凭也是现代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交换价值,可以“变现”成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职业资本、社会权力和社会关系。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分布不均,教育差异过大,限制了部分群体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导致社会阶层固化,势必加剧了教育焦虑,也加剧了对教育资源的角逐。

秩序,要缓解对优质资源的竞争,就要有规范的教育行为和资源分配机制。教育治理水平不高,政策与现实脱节,往往对教育教学的行为失去了约束力。学校为迎合家长的非理性教育要求,超前教学、违规招生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家长则为了教育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上好学,甚至权力和金钱介入到优质资源的分配,正常的教育秩序遭到破坏。

维持良好的教育生态,就要让教育的观念、资源、秩序相互适应,任何一个方面的失衡都会打破教育生态的平衡。

在影响教育生态的这三个因素中,最关键的是观念的强大力量。如果人们把教育看成一种高利害的人生资本投入,教育会给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带来社会阶层的跃升和向上流动,或者巩固自己的社会阶层不至于滑落,对优质资源的追逐就变得不计成本。教育资源即使再充足,都不会满足人们强烈的教育需求。一旦人们在教育资源的竞争中不择手段,通过教育管理来规范教育秩序就是在与家长的上学冲动与学校的无序竞争进行角力,教育治理的各种政策、机制、方式都显得力不从心。为了满足教育需求,政府采取的措施一般是通过修建学校加大学位供给,制定公平规范的招生入学政策,引导学生合理流动。但从近些年的实践看,建设学校、规范政策,并没有缓解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角逐,教育的竞争依然激烈,通过政策之外的手段入学仍然禁而不绝。教育供给水平再高,也难以抵御功利化观念带来的强大对冲力量。试想,我们建设了足够多的学校,每所学校的质量也接近,按说应该各取所需,这样就能阻止家长择校的冲动吗?恐怕不尽然,因为我们能够保证了每个人的入学机会,却无法消除人们观念中对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判断,人们会自然地认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主体家庭社会阶层的差异就是学校的差异,大学教师、公职人员集中的社区学校就会被认为是好学校,而务工人员、自由职业集中的社区学校就会被人认为是差学校,人们的择校行为会从“择教师”变成“择校友”“择家长”。

教育生态背后是一系列教育观念走向利益最大化,人们对待职业的观念、对待社会地位的观念、对待财富的观念、对待学习的观念、人生的观念,政府的教育政绩观,家长的成才观,当这些观念的力量聚合到一起,教育的生态要平衡发展,就变得岌岌可危。

图片

我们总在批评家长功利化的教育观念,站在局外的评头论足总有那么一点轻率,我们可能要辨别是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了功利观念。教育的观念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社会观念的一部分,有什么样的社会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

观念背后都是趋利避害的选择,当教育结果能够兑换的利益足够巨大,人们就难以抵御这种利益的诱惑。利益观念的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有人会为了进入名校铤而走险。哈佛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2020年的新书《精英的傲慢》,批评了美国精英主义文化下,社会对个人成就的过分崇拜,将教育成就视为通往成功和社会地位的唯一路径,并把成功完全归功于个人的努力和才能,忽视了运气、出身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带来的机会和支持。桑德尔把这种现象称为“优绩主义”,优绩主义导致成功者的傲慢和失败者的屈辱。

在《精英的傲慢》中,桑德尔开篇就从2019年美国一起招生丑闻说起,33名富豪父母在顶尖大学招生中通过中介机构为子女造假,其中有著名律师、著名演员,涉及学校包括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乔治敦大学、南加州大学等知名大学,揭示了美国教育生态的乱象。

教育生态遭到破坏也是在教育发展中出现,好的教育生态与教育发展水平关系并不大,如果我们认为现在的教育生态可以通过发展得到修复,那可能有点过于理想和乐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