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上海,一个沪漂人的自述

 新用户0132SeYw 2024-08-12 发布于上海
上海,一座超级大城,个体时时会游离出人群、团体、家庭,以社会组织最小的不可分割体,游荡其中,完成着社会悄然赋予的任务,也践行着个体迥异的生活理念。在庞大的文明城市里,小小的个体隐匿并且生长其中。小小的个体,似乎没有人在意,便多了些向上的自由野性,又似乎没有太多人情关联,便多了些个体悲喜自渡的色彩。
大城里的个体生活,不似村庄云朵的闲散漫游,很难有华兹华斯“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一样的心境,也不似人烟稀少的大西北戈壁,远远看到人,会出于对同种人类归属的确认而欣喜地打招呼。上海这座繁华大城的生活,更像是搭起了足够多的舞台,有的已经在开演了,有的在跃跃欲试,有的还在筹备,有的舞台依旧潦草,角色未至;也像是巨大的机场,跑道虽看似恒河沙数但仍有限,飞机能否起飞,如何起飞,什么时候起飞,什么时候降落,如何降落,受着众多内外因的相互影响。
在庞大的系统里,作为普通人,几乎没有什么人认知自己,即便认识,一转身也会消失在人海之中,没有机缘巧合的加持,便也再难相逢。在陌生环境里,无需像亚历山大那样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没有盘综错杂的“羁绊”,自己只有自己,自由度便提升了,便可以更加纯粹地做自己,勇敢去争取想要的。失败了,狼狈不堪,也只有自己看得见,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揉揉淤青的腿,继续前行。
虽说巨城里小我的个体感更加突出,但是人们依旧是活在人际关系之中。个体因为他人而存在。《被讨厌的勇气》中阿德勒说,“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很难让自己被某些人或某个人喜欢,个体特质的吸引力和这些人的关注点没有办法相匹配,那便很难开始并维持一段关系。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又如何呢?即便是此时的朋友、合作伙伴和此刻的恋人,今后也有可能走散。留下了的,从一定角度讲,便是注定的而不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维持的,因为能量对等,优势互补,相互吸引对于在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迎君如客,送君如梦”,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么久了,好像当初设定的规划,并没有实现,总感觉碌碌无为的。你怎么样啊?”朋友小聚闲聊时,发出了灵魂拷问。而此刻的朋友已经拥有一家自己创建多年且现金流极其健康的公司,而我“还在人海里浮沉”。同样是沪漂,朋友上演着爽文大Boss的剧集,在朋友身上看到了行事的魄力和难以习得的对商机的把控。沪漂多种多样,朋友是一种,而我是最普通的一种。看着步步攀登的身边人,有时是欣赏,有时是鼓舞,有时是不甘,内心激流涌动与静如秋水交替出现。每条路都不可以复制,看着远方天际的曦光,踽踽蹒跚着脚下的路。

稻盛和夫说,“当一个人尝尽了社会的无情,才会放下执念,善待自己。唯有读书和赚钱,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前者使人不惑,后者使人不屈”。上海,魔幻的城,渺小的人,匆忙喧嚣的生活,沪漂人做着各自的修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