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盘山:以陇山之名分割黄土高原,成为中原王朝统御西北边防的前沿

 维达说 2024-08-06

在中国的西北版图上,有一座山格外特别:它在中国山脉的大家族中,既不算高大也称不上绝美,但却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里,它却如一块拥有巨大魔力的宝地,不但将黄土高原分割成两大部分,也吸引着历代王朝的目光,中原王朝和游牧政权对它反复争夺,甚至陕甘宁也因它在地缘结构上分野,这座山就是六盘山,以陇山之名搅动天下格局。

地跨陕甘宁的“陇山”

六盘山地跨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属于秦岭山系的北端余脉,由两列近于平行的山地组成,西列是狭义的六盘山,亦称大关山,是六盘山的主体,东列为小关山。大、小关山之间,夹着一条宽约5公里的断陷盆地,便是大名鼎鼎的萧关道,是汉唐时由京师长安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六盘山其走向南北狭长,北起宁夏固原寺口子,南至甘肃陇山,全长130公里,东西宽10—30公里,主峰为海拔2942米的米缸山,次高峰六盘山海拔2928米,北端平均海拔2000—2500米,相对高度较低,受季风背风坡影响,植被覆盖较差,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南段海拔则在2500—2900米,受季风降水作用,植被茂密。

以陇山之名分割黄土高原

六盘山古称“陇山”,是广义上的六盘山,古人以西为右,将陇山以西称作“陇右”,所以黄土高原以六盘山为界分为陇东高原和陇西高原,由于六盘山的南北走向,来自东部的季风性暖湿气候受到阻挡,因而陇西高原降水偏少,气候远比陇东高原干旱,所以地表缺乏植被,一旦遇到暴雨,地表便会呈现出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景象,相比之下,陇东高原的地貌要相对平坦得多。

但在历史上,相比于陇东,陇西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东扼萧关、西锁陇中,自古以来就是搏击关中的门户,其防御作用十分重要。今天的固原在唐朝称“原洲”,是关中盆地西北前哨的重要军镇,史称其“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辅”。可以说陇山就是历代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统御西北边防的前沿地带,所以声名更为显赫。

我们知道,甘肃的简称是甘或陇,其中“甘”的来历源自甘州张掖,它是河西走廊的地缘核心,也是甘肃省的三大内部地缘板块之一;而陇,则得名于陇山,也就是六盘山,传说是因为古人看到它形如田垄一般,陇通垄,故称陇山。“形如田垄”,说的是山形下陡上平,这种地貌正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种典型地貌——墚。

这种典型的黄土墚塬地貌广泛存在于陇西高原,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甘肃的定西、天水、陇南三个地级市,以及平凉的一部分。不过具体到地形地势,陇西由可以分为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两个子板块,这其中又有连通关中平原的渭河谷地逶迤其间。这就使得陇西与它相邻的大地形区间,有着较为复杂的地理联系。

陇西向东通向陕西,向南通向成渝,向东南通向汉中,所以陇西地区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是河西走廊、关中盆地、汉中盆地、四川盆地之间的枢纽所在。历史上,便是蜀汉的北方重要门户,通过陈仓道便能由陇西抵达汉中。诸葛亮北伐的真实目的就是从祁山道出兵占领陇西,再从高屋建瓴的陇西顺势攻打关中和中原。

诸葛亮六出祁山路线图

陕甘宁河流的发源地

当然六盘山的地缘价值不只是对陇西、陇东的分割,由于其高耸的山势,加上临近青藏高原的关系,六盘山地区巨头显著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冬季漫长寒冷,秋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年均降水量在553.3—676.9毫米,相对于周边黄土高原区,六盘山的降水充足,湿度较大,也成为了多条河流的发源地。

比如黄河的一级支流清水河就发源于六盘山北麓,在奔腾320公里后汇入黄河;还有渭河的一级支流,黄河的二级支流,也是发源自六盘山,具有非常发达的水系网络,年径流量达3.49×108立方米,是六盘山中最大的一条河;此外还有还发源了葫芦河等众多流量相对较小的河流。

这就是六盘山(陇山),不管是黄河流淌的陇中,黄土遍布的陇东,还是高山深沟的陇南,皆因陇山而分割得名。作为一条甘肃与陕西、宁夏等省区“结合部”的山脉,六盘山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深受中原与西域文化的双重影响,也是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中转站,因此在历史上,这里的石窟开凿极为兴旺。如麦积山石窟和永靖炳灵寺石窟。

永靖炳灵寺石窟

当然那是另外一件事了,这个我们下期再叙。

上期回顾:乌鞘岭对甘肃意味着什么?为何说是中原通往西北绕不过去的坎儿?

备注:本文是《西北五省合集》系列的第110章原创作品,仅为一家之言,转发请注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及出处】,严禁抄袭。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