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宝仓 || 周惠达籍贯为河北文安考

 倚月临风 2024-08-06 发布于河北

周惠达是北魏、西魏时期的一个政治、军事人物,其官至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了。他在北魏、北周、隋三个朝代都有封赠,为子爵和公爵,所以功高位显,其家乡必然为出过这么一个显赫的历史人物而感到自豪了。

本来周惠达在二十四史的《周书》《北史》上都有传记,其籍贯很明确是“章武文安人也”,但近年来,不知出于什么需要,就有人把他考证到了千里之外的延安文安驿,这种说法并随之在网络上广泛流行,并录入地方名人大辞典。长此下去就会耳熟能详,成为一个历史错误。本来在周惠达籍贯出现其他考证说法后,廊坊市的许振东教授已经发表了他的考证结果,有理有据,得出的结果是:现廊坊市文安县人。与史籍记载相符。作为文安县的一个从事史志工作人员,对于考正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有义务,有责任。故再考之。

周惠达履历

《周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四·周惠达

  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也。父信,少仕州郡,历乐乡、平舒、成平三县令,皆以廉能称。惠达幼有志操,好读书,美容貌,进退可观,见者莫不重之。魏齐王萧宝夤为瀛州刺史,召惠达及河间冯景同在阁中,甚礼之。及宝夤还朝,惠达随入洛阳。领军元叉势倾海内,惠达尝因宝夤与叉言论,叉叹重之,于座遗惠达衣物。孝昌初,魏临淮王彧北讨,以惠达为府长流参军。及万俟丑奴等构乱,萧宝夤西征,惠达复随入关。宝夤后与贼战不利,退还,仍除雍州刺史,令惠达使洛阳,未还。

  太祖为大将军、大行台,以惠达为行台尚书、大将军府司马,封文安县子,邑三百户。太祖出镇华州,留惠达知后事。于时既承丧乱,庶事多阙。惠达营造戎仗,储积食粮,简阅士马,以济军国之务,时甚赖焉。为安东将军,拜太子少傅,进爵为伯,增邑三百户。寻除中书令,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九百户,加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四年,兼尚书右仆射。其年,太祖与魏文帝东征,惠达辅魏太子居守,总留台事。惠达前后辞让,帝手诏答曰:"西顾无忧,唯公是属。萧、寇之重,深所寄怀。"及邙山失律,人情骇动。赵青雀率东人据长安子城反,惠达奉太子出渭桥北以御之。军还,青雀等伏诛。拜吏部尚书。久之,复为右仆射。

  自关右草创,礼乐缺然。惠达与礼官损益旧章,至是仪轨稍备。魏文帝因朝奏乐,顾谓惠达曰:"此卿之功也。"寻拜仪同三司。

  惠达虽居显职,性谦退,善下人,尽心勤公,进拔良士。以此人皆敬而附之。十年,薨。子题嗣。隋开皇初,以惠达著绩前代,追封萧国公。

现代网络流行的几种说法:

1.周惠达(?~ 544)北周、西魏大臣。字怀文。延安延川县文安驿人。性谦逊,位显不居功,唯才是举,被授仪同三司。卒于大统十年(544),隋开皇年间,隋文帝追封其为萧国公。

2.周惠达(?~544) 字怀文,西魏文安(据著名历史学家王梦樵考证,其地在今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镇;一说周惠达为河北廊坊市文安县人)。

3.周惠达(?~544)字怀文,西魏文安郡(今延川县)人。

以史料为依据考证如下:

章武文安人

文安有一句方言叫做“一句话超百总”。用在这里就是说有这一句“章武文安人”就足够了。这是史书原著,而不是后来人更改添加的别的地名。

这里的章武是指章武郡。章武为地名,在今黄骅市域内,西汉建县,东汉建安十年,曹操设彰武郡,属冀州刺史部,治所仍在章武县治。魏黄初元年,移章武郡治于东平舒(今大城县地)。晋代改置章武国,国都在东平舒,文安县始属之,北魏改设彰武郡,治所在平舒(今大城县地)文安县仍属之。此“章武文安人”之源。

历代做记史工作的先辈,做事是严谨的,因为中国地域广阔,考虑到具体地名的同复,因此在记述人物籍贯时多用双重地名,比如《三国志》记曹操:“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刘备:“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这样就很确切了,和介绍我一样,是“廊坊市文安县人”,全国再有一百个文安县,也取代不了廊坊市文安县。看来现代的一些人把“章武文安人”改为“西魏文安人”,而不是西魏时期的文安人。这里的“西魏”按照惯例,就很容易理解为西魏国,就成了一个区域名字。这个冠名很有重要性。因为那个时期文安县不在西魏国区域内,而文安驿是西魏(国)唯一冠名文安的建置。这样录入历史名人大辞典,就成了一个很难更改的历史错误,这个更改后的冠名必然会顺理成章的误导后人。

