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题报告案例分享: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低段数学学习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老胡聊科研 2024-08-08 发布于河南
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低段数学学习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与小学按照幼儿身心发展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以及幼儿可持续发展需求,在两个教育阶段之间进行良好的衔接,让孩子们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从而避免或者减少由于两大学习阶段的不同而对孩子身心发展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为孩子们进入学校以后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要加强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小学低段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的整体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幼小数学教学的有效过渡,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题组对低段学生和教师访谈、课堂教学观察及低段备课组研讨等,发现小学低段数学学习生活化实践的提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小学低段数学教师对低段数学学习生活化渗透能力不足。
目前了解,幼儿园大班的上课时间为每节课25-30分钟,且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小学一年级每节课是40分钟,数学学习方式以课堂集中教学为主。大班式的集中教学缺乏趣味性,部分小学老师经验不足,不能把控课堂纪律,教学方式不够灵活。低段数学教师对学习生活化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渗透不足,课堂教学情景缺少生活元素,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脱离。造成数学学习内容不能有效激发低年级小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2.低段数学学习生活化的作业不够特色。
幼儿园的教材以绘本图画为主,内容生动有趣,汉字出现的次数很少;小学数学教材的呈现以“文字+图片”的直观表述为主,小学数学内容呈现由直观逐步过渡到抽象,部分孩子识字量不够,读不懂题。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不能有效的把低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设计成与生活相关的特色作业,因此,造成低段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数学学习有困难。
3.低段学生数学学习生活化评价单一。
幼儿园的课后作业以活动为主,重在体验,没有压力;小学的课后作业要完成相应的纸笔作业。平时都是在“我会读、我会说、我会讲”类似的学习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效性。但是,很少有针对低段学生数学学习生活化数学素养的有效测评。    
(二)原因分析
1.低段数学教师对数学生活化认识不足、教学生活化素材没有层次、教学生活化情境脱离数学,材料与学生直接体验相分离。
2.低段数学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特色作业能力不足,缺乏生活化作业设计的经验。
3.教学评价单一,以纸笔评价为主,缺乏多元评价的意识,很少涉及数学学习生活化的有效测评。

二、概念界定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对本文生活化的定义是:在教育领域,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生活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交流中,对现实世界与生活产生好奇心,从而自发愉快地去探索知识,寻找生活奥秘。
数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学习数学,把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相联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在中国知网、期刊等查找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相关文献,发现教育研究者在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多。                                   
1.胡文芳老师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到: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理论联系实际,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真正的生活化背景下开展教学。
2.刘东丽老师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一文中指出:要将小学的数学学习进行生活化,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相融合,让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3.张玮老师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指出: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对接的基本问题是促进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所以,搞好幼小衔接是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所必需的。
(二)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关于教育与生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教育的起源。20世纪30年代,恩格斯提出“教育的劳动起源说”。20世纪,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美国、瑞典、荷兰等国家均开展了关于小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美国数学教师协会提出,以“问题解决”作为学校相互教学的核心。
(三)研究综述
通过阅读分析检索到的文献,我们发现:    
1.以往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有很多,但是很少针对幼小衔接视域下的小学低段数学学习生活化的研究。
2.大多研究只是从课堂教学层面给出了一些实施策略,而且都重在利用生活化的情景创设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很少有如何设计及组织关于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怎样设计及评价生活化的实践作业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小学低段数学学习生活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深入思考和研讨,我们确定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引起教师对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生活化的重视,促进教师在低段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渗透度更高。
2.根据低段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出富有生活化的特色数学作业,提高低段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3.能够形成对低段学生数学学习生活化的多维度评价,引导小学生形成数学生活化的行为习惯,逐步提升低段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2.探索设计低段数学生活化特色作业的策略研究。
3.小学低段数学学习生活多元评价策略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主要是针对低段师生的数学课堂进行研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课议课活动,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注意力等进行课堂观察,对家长以家访的形式进行辅导学生技巧的沟通指导。
(二)问卷调查法
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老师们低段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作业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困惑,了解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感受以及遇到的困难,了解家长对孩子作业辅导,亲子沟通等方面的困难,做到胸有成竹,对今后开展研究工作有充分的准备。
(三)访谈研究法
就学生个体作纵向的分析比较,在课堂参与度、学习能力、同伴交流等方面考察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对老师、家长进行访谈,以便在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
七、课题创新点及研究价值
在学校原有的数学学习情景化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小学低段数学特色的数学学习生活化、作业特色化、评价多元化的策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供实践保障。

八、课题研究条件与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的申报给予了高度重视,课题主持人为学校校长,亲自带领老师们进行研究。
(2)物资保障:学校为课题组的各项研究、活动,提供必要硬件、软件的支持。学校经费上给予支持,课题预计投入经费5000元。    
(3)时间保障:这个课题研究用时一年,分不同阶段,几个主要负责人,将会在时间上给予最大的保证。
(4)人员保障:本课题组成员为一线低段数学老师,了解低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特点,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反思,有比较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主持人:
刘玲英,中牟县骨干教师,郑州市骨干教师,中牟县第八届名师,现任中牟县韩寺镇马家学校校长。从教以来,先后获得中牟县达标优质课一等奖两次,主持市级课题一个并顺利结项。参与市级重点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项。主持县级课题一次,顺利结项。本人先后被评为中牟县优秀教师、郑州市文明教师、郑州市师德先进个人,中牟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
课题组成员:
李红,43岁,中小学一级教师,曾参与两个省级课题,主持一个市级课题,参与两个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项。
张腾,39岁,中小学一级教师,曾参与一个省级课题、三个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项。
李彤,28岁,中小学二级教师。
马卫平,43岁,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任中牟县韩寺镇马家学教师。从教以来,先后获得中牟县达标优质课一等奖,先后被评为中牟县优秀教师、中牟县文明教师、中牟县文明班集体等荣誉。
九、课题组分工   
刘玲英老师作为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申报、分工、制定研究措施和研究计划、完成研究报告。
李红老师负责搜集理论资料,对课题进行理论指导,并设计调查问卷。
根据该课题的研究内容,我们以子课题的方式进行分工如下:
张腾老师负责小学低段数学学习生活化渗透策略的实践研究;
李彤老师负责小学低段数学生活化特色作业设计策略的实践研究;
马卫平老师负责小学低段数学学习生活化多元评价策略的实践研究。

十、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准备阶段(2024年3月—2024年4月)
1.组建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立项申报。
2.收集有关资料。
(二)课题实施阶段(2024年5月-2024年12月)
1.5月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2.6月进行课例研究,探索小学低段数学学习生活化渗透策略。
3.7月理论学习。
4.8月生活化切片教学设计、设计生活化特色作业、探索多元评价策略。
5.9月进行生活化切片课例展示、报告分析。
6.10月阶段总结,邀请专家指导。    
7.11月-12月收集素材和研究材料,撰写子课题研究论文。
(三)课题总结阶段(2025年1月-2025年3月)
1.1月整理过程性资料,收集课例集、影像资料等。
2.2月子课题资料汇总,着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3月完成结项报告,汇编案例研究集等,形成成果,制定后续推进工作计划。
十一、课题预期成果
一)有形成果
1.研究报告
2.论文
3.优秀教学案例
4.切片报告
5.各类活动影像资料
(二)隐形成果
1.教师重视数学学习生活化的教学,并能设计具有生活化的特色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作业成果进行多元评价。
2.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课题主持人:刘玲英,中牟县韩寺镇马家学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