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刷酸:你应该了解这些 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在皮肤科很常见,也经常有患者来问的一个问题:刷酸。 你们有没有发现,只要在微信上搜了搜“刷酸”相关的文章,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一些爆款文章,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先说一句刷酸好,然后就开始手把手教你在家怎么刷酸了,看到这里不禁为你们捏一把汗..... 因为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作为专业的皮肤科医生,我们来有理有据地谈一谈,大家口中的“刷酸”——化学性剥脱剂在皮肤问题中的运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们把我们的观念说在最前面:化学性剥脱剂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对一些特定的皮肤问题具有不错的效果。 但是,我们反对朋友们在不了解自己的皮肤状态、刷酸治疗的原理的情况下,为了一些片面宣传的“焕肤”效果而盲目地刷酸,更反对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看了一些教程就开始在家里自己DIY! 刷酸的原理 01 NEWS 皮肤的屏障作用 1.表皮屏障 ![]()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最大的屏障,哺乳动物的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其中表皮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是维系屏障功能的关键,因此狭义的皮肤屏障也称作表皮屏障。 2.经皮水分丢失 这里要引入一个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的概念,TEWL增加,也就是皮肤水分丢失的时候,皮肤会表现为干燥、鳞状皮肤,过敏原、微生物、半抗原等将更易通过受损的屏障,从而诱发皮肤病。 ![]() 3.化学性剥脱剂对TEWL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如果皮肤屏障受损,TEWL,也就是皮肤失水会增加,而一些化学剥脱剂的作用,就是在不增加TEWL的情况下对角质层进行剥脱,并且促进皮肤修复。 ![]() 02 NEWS 化学剥脱剂的作用 1.表皮剥脱的分类 表皮剥脱可分为化学剥脱和物理剥脱。临床常采用化学剥脱,它具有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 化学剥脱作用于皮肤屏障是先损伤后修复的过程。将一种或多种化学剥脱剂均匀涂抹于皮肤表面,引起角质层溶解或凝固,对表皮或真皮形成可控的损伤,诱导再生和重塑,从而改善皮肤外观。 通俗地说,我们所说的化学剥脱疗法,也就是刷酸,是把我们的皮肤角质层溶解掉,同时促进皮肤重新生长的疗法。 2.化学剥脱剂的分类 目前,常用的化学剥脱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果酸为代表的α-羟基酸(a-hydroxy acids,AHA),一类是以水杨酸为代表的β-羟基酸(beta hydroxy acids,BHA)。 ![]() 3.α-羟基酸的作用 α-羟基酸(AHA)是一类无毒的有机酸,其中一个羟基连在羧基α位上而得名,以乙醇酸、乳酸、苹果酸等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具有滋润皮肤、去除角质和促进表皮、真皮生长的作用,是化妆品配方的常用物质,也常用作化学剥脱剂。 已有研究证明,α-羟基酸可在不增加TEWL的同时促进皮肤剥脱后的恢复,明显提升皮肤屏障功能。 4.β-羟基酸的作用 β-羟基酸(BHA):以水杨酸为代表,水杨酸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天然β-羟基酸,由甜桦树、冬青叶和柳树树皮等植物提取而来。水杨酸具有亲脂性,还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抗菌、溶解角质的作用。因此适用于油性皮肤、粉刺及炎症性痤疮。 5.化学剥脱剂治疗皮肤问题的原理 研究表明,痤疮的发生发展与皮肤屏障相关,化学剥脱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皮肤屏障和改善皮肤菌群比。以痤疮的治疗为例,化学剥脱剂可以破坏角质细胞间桥粒、剥脱角质,具有溶解粉刺的作用。