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敦颐不只是爱莲,这首隐逸诗,还有陶渊明风格

 读书工 2024-08-09

我们读过周敦颐的散文《爱莲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的叶柄花柄没有枝蔓,里面空虚而且上下通达。

荷花香气馥郁,亭亭玉立,是君子之花,象征着高尚的人格。周敦颐不但赞美莲花,而且还像陶渊明一样,不慕荣利,追求恬淡闲适的隐逸生活。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也就是1071年,周敦颐担任星子南康知军,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池塘里栽种的是莲花,他经常和三五朋友闲游,观赏荷花。

这时周敦颐已进入人生的暮年。一个春天的傍晚,他出门散步,看到花开花落,感到人生短暂,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诗歌。

《题春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歌描写的是乡村暮春的晚景。诗中的茅屋柴门、夕阳余晖,以及渔樵归来,意境静谧闲适,仿佛陶渊明笔下那种宁静的田园生活。

诗歌第一句“花落柴门掩夕晖”,交代时间地点,照应题目。百花纷纷萎谢飘零,花瓣落在荆条树枝编扎的柴门上。

花落指暮春时节,夕晖指傍晚。太阳下山时霞光反照天空,光影里落红如雨。这样的时刻,诗人的柴门是半开半掩着的。

陶渊明是门虽设而常关,他的篱笆院子里有菊,经常东篱采菊。而周敦颐不同,他栽种的是一池荷花。开门赏花,掩门写诗,这是他晚年的乐趣。

第二句“昏鸦数点傍林飞”,写诗人抬头望远时的所见。天空光线暗淡,只见远处树林边,隐隐约约,有几只乌鸦在飞翔。

乌鸦是黑色的,叫声比较凄厉,被人们称为不祥之兆。周敦颐曾经提出无极、太极、阴阳、五行、顺化等理学观点,乌鸦用在这里应该也是衬托气氛的。

这里是写远景,突出夜晚的沉寂,和第一句的近景互相映衬,描绘出了一幅乡村日落的图画。

接着第三句“吟余小立阑干外”,写作者手扶栏杆观赏风景。他终日掩门在书房里读书写诗,累了就到外面来休息,换个环境。

小立,指稍作站立。这个可以理解为诗人掩门做学问,一是不会轻易出来,二是久站太累,三是不会浪费时间。

诗中一个吟字,既可以理解为读诗写诗,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诗人。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著书立说。他一直在研究理学,直到去世前,还在庐山濂溪书堂收徒讲学。

诗歌最后一句“遥见樵渔一路归,描写凭依栏杆时的所见所闻。这里一个遥字,写的是远见。砍柴打渔的老翁一阵一阵地回来,这又是照应题目的晚字。

同时这樵夫渔翁在古人眼里,不只是指乡村山水田园生活,更隐含着一层寓意,那就是隐逸,指看破红尘、归隐山林的高人韵士。

周敦颐别的没有看见,唯独望见渔樵,这可以说,表达了他对仕途世俗的厌倦,对宁静淡泊闲适生活的向往。

渔樵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描画吟诵的主题,也是文人士大夫笔下的理想境界。陶渊明梦中的桃花源,就是通过渔人来展开的。

周敦颐这首诗,遥见樵渔一路归,诗歌末尾以景结情,升华主题,实际上也就是一种陶渊明的隐逸诗歌风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