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年400场内训,中医馆的疼痛专科如何建?

 医馆界 2024-08-09 发布于广东



中 医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 口述 | 刘锦龙    撰稿 | 景天

在业内,对于选择做专科还是全科,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不少人支持全科,他们认为中医自古便是全科,倘若只做专科,极易偏离正轨,将中医带偏。


然而,也有相当数量的人支持专科,尤其支持体制外的青年中医做专科。大通中医馆便是青年中医专科化道路的践行者,也是目前大通中医疼痛门诊团队所选择的方向。

深圳大通中医馆立足科技园,面向大湾区,以“ 仁术精诚,道地纯真,奉献济民”为馆训,一直致力于构建高水平、全方位的医疗团队。其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医师团队,青年医生的占比达90%。

目前专科已成为大通青年中医的核心发展路径,每位青年中医都根据自身的专长与特点,选择了各不相同的专科发展方向。

截至目前,大通中医馆已设立7个特色的专科门诊。不仅如此,在专科的基础之上,他们还组建了分工明确、协作高效的专科团队。通过这种方式,整合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流程,以提升团队的医疗效率,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和精准的医疗服务。

大通疼痛专科团队在此基础上已成立4年多,作为负责人的刘锦龙,从零开始带队,以“青年中医+中医外治+团队协作”的模式,通过近400期内部培训,搭建了疼痛专科的人才团队、技术框架、流程规范和培训体系,并获得良好的市场成果、患者口碑和行业声誉。

在“大通中医馆青年中医交享越团”第80期的分享会上,刘锦龙向我们分享了大通中医馆疼痛专科的建设经验。

01


青年医生

如何招聘疼痛专科医生?

人才招聘是医馆会面临的问题,招纳与医馆价值观、理念相符并能为医馆创造价值、推动发展的人才,对于医馆而言至关重要。疼痛专科在招聘青年中医团队时,主要考虑两方面,去哪招,招什么类型的医生,市面上大多数机构主要通过招聘app、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同行介绍、参加招聘会、门口挂招聘广告等途径进行招聘,疼痛专科在招聘时也与此类似,目前主要通过招聘APP和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吸引人才。

在招聘医生方面,大通疼痛专科团队具备自己的考量标准。刘锦龙分享道:“招聘时,我们不仅关注医生的针灸推拿技术,更注重其是否能将疼痛专科理念融入日常诊疗,以及能否配合团队工作,发挥协作优势”。例如,面对复杂的病例,能依据专科理念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在他看来,中医的疼痛专科倚重针灸推拿等外治手段,这不仅需要医生精于技术,还得在理念上与团队同频共振。

· 大专科、小综合

招聘过程中,刘锦龙经常会遇到一些情况,部分前来应聘的医生错误地认为大通疼痛专科是以外治为主,不允许医生开具药方,或是认为加入疼痛专科就是放弃全科,而在刘锦龙看来,专科和全科二者之间不存在冲突,主要在于医生认知的局限性。

以大通疼痛专科为例,采取的是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以专科作为切入点,集中精力发挥医生的专长,再兼顾开展其他常见疾病的诊治。“一个缺乏全科思维的专科医生,其职业发展道路往往会受到限制,很难走得更远,在技术层面也很难实现更大的突破”。因此采取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可以使团队在特定专科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 大团队,小个人

“在大通疼痛专科的医生招聘画像中,技术优势并非疼痛专科团队的首要要求,而是医生能否顺利融入团队,充分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并善于借助团队的力量将个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刘锦龙分享道。对个体而言,如果不能认识到个人与团队、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无论医生技术多好,能力多强,都无法发挥其自身的价值,也不利于团队的发展。

· 小医生,看小病

“大通中医馆内均为青年医生,我们不吹捧自己能看好其他医生看不好的疾病,大通医生的定位是小医生看小病,并不刻意追求能攻克某类疑难病症”。在他看来,青年医生只需要把简单的、常见的病看好就已足够。

疼痛专科培训体系的历程

通过4年的发展,疼痛专科团队已经开展了近 400 场的内部培训,除了特殊情况外,至今还持续每周开展 2 节大课和多个小课。也将四年内部培训的历程总结为 7 点:

1.起步阶段:从零开始培训团队,通过相关课本每周固定两个时间,一人读相关内容大家听并展开讨论。

2.课件创作阶段:有了一定培训经验后开始自己写课件,统计下来4 年写了 1000 多页。

3.内容培训拓展阶段:发现只培训技术不够,尝试做一些岗位和服务的培训。

4.整合阶段:开始自己写课本、教材,包括治疗、服务流程、基础理论、手法培训等。

5. 促进成员进步阶段:思考如何让团队成员更快进步,采取考试、竞赛推动、老带新等方式。

6. 培训教练阶段:培训内部教练,多人参与讲课分享,以带动更多新成员。

7. 线上课程阶段:课程相对规范后,开发线上课程系统,方便成员学习。

疼痛专科团队的培训对象包括医生、治疗师、护士。在岗前,疼痛专科会为新成员开展一些基础培训,主要涵盖对团队文化的了解、以及岗前注意事项的掌握;上岗时,则对其进行技术和服务流程的培训,通过大课、小课以及网课的形式使成员不断熟悉工作流程;第三步则是培训教练,让教练带领团队成员不断学习实践,提升整个培训的效率,进而推动团队持续进步。

02


专科方向

专科技术不规范,容易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法获得保障,患者不满意,从而造成患者的流失。

