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成一坨屎还能拿第一,这才叫真水平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4-08-09 发布于山西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文景之治之七国之乱(十一)

公元前165年9月,正是汉文帝搞改制的高潮时刻。

为了扩大自己这一系的实力,文帝决定扩充统一战线。

于是他下达求贤令,开放大批朝廷职位。

请大伙推荐贤良人士参加笔试和面试。

汉文帝前后举了大禹和先帝刘邦的例子。

他们两位圣君都求贤天下,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朕也要向他们学习。

然后又谦虚的表示,朕现在虽然有幸从先帝手里接过了这么好的一个天下。

可是朕无才无德,实在没管好,反正你们这些朝中重臣都这么想啦。

要不然,朕要改制你们干嘛一直拖着不给朕面子呢?

当然,上面这句咱们只是结合上下文加上的潜台词,文帝自然不会这么直接开骂。

接下来汉文帝说,为了弥补朕能力的不足,朕决定寻找贤才,为朝廷多提好建议。

天下贤才都在哪呢?朕不知道,所以请朝廷所有正部级以上官员举荐人才。

有资格举荐的人包括诸侯王,各郡的郡守、郡尉,朝中的三公九卿等。

此外还有一些有关单位也可以推荐。

从后面的史料看有关单位应该主要是指的诸位列侯。

汉文帝还给被推荐参与选拔的候选人出了题目。

要求所有候选人就给定的题目写策论文,文帝会亲自阅卷。

他还告诫各位候选人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

一定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千万不要有所顾忌和懈怠。

这次被推荐的候选人一共有一百多人。

一百多人就有一百多篇策论,每一篇汉文帝都亲自阅览。

通常这样的笔杆子大比人们会想到大汉第一笔杆子贾谊。

不过此时贾谊已死,所以这次大比第一毫无悬念的由晁错夺得。

他夺得第一的策论文被西汉官方完整的保留下来。

《汉书》将其全部摘录,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汉文帝第一道题是“明于国家大体”,问考生国家到底是什么。

晁错答得很妙,他说我借上古圣君五帝来解答什么是国家大体。

然后写了一大堆华丽文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国家大体就是天降祥瑞。

黄河出图,洛水出书,神龙现,凤凰出,这代表陛下德泽四海,光照天地!

是不是有朋友看到这个回答觉得莫名其妙,看不出妙在哪里?

那说明你要不就是新人,要不就是把前面的都忘了(见链接:《祥瑞)。

当时正是汉文帝搞改制的高峰期,这次求贤目的也是为了改制。

而改制的抓手就是黄龙现世、天降祥瑞,主要战场就是祭祀五帝的礼仪。

所以晁错的回答完美切题,看穿了考官文帝那弯弯绕的命题意图。

汉文帝出的第二题是“通于人事终始”。

这个题里面的人事和我们后世说的人事不是一回事。

后世说的人事大体是指的与人员使用、培养、调配、奖惩等相关的事务。

而文帝说的人事通人情,主要指的民众的生活与感情倾向。

文帝这个题目明显带有替儒家张目的意思。

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

儒家经典《礼记》里明确表示:

乐在于表现人情中的共性部分,礼可以区别不同等级人群的不同。

所以礼乐相合就贯穿人情的终始。

我们此前介绍过,文帝改制根本目的是为了强化礼治从而加强皇权对朝廷的掌控。

可以看出,汉文帝这个题目还是和当下的改制斗争息息相关。

晁错是法家学士,儒家的东西肯定看过也研究过,但毕竟不打算改换门庭。

所以这个题目晁错只是大致从法理无外乎人情的角度做了下简单回答。

没有深入到礼、乐,等级、名分等更深层面去。

汉文帝的第三题是“直言极谏”,这道题考察的是候选人对人臣职责与本分的理解。

晁错选用了春秋五霸来切题。

大致意思是说我们做臣子的要像当年五霸的臣子那样尽力辅佐皇帝。

补救国君的过失,发扬国君的美德,彰明国君的功劳。

最后晁错还表示,文帝的功业德行万万倍于五霸。

自己愚钝不堪,哪能认识到陛下的高明,只能竭尽全力去侍奉陛下。

对于这个题目的回答,晁错总的来说是四平八稳。

作为法家出身的学者,晁错从立法的角度讲了一些东西,但都是泛泛而谈。

而且他也回避了臣子要怎么直言极谏,更多说了些为臣之道。

最后还不忘大篇幅拍下马屁,总的来说,答得挺无趣。

汉文帝的第四道题目是“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

这道题是最具体也最实际的一道题,要求对当今朝廷的吏治、执政与施政进行点评。

晁错采用万能的“过秦”来解题。

答题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秦帝国的崩溃灭亡进行一番总结。

应该说,晁错的总结还是有一些新意的。

尤其是指出秦帝国先掠夺侵占穷人与贱民的利益。

到了后面开始侵犯抢夺中产阶级的利益。

到了最后连高级别的大臣与宗室成员也成了受害者。

最后,秦帝国找不到一个支持者,在一片反对中迅速瓦解。

这一段过秦评论是非常典型的晁错风格,务实而且切中要害。

可惜整个答题晁错也就在这里偶露峥嵘,其他地方都浅尝辄止。

最后晁错直接拿汉文帝与秦始皇对比。

他接连列举文帝十多项重大政绩,还表示还有几十项限于篇幅没法一一列出来。

于是得出结论,文帝是一代圣君,把秦帝国的毛病都更正了,毫无瑕疵。

可以看出,晁错这道题又是避重就轻加拍马屁。

汉文帝的第五道题是“永惟朕之不德”,问考生该怎么纠正自己不德的行为。

晁错直接回答,愚臣没资格纠正陛下的圣德,直接不答题。

这个回答充分体现了晁错干脆利落,敢想敢干的个性。

最后一道题是“悉陈其志,毋有所隐”。

意思是最后来段自由作文,把你们想说的话都说出来。

晁错的回答非常的有意思,非常的巧妙。

他说我听说五帝非常出色,臣子水平远远不及五帝。

所以碰到重大事项,五帝都亲自处理就可以了。

到了三王(大禹、商汤、周文王)时期,他们的才华和臣子一样高。

所以就由三王和臣子们一起来决议大事。

到了春秋五霸时期,臣子们的才华有时还超过了国君。

所以五霸就放手任用臣子去做事情。

现在咱大汉开国这么多年了,民众不够富裕,盗贼还是很多,边境也不够安宁。

为什么呢?问题就出在陛下您这里啊。

您一直把自己当五霸,等待有才华的臣子帮你去做事情。

可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您是五帝那样的圣君啊,都等着您自己去处理和决策呢。

所以我实在为天下惋惜,陛下您怎么能犯这么大的错误呢?

原来晁错最后还是忍不住狠狠地批评了一下汉文帝。

陛下您最大的毛病就是太谦虚了,谦虚得臣子们都看不下去了。

陛下您明明是旷古烁金的一代圣君,却总是谦虚的不承认,这实在是大错特错啊。

晁错回答汉文帝六个问题是做了苦心孤诣地整体布局的。

一开始说国家大事的时候拿五帝举例子。

回答臣子该怎么犯颜直谏的时候故意拿五霸的臣子举例子。

最后自由命题又回到五帝,再指出春秋五霸是最弱的贤君了,因为他们才华比不上臣子。

而文帝最大的缺陷就是太谦虚了,明明自己是五帝级别,却老是自以为自己只是五霸。

看到没?晁错的回答整个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把所有可能对汉文帝的批评都不动声色的摘了出去。

再结合前面咱们介绍的,此时正是改制大战关键时期,祭祀五帝正是朝野万分关注的焦点之战。

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晁错这篇文章完美发挥了其逻辑严密,布局精准的一贯优点。

但相信很多朋友看完晁错的回答以后也非常失望。

因为全文可谓言之无物达于极点,除了拍马屁外什么都没说。

这和此前晁错沉实厚重,切中要害的文风大相径庭。

偏偏晁错这篇文章被汉文帝钦定为第一,晁错也由此升官为中大夫。

中大夫主管谏议顾问,类似现在的中央政策办公室主任。

汉武帝以后中大夫改名光禄大夫,秩级是比二千石。

汉文帝时应该与此类似,可以理解为享受部级待遇的皇帝近侍。

可以说,这也是贾谊还活着可能得到的最高职务了。

但是我们相信贾谊如果还活着,肯定不会写这么肉麻而无趣的文章。

贾谊如果还活着,文章肯定比晁错这篇要漂亮很多倍。

那是不是贾谊还活着,他必然会呈上的漂亮雄文就能获得第一呢?

扁舟认为恐怕第一还是晁错的。

贾谊可能所有句子都比晁错的好,但会输在晁错文中的第一句。

这一神句,贾谊写不出来,而写不出来这一神句,注定了贾谊必败。

这神奇的第一句是什么呢?