周惠达之父的地域关系

《周书》载:……父信,少仕州郡,历乐乡、平舒、平成三县令……。就是周惠达的父亲做过乐乡,平舒,平成三个县的县令。乐乡在章武西今清苑,晋属高阳国,隋属赢州。平舒即今大城县。这两个县距离文安都不是很远,且平舒与文安相连。平成在今大同。这个平成就比较遥远了,战乱年代除了随军远征,到几百公里外去做一个县令,有些问题。再是那时的平成或做北魏国都,或更名,或改郡,已不是一个县。而成平则与文安,平舒同属章武郡,平成是不是成平的笔误?中华书局印制古籍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周书》本卷后的校勘记注释说:“历乐乡、平舒、平成三县令,北史卷六三周惠达传“平成”作“成平”。按魏书卷一〇六上地形志上,赢州章武郡领县有“成平”“平舒”。惠达本章武文安人,其父为本郡二县令,似较可信。疑这里作“平成”是倒误。”因此《北史》记载的“成平”应是无误。

这就是说,其父为官地域是在与其家乡同属的章武,赢州一带。

周惠达的出道与封赠地

《周书》曰:……魏齐王萧宝夤为瀛州刺史,召惠达及河间冯景同在阁中,甚礼之……。

齐王是在做赢州刺史时,召集的周惠达和河间冯景同。也就是在赢州当地就近招募,不是在千里之外招募的。因此,以其出道地赢州看,章武郡属赢州管辖。其贯籍章武文安也是顺理成章的。

北魏、西魏时期,周惠达先后跟随萧宝夤、元彧、贺拔岳,曾任从事中郎。贺拔岳被杀后,归顺宇文泰。“太祖(宇文泰)为大将军,大行台。以惠达为行台尚书,大将军府司马。封文安县子,邑三百户。”

大统十年(544年),周惠达去世,获赠司空、瀛州刺史,谥号匡穆。北周武成元年(559年),赐姓宇文氏。隋朝建立后,追封萧国公。

一般封赠和任职不一样,多数是个荣誉。按史书记载,周惠达受封的是文安县子,带有一个明确的县字。长期独称县的只有章武郡的文安县,即使唐代设过文安郡,文安也是文安郡下辖的文安县。自西汉建县以来,称呼一直没变过。其他文安或称驿或称驿县,或称郡则多有变化。周惠达时期据文安驿那里的现代人说是:西魏文安郡(今延川县)人。也就是说,在周惠达被封文安县子的时候,延安的那个文安是郡不是县。所封的是他家乡文安县的封号。因此这里又一个县字了得。而去世后又被追封为赢州刺史,也是这个封赠和他的出道地与他的家乡有关。也是用的本地的地名封号。

周惠达为何能得到三个不同朝代的封赠。

北魏西魏时期,周惠达做宇文泰部下时,担任秦州司马、大行台府尚书、大将军府司马。封文安县子。在朝历任太子少傅、中书令、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右仆射、吏部尚书、仪同三司,受封文安县公。

周惠达去世后,西魏封赠司空、瀛州刺史,谥号匡穆。北周武成元年(559年),赐姓宇文氏。隋朝建立后,追封萧国公。

朝代更替,是一个朝代推翻另一个朝代才能建立新朝代。封赠都是因为立了卓越功绩。西魏封赠是因为功绩卓著,而北周,隋朝时周惠达已死多时,何功之有呢?隋开皇元年的封赠理由说明这个问题。是“因著绩于前朝”。史书记载,周惠达的功绩多是在魏时跟随北周建立后才追奉的太祖武皇帝宇文泰时立下的,后魏禅位于周,等于这个江山是给周打的。周后来又禅位于隋,这三个朝代的更替都没有经历战争,都是和平演变的,对前朝的功绩也就等于对本朝的功绩,因此就得到了连续的封赠。

综上考证,周惠达是北魏、西魏时期赢州章武郡文安县人,即现在的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

阅读链接

王宝仓 || 文安城池考

王宝仓 ‖ 文安县名新考

王宝仓 ‖ 清代道光年间文安知县刘宝楠传略

许振东:河北文安名臣周惠达是陕西延川人吗?

许振东:文安周惠达——北朝时期的西魏忠良相

文安北魏名臣周惠达是怎样的人?

作者简介

王宝仓,文安县文安镇人,1963年1月出生。大专文化,廊坊市志鉴专家。文安民俗文化、史志文化研究者。大清河与淀洼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二轮《文安县志》副主编,综合《文安年鉴》副主编,政协文安县文史研究委员会成员。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安县民俗文物鉴定保护专家。

2011以来,参加了省、市方志专家多次组织的方志理论培训,多次参加省内外方志理论研讨。参加了《古洼风》、首部《文安县政协志》、二轮《文安县志》、综合《文安年鉴》、《文安县法院志》、《文安风物录》、《文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共产党文安历史二卷本》《文安党史图文集》等多部史志类书籍的编辑工作。

多次参加“运河文化--大清河段”、“文安古城”、“燕南长城文安段”“太保庄淀神祠”等文化遗迹、历史的挖掘保护研讨会。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影像方志》文安篇“地理志”的录制。

多年来,对文安洼淀的历史、环境、民俗、非遗、劳作、器具、语言、野生动植物都做了初步的研究整理与考证,整理资料60余篇、100多万字。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主办:河北京畿学研究中心

许振东名师工作室

编辑:张佳敏

审校:余文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