社会上存在一种现象,许多医生容易陷入误区,认为好的技术是自身拥有高超的、别人不会的技术,能够治疗疑难杂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刘锦龙看来,医生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患者需要哪种类型的医生,患者并不看重医生用的是什么针法以及技法。而是在意自己的疾病能否治愈。因此,好技术和好医生的标准是由患者来评判。在进行专科技术规范化时,要以患者为中心,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医生技术规范化对团队来说尤为重要。大通疼痛专科主要将技术规范归纳为以下四点:

1.定位:从大众的需求出发,确定病种。在疼痛专科中,主要是以疼痛类的常见疾病、简单病症作为基础;在技术方面,则是以中医的外治手段为主。

2.做减法:在团队技术规范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做减法。大多数情况下 技术的学习并不难,有挑战性的在于把技术简易化和标准化,把简单高效,可复制的技术分享给团队成员,从而形成技术规范化。

3.综合治疗:在技术选择层面,应优先考虑叠加型技术,而非单一技术。如此操作,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还能够增强患者的体验感受。

4.技术共享:对于团队,在推进技术规范化进程时,必须将技术共享问题纳入考量。团队成员统一思想往往艰难,而使成员拥有共同语言相对容易。因此,团队成员保持共同语言是维持技术规范化的先决条件,唯有团队之间经常交流分享,团队才可持续迭代演进。

03


团队合作

除了技术规范化之外,在团队的发展过程中,流程的规范化十分重要,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标准,通过流程规范化优化各项工作流程,从而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刘锦龙把流程的规范化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一、岗位规范化

大通疼痛专科的作战单元由医生、治疗师和护士组成,形成了稳固的“铁三角”组合,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因此在推进岗位规范化的过程中,除了明确成员的职责外、还需要对每个岗位的晋升途径以及薪酬绩效进行了设计。

二、流程规范化:

许多想要实现规范化的同行,容易在流程方面出现问题,虽然同样会拥有相关的流程手册和工作手册,但可能并不实用。大通疼痛专科的整个流程分为诊前、诊中以及诊后。

在设计流程时他们主要考虑:如何把流程设计成闭环,明确患者怎么来、怎么离开。当把每个场景分开之后,便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关流程。举例来说,在患者面前涂抹消毒液消毒双手,有两个好处:第一,向患者表明手是干净的;第二,提醒患者马上要开始做治疗,使其配合治疗过程。

“流程设计不在多,多可能看上去完美,但可能并不适合团队,我们应该把关键点扣出来,在我们的观念里,只要把关键流程做好,基本上整个流程都能串起来。”

三、诊疗/产品规范化(重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想完全一招一式地规范化,过于僵化、刻板,而且临床可操作性不高。在他看来,诊疗规范化的前提是团队要树立一个共同的诊疗理念:“诊疗规范化,”医生面对的是人,并非产品,产品可以标准化,但人不可以,人的因素很复杂,因此大流程的关键需要规范,小细节不脱离团队的框架即可。

不同企业和不同团队之间基因有所差异,管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十分重要,但有效数据的收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通疼痛专科的数据收集达三年多,通过数据去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分析出很多有用信息,而这些对于整个团队后续的迭代及优化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04


避坑指南

医疗政策只会越来越严格,不会倒退。在刘锦龙看来,从事医疗机构相关工作,绝对不能逾越政策的红线。应从建立专科之初,就明晰法律和政策。一旦触碰之后,再行扭转,是一个颇为艰难的过程。

此外,社会上的治疗方法种类繁多,大通疼痛专科的医生治疗方法以学院派的针灸推拿正骨为主,在他看来,优点在于简单性,利于给技术做规范化,患者一般不会在意医生的治疗手段,而是在意治疗的效果,在开展专科专病治疗时、治疗方法的选择是一大难题。在确定要做专科,往往会意识到,在疼痛专科当中,病种众多,并非仅仅只有颈肩腰疼痛,还有脊柱侧弯,产后康复,运动康复等等。

以运动康复来说,在中医馆的疼痛专科里开展运动康复比较不切实际,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到健身房或者现代型的治疗中心,而不是中医馆或者中医诊所里进行康复训练,主要是在于消费场景错位的问题,在大多数消费者的认知中医疗机构是治疗而不是训练的场所。

此外,从中医馆自身的条件来看,开展运动康复往往缺乏专业的运动康复设备和宽敞的训练场地。与健身房和现代型治疗中心相比,中医馆的空间布局通常更侧重于诊疗室,相对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供患者进行多样化的运动训练。

流量问题是所有行业都避不开的话题,刚开业的医馆,刚步入临床的医生没有流量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怎么从0开始做流量则是每一位医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目前行业内的多数医馆都有开展各种获客方式,通过引流项目把患者吸引进来,通过技术让患者获得不错的体验感,以实现患者的老带新,达到正向循环,属于一个比较好的路径。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线下引流往往是通过低价吸引消费者,而消费者是冲着低价去的,如果企业持续的低价引流,带来的反噬则是医馆之间的恶意竞争,医生之间的内耗。

总之,虽然医馆从 0 开始获取流量并实现正向循环的思路看似清晰美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低价引流虽能短期内吸引消费者,却容易引发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内耗。因此,在刘锦龙看来,“医馆和医生需要寻找更可持续、更有效的获客方式,平衡好服务质量、价格和长期发展的关系,以真正解决流量难题,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在分享会的最后,大通中医创始人许小华老师表示:“医疗不是纯商业的行为,大通中医馆的定位是“小医馆,小医生,看小病,”疼痛专科团队还在起步阶段,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年轻,我们踏踏实实走十年还是年轻,我希望,也坚信十年之后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青年中医交享越团”由中医药界资深人士许小华先生、中医博士陈英杰、青年中医刘锦龙等联合发起的跨机构中医学术组织,其主旨是:交流、分享、超越、抱团,通过对中医学术、经验、体会等的交流分享,实现对自己对同行医术上的超越。

I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