平阳侯臣窋、汝阴侯臣灶、颍阴侯臣何、廷尉臣宜昌、陇西太守臣昆邪

所选贤良太子家令臣错昧死再拜言。

这一次选举贤良要列侯、诸侯王和所有部级以上干部举荐的。

而举荐晁错的阵容超级豪华,令人震撼!

它们分别是曹参的儿子曹窟、夏侯婴的儿子夏侯灶、灌婴的儿子灌何。

此外还有朝廷两位实职干部,廷尉宜昌以及陇西太守公孙昆邪。

当时萧何儿子已死并且绝嗣,这段时间萧何家族的侯位是断绝的。

而且奚涓楚汉战争中已牺牲且无后,他的爵位给了她母亲,奚母死后已断。

所以眼下是曹参儿子曹窟排位第一,夏侯灶、灌何分列第六和第七。

不要忘了,排名第二的张敖是吕后女婿,吕家倒台后他们空有排名但已失去政治生命。

和张敖同病相连的樊哙,吕家倒台后樊哙儿子被杀,樊家也已失去政治生命。

同样的,周勃一家目前也被汉文帝视作死敌,多次打倒。

继承周勃爵位的周胜之几年后就会因罪免职,周家暂时也算是不能碰的禁区。

曹窟说起来也因站错队失去了个人政治生命(见链接:《夺位)。

但他是前御史大夫,至今仍没有军功二代取得过如此高的成就。

而且曹窟只是政斗失败退位,官方档案里对他的功绩仍充分肯定。

这说明曹窟在官方层面没被定性为反革命,和上面几位境遇大不一样。

所以这么一算,在还有政治影响力,可以选择的列侯后裔中。

曹窟排位第一,夏侯灶排位第三、灌何排位第四。

排名第二的是郦商儿子郦寄,郦商文帝即位不久就病死,没在朝中任职过。

也就是说,综合论排名和父亲的影响力,眼下军功二代排名前三的就是曹窟、夏侯灶和灌何。

排名前三的军功二代共同举荐晁错,还有什么阵容能与之相比?

再来看两位朝中实权干部,陇西郡守公孙昆邪与廷尉宜昌。

公孙昆邪是义渠人,当上郡守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指挥多有投降的义渠部落兵。

所以他虽然军功元老可能不是一系,但也是标准的部队口干部。

宜昌的派系没有资料,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和军功一系走得比较近。

薄昭一战汉文帝惨败丢掉司法权,嫡系张释之离开了廷尉岗。

此后的廷尉嘉我们已分析过,极有可能和军功一系走得较近(见链接:《激斗)。

五年后,宜昌接任廷尉嘉,其多半和嘉类似,不算军功一系核心人物,但走得比较近。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汉文帝亲信新恒平被人举报后就直接下狱被夷三族。

而文帝也整理了敌人张苍的问题,但是司法机构却没去追究张苍是否有罪。

对比张释之当廷尉的时候,汉文帝是怎么痛快的整周勃和淮南王的。

我们不难判断,这个廷尉宜昌的屁股大概率坐在谁那边。

一共五位军功一系的高级人士举荐晁错,

其中有三位是军功二代排名前三的超级豪门。

这个举荐阵容决定了晁错必然是第一名。

不要忘了,汉文帝这次求贤令目的是为了给改制搞统一战线。

因此他希望拿第一的人固然要是自己人,也必须要军功一系不反对。

晁错是太子家令,更是这些年汉文帝极其喜爱的头号爱将。

可偏偏这个文帝爱将还能得到军功一系超豪华阵容鼎立支持!

这样一个各方都接受的人不第一,还有谁能拿第一?

晁错是如何做到这神奇一幕的?我们回顾下他此前论匈奴的文章就能知道答案(见链接:《陈兵事疏)。

晁错文中完全没有去想党派之争,就是实实在在的谈军事,论成败。

他犀利而准确的指出,让懂军事、懂行的优秀将领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率部作战是对匈作战必须遵循的第一准则。

汉文帝如此喜爱晁错,很可能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他的劝谏。

这无疑对一线作战的将领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所以我们当时就介绍说,公孙昆邪欠了晁错的人情。

而很多军功二代也都在前线为将,他们也都欠了晁错人情。

这也是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晁错能拉出来一个如此豪华的阵容。

可以看出,不同于文人贾谊,晁错已是能独当一面,能自己维护强大人脉的出色官僚。

所以他写这篇文章不需要哗众取宠,也不需要像贾谊那样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只要不犯错,文笔合格的完成文章,就能确保第一。

从这点来看,晁错这篇文章非常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PS:推荐一个优秀的历史类公众号,喜欢的朋友可以进去看看文章然后加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