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月7日立秋,“立秋三不做,一年病不沾”,是哪三不做?老传统别丢

 三农小毛 2024-08-06 发布于湖南

虽然现在还是三伏天期间,但是在8月7日就是立秋节气了。

而根据我国民间传统的说法,立秋就是孟秋的开始,标志着自然界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也预示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需随之调整,以顺应季节的更迭,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古语有云:“立秋三不做,一年病不沾”,这简短的话语蕴含着深厚的养生智慧,提醒我们在立秋之际应做到不贪凉、不生气、不躺平,并积极实践贴秋膘、防秋燥、调整作息的养生之道,以保健康平安度过秋季。

一、立秋三不做,守护健康之基。

首先是不贪凉。

立秋虽至,但暑热尚未完全退去,而且即便是出伏了以后,也还有“秋老虎”。虽然它不是真正的老虎,但是秋老虎依然很凶猛,可以说是肆无忌惮,酷热的天气让人也热得难受。

此时,若贪恋空调、冷饮,或者是洗冷水澡,打赤膊等,甚至是光着身子睡觉,这样不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还可能因温差过大而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

因此,立秋后应逐渐减少使用空调的时间,调整室内温度至适宜范围,并适量饮用温开水,以温养身体,避免寒凉之气侵袭。

其次是不生气。

秋季是万物收敛的季节,人的情绪也应趋于平和。生气易怒不仅伤肝伤肺,还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免疫力下降。

立秋时节,应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通过散步、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压力。

最后是“不躺平”。

这里的“不躺平”并非指完全放弃努力,而是强调要适量运动,避免过度懒散。立秋后,随着天气转凉,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缓,容易出现乏力、困倦等现象。俗话说“春困、秋乏”,在立秋后很多人就容易犯困,特别是饭后容易犯困。

此时,适量的运动就必不可少了,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心情,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运动方面,建议大家尽量选择慢跑、瑜伽、太极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并且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二、立秋做三事,滋养身心之要。

既然在立秋节气后有三件事不能做,那该做什么事情呢?其中就有三件事在立秋的时候可以做的,这也是有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

第一件事,贴秋膘,这也是立秋后最重要的事情。

经过一个夏天的消耗,人体需要补充能量和营养。立秋时节,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即通过食用肉类等高蛋白食物来补充体力。

常见的就是吃炖肉、烤肉、红烧肉、焖肉、白切肉、粉蒸肉、狮子头……总之就是各种肉类来进行滋补。

但需要注意的是,“贴秋膘”并非盲目进补,而应注重营养均衡和适量摄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搭配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同时,适量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以避免脂肪堆积和体重超标。

第二个是防秋燥。

这也是秋季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在立秋后就降雨减少了,气候干燥,容易引发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咳嗽等症状。因此,防秋燥是立秋后的重要养生任务之一。

在预防秋燥方面,大家可以通过多喝水、多吃润燥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来滋润身体;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使用保湿护肤品保护皮肤;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呼吸道感染等。

第三个是调整作息时间。

立秋后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有助于养阴润肺、安神定志;而适量参加户外活动则能舒展筋骨、愉悦心情。

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分进行散步、慢跑等运动;也可以登高赏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能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总之,“立秋三不做三做”的养生智慧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让我们遵循自然规律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达到身心和谐健康长寿的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