它们还具有改善毛囊口角化、抗菌的特性,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皮脂的产生,缓解毛囊口堵塞。 ![]() 此外,化学剥脱剂还可以降低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促进其他局部外用药物的渗透。因此,化学剥脱对痤疮的非炎性粉刺,炎性丘疹、结节、囊肿、脓肿,痤疮后色素沉着及瘢痕,均有一定治疗效果。 ![]() 6.化学剥脱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我国对化妆品中添加“酸”的浓度有严格的限制要求。其中,α-羟基酸的浓度不能大于6%,产品标签上应标明“与防晒化妆品同时使用”;水杨酸的浓度不能大于2.0%,产品标签上应标明“含水杨酸,三岁以下儿童勿用”。 03 NEWS 关于刷酸的一些知识 在医疗机构,“刷酸”是常见的一种治疗痤疮的方法,使用的“酸”通常浓度较高。 1.不同化学剥脱剂的常用浓度: 果酸常用浓度为20%、35%、50%和70%;水杨酸常用浓度为20%~30%。刷酸祛痘时,酸在面部的停留时间很短,一般为3~5 分钟。刷酸时,医务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皮肤反应。 刷酸期间,若皮肤出现微红、痒、痛、灼热等为正常反应;如果出现明显潮红、疼痛甚至水疱等,则需马上停止治疗。 此外,“刷酸”前,要保护好眼、口、鼻,可取少量凡士林乳膏或红霉素软膏涂于眼周、唇角及鼻翼侧皮肤,避免酸的过度刺激。 刷酸后要立刻为皮肤降温。彻底清洗面部后,可用生理盐水冷喷15~20 分钟,或用冷藏后的医用敷贴料外敷20~30 分钟,也可用外用医用冰袋间断冰敷30~40 分钟。 2.刷酸后的皮肤护理: 刷酸后一周内应避免热水烫洗、泡温泉、蒸桑拿等。同时,刷酸后要做好皮肤保湿和防晒,采用遮挡性方式防晒,包括打遮阳伞、戴帽子、戴口罩等,可以使用广谱防晒产品。 此外,如果有结痂,不要强行剥除痂皮或搔抓,也不可使用酸类或去角质产品。 3.刷酸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刷酸过程中,酸刷过的皮肤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刷酸”后1~2 天,局部可能轻度发红、瘙痒、疼痛;3~7 天可能出现脱屑、结痂现象。 4.一些与刷酸相关的研究: 有研究说明,术前6 周于每天夜晚使用维A 酸软膏,可以增强术中果酸的渗透和术后创面的愈合。但是,浅肤色患者应该在术前48h、深肤色患者在术前2 ~ 3周停用维A 酸软膏,以降低术后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瘢痕形成的风险。 另外,术前数周开始外用低剂量的α- 羟基酸或曲酸,可以减少化学剥脱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术前及术后使用增白剂(如氨甲环酸、复方甘草酸苷、壬二酸、维生素C 或E、谷胱甘肽、氢醌)等,可以预防或治疗化学剥脱术后的色素异常。 此外,建议进行中- 深层化学剥脱的患者于术前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以防止单纯疱疹病毒再激活。 04 NEWS 为什么我们不建议在家刷酸 说完了这些,相信大家对刷酸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科普这些知识并不是为了指导大家如何自己刷酸,而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刷酸作为一种皮肤科的治疗手段,需要到医疗机构由医生根据你的情况进行专业的评估。 # 术前评估的重要性: 正因为有这样一些可能的不良反应,所以我们不建议在家自行刷酸,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术前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化学剥脱法,还可以更好地避免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从而使治疗效果最优化。 进行评估过后,再选择适合的剥脱剂类型,例如对油性的皮肤来说,具有亲脂性的水杨酸就更为合适,而不同酸的浓度的选择以及刷酸时间的把握也是需要由一定经验的人员操作的。 而如果你同时还在接受皮肤科的口服药物等治疗,就更需要请医生为你详细考虑权衡利弊了。实际上,刷酸作为一种剥脱疗法,在皮肤科医生的眼中并不神秘,也并不是没有可以替代的治疗方式,当然这些考虑选择需要放在具体的个人情况中讨论了。 最后,我们想说,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我们人体的一道重要屏障,希望大家善待它。 来源:皮肤科黄莺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