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家乡的宴席】■张斌

 白云之边 2024-08-10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张斌。笔名铁焰。男,汉族。生于1974年。籍贯山东。中学一级教师。酷爱文学创作,在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之余,笔耕不辍。作品散见于《济南日报》、《齐鲁文学》、《济南教育》、《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中国诗歌网。先后有多篇作品发表或评为省市级奖项。其中诗歌《你是我追逐最亮的星》在省教育厅、科技厅征文类比赛中获一等奖。《青春礼赞》在《济南日报》公开发表,《最美的你》在《济南教育》公开发表,并受到广泛赞誉。

家乡的宴席

正在家中闲坐 ,忽然电话铃声响起。那边传来老家叔伯哥急切喜悦的声音,又添孙子了,六月二十九回来坐席啊!坐席既陌生又熟悉的言语。曾几何时这是我们儿时的期盼 ,在食不果腹的年代,是多么盼望坐回席啊!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年龄的增长,我参加了数不清的大小宴会,但一想起当年老家的宴席来,那浓浓的亲情,甜甜的酒香,回味悠长的菜肴,热闹壮观的场面……至今令人难忘啊!

我的老家是鲁西北的一个小村庄,整个村加起来三四百人。而且都是群族而居,往上数几代都是一家人。所以每逢一家里有事都是全村老少都要加入的。青壮年是主力跑前跑后 ,老年人,特别是德高望重有资历的要加入“领导班子”的,提前谋划事情的方方面面,妇女,特别是青壮年妇女要加入宴席制作行列 ,我们一帮男孩女娃就只有看热闹,盼着吃好吃的份了。要说最隆重喜庆的就是结婚,我们老家叫娶媳妇。

记得当年离结婚的日子临近了,主家要先请村支书主任和结婚当天干活的人吃一顿酒席。即是对他们劳动的提前感谢,也是向外界宣传自己家的喜事,让大家知道。这只是一次小型的宴会。重要的是结婚当天。结婚的前一天上午,人们陆陆续续的从自家门口向办事的主家走去。见到新郎的父母都要道喜,熟悉的同龄人还要嬉闹调侃一番,讨要喜烟喜糖。主家也会喜笑颜开,随手拿上烟糖。过一会根据事先喜事领导的分工安排,开始干活了。有一组人,拿着提前写好的婚联我们当地叫“对子”,手提浆糊和刷子向着主家的近亲家走去。在农村是非常注重血缘近疏的。新郎的爷爷奶奶家,大伯叔叔家,叔伯爷爷奶奶家,叔伯大伯叔叔家,只要是几代近亲大门都要贴上红红的喜字,门两边和门楣上贴一副对联,内容大多是结婚的祝福吉祥话。这样做即是对结婚的庆祝,也是血缘亲情的体现。与此同时在主家的庭院里正在搞着小型建筑施工。选择一偏僻角落,用红砖和土坯垒起了灶台,开始了宴席的准备。结婚的前一天自己的近亲和家族是要一起吃饭的。新郎的血缘近亲来了是要入席吃饭的,族人本家简单的吃饱了就可以,我记得常常是白菜炖豆腐,后来条件好了成了白豆腐猪肉了。食材的采购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主家亲戚的多少,每桌宴席的标准高低,安排人到城里市场去采购。肉菜蛋油,调料面食等等置备齐全,但等明天开工。

喜庆的日子到了,随着噼噼啪啪震天响的鞭炮,新媳妇娶回来了。远近的亲戚朋友都陆续到场了。这时候最忙的要数庭院一角了。只见中间四个砖垒的大灶呼呼的冒着火苗,四个满头大汗的厨师正挥舞着铲勺上下翻飞,不时的把锅勺端起翻一下。嘴里不住的喊,这菜好了端菜。听到喊声,早已把菜板,我们当地叫传盘放平的年轻人,把炒好的菜一一放到传盘里,一手举起,一手扶着边缘,直腰仰首向席桌走去。按照每桌一盘摆好,这样走下来大多是大汗淋漓的。家乡的宴席座次是非常讲究的,要把最尊贵的位置安排新娘家人。一桌席的座次也是非常严格的。一般按照辈分和亲疏,长辈上座,越远的亲戚上座。本家坐在最下首倒酒让菜。特别有意思的是,每一席还专门要挑选一个能说会道,酒量很大的体面人做为主陪 ,和亲戚聊天寒暄,敬酒让菜,一直陪到亲戚酒足饭饱,高兴离去。要知道这一天娘家人是最高贵的客人,也是最难陪的亲戚。所以这个主陪的任务是艰巨的,也不是一般人都能胜任的。

宴席的上菜也是非常将就顺序的。首先是小碟子的,如瓜子、糖、水果、点心。然后一般按照头鸡二鱼三肘子的顺序。也就是先上鸡类,再上鱼类,最后上肘子肉。中间加几个素菜 。到了上丸子,就说明宴席要完了。因为“丸”和“完”谐音。中间的让酒环节也很耐人寻味,一般是新郎的男长辈,由高到低进行。有晚辈平端传盘,上放最好美酒香烟,一个酒壶,几个酒杯。到桌前长辈端起酒杯送到客人手里,客人双手接过一饮而尽,如此每桌敬一遍。表达家族长辈对客人到来的谢意,也表达出客人对主家喜事的祝贺。酒过三旬,菜过五味,经过推杯换盏,你让我辞的环节。客人酒酣微醉握手道别。喜宴才算基本结束。

新娘家的亲戚乘车离去,主家的亲朋好友也渐渐离去了。宴席上一片杯盘狼藉,磕的瓜子皮,抽剩的烟头到处都是。酒瓶宛如喝醉的人们东倒西歪,滚得遍地都是。这时勤劳节俭主家要把每桌的剩菜都倒在一个个大盆里,一盆一盆的壮观极了。我们这些男孩女娃,酒席靠边,长期不沾油腥的有口福了。第二天主家的自家近族都能分得一些,我们这里美其名曰“杂烩菜”。至今回味起来,依然如美味佳肴,好吃极了。

噼噼叭叭的鞭炮声把我的思绪打断了。坐席好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多年未走动的亲戚,好久未见的老友,很长时间未联系的发小伙伴,通过坐席又见面了,是何等的幸事!把酒言欢,叙旧谈今,有多么的愉快。这也许远远超出了眼前所谓珍馐美馔的诱惑,或者被忽略了。如今的喜宴大都在酒店举行,时间很短,省心省力了。但缺少了以前的简朴热闹人情味,多的是程序化形式化。那甘洌的酒香,美味的“杂烩菜”,浓浓的亲情,热闹的坐席场面只能在梦中回味。

家乡的宴席真真令人难忘。何时才能再坐一回席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