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的“观人七法”,读懂了,便可以洞悉人心

 爱智慧的石头 2024-08-04 发布于山西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犯错,不是因为不聪明,而是因为不善于“识人”。只有了解了一个人的“本质”,才能以正确的方式去应对。
读懂了诸葛亮的“观人七法”,你便可以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更加游刃有余。
01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一个人的志向是高尚的,还是卑下的,如果我们直接去问,往往是很难得出真实的答案的。
此时,我们就要采取迂回的方式去了解。
对于一些是非问题,去询问对方的意见,来观察对方的态度。
如果对方施展自己的口才,颠倒黑白,那么,这样的人的志向,往往高不到哪里去。
一些人看似“愚蠢”,不分黑白,其实本质上不过是“卑鄙”罢了。不与之辩论、纠缠,选择远离,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02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如何,并不是能够轻易看出来的。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就需要去考验对方。而考验的方式,则可以通过激烈的言辞,令对方陷入困窘。
如果对方能够扭转困窘的境地,那么,就足以证明其应变的能力;反之,如果表现出一副无可奈何的尴尬模样,那么,他的应变能力,便是缺乏的。
一个人的口才如何,不仅仅体现在平时的说话当中,更体现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挑衅,会如何应对。
不被他人的诘难所困住,方体现一个人圆通的智慧。
03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对于一些事情高谈阔论,似乎很有学问的样子。
然而,当我们有问题需要去咨询他们的意见时,他们却是顾左右而言他。
也就是说,面对问题,他们是拿不出解决的办法来的。
如何检验一个人的见识呢?
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向他们询问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他们的办法是有用的,那他们就是有见识的;反之如果含含糊糊,答非所问,那么,就不必再追问了,已经可以确定他们的见识缺乏了。
04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人常常是善于伪装的。
一些内心怯懦的人,也会表现出一副勇敢的模样。
那么,如果知晓一个人是真的勇敢,还是装出来的呢?
那就需要用危险的事情,去考验他们。
人在遇到危险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卸下伪装,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
如果是真的勇敢,那么,自然会是坦然去面对;反之,如果是假的勇敢,那么,便会因为急于躲避危险,而暴露出怯懦、逃避的一面。
用眼睛看人,最容易出差错。
用事情去看人,才是最准确的。
05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我们常说:“酒后吐真言。”
人在醉酒之后,就容易失去理智,此时,最容易表现出真实的一面。
所以在这个时候,是发现其本性最佳的时机。
更有的人会借酒装疯。
他们知道,此时即使说一些过分的话、做一些过分的事情,都可以把责任推卸到“喝醉酒”上。
所以,他们此时做的事情,才是最符合内心的。
根据此时他们的言行举止,便可以了解其本性。
一些人即使在醉酒之后,依然能够保持彬彬有礼的姿态,这样的人,往往是最值得信赖的。
06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一个人在利益面前的表现,暴露了他的真实品行。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些人自诩廉洁,然而,他们果真廉洁吗?
未必。还需要通过利益的考验。
如果面对利益就不择手段,那么,这份廉价不过是“沽名钓誉”得来的;反之,如果面对利益,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便是廉洁之人。
当然了,一个人面对的利益诱惑越大,依然能够不动心,那么,他的廉洁程度也就越高。
因为在小利面前廉洁的人,在大利面前,也许就会变得贪婪了。
07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那么,他是难以在这个世间立足的。
不讲信用的人,通常会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求,以赢得对方的好感。所以,面对那些“轻易许诺”的人,不要轻易去相信他们。
一个人是否讲信用,不是通过推断,也不是通过感觉来判断,而是要通过约定来考验。
如果对方把约定看得很重要,言出必行,那么,便是守信之人;反之,若是到了兑现诺言的时间却借口很多,那么,便是无信之人。
结语: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都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事。
如果没有基本的识人本事,就容易让自己掉入对方的陷阱之中。
只有懂一点“识人术”,方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避开暗礁险滩,更好达成自己的目标。
与君共勉。

作者:龙靖。一个热爱哲学的理工男,自由撰稿人,愿用一支笔,点亮每一盏心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