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传奇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希特勒暗施反间计,斯大林枉杀自己人

 历史人物故事会 2024-08-12 发布于福建

作者|罗桥础 王正方

字数:3348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图哈切夫斯基(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是一名年轻有为的战略家、军事理论家,苏联最早的五名元帅之一。然而,遭遇希特勒德国的反间计,深深陷入间谍案,最终,他和一批苏军高级将领被斯大林下令枪决 。

1、志得意满  风光无限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白军的反抗和外国军队的干涉,年轻的图哈切夫斯基率领部队驰骋疆场,出生入死,骁勇善战,为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建立了赫赫战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仅如此,他还注重对未来战争的研究,创立了大规模使用坦克、机械化步兵和航空兵实施大纵深战役的理论,远远领先西方的军事家,被誉为“红色拿破仑”。因此,1935年42岁的图哈切夫斯基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为苏联最早的五名元帅之一。

此时,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正处于其事业的顶峰,志得意满,风光无限。1937年“五一节”盛大群众游行时,他神采奕奕、意气风发地跟斯大林一起站在莫斯科红场列宁墓上,检阅广场上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

还有更风光的事,他将代表苏联政府参加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冕典礼。他的妻子尼娜·图哈切夫斯卡娅精通法语,正在加紧突击英语,准备陪同元帅丈夫一道赴伦敦。

2、风云突变,厄运连连

五一游行后第三天,即5月4日,苏联驻伦敦使馆接到通知:图哈切夫斯基因“健康原因”不能成行,由海军司令奥尔洛夫代替他前往英国参加庆典。

一个星期之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突然被解除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职务,贬谪到伏尔加军区,必须立即就职。

斯大林对他的态度明显地急剧恶化,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迷茫不解。他给斯大林写信,想了解贬谪他的原因,结果杳无回音。

图哈切夫斯基只得服从命令,偕同妻子告别亲人和战友,离开莫斯科,到古比雪夫城就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

图哈切夫斯基万万没有想到,他刚到职参加“事先早有安排”的伏尔加河沿岸军区的政工会议,一进会场马上就被逮捕,并被关进囚车带回莫斯科。接着他的妻子妮娜、他的母亲、姊妹、他的兄弟亚历山大和尼古拉也都相继被捕。同时,突然宣布进出克林姆林宫的通行证全部作废,部队进入戒备状态。斯大林的宠臣,内务人民委员部(克格勃前身)部长尼古拉·叶若夫亲自督办对图哈切夫斯基的审讯和酷刑。

1937 年 6 月 11 日,苏联最高法院以“叛国罪”审判图哈切夫斯基和其他七名将军,此案被认定为“托派反苏军事案”,所有被告均被判处死刑。

当天深夜,叶若夫命令上尉瓦西里·布洛欣将图哈切夫斯基从牢房带出,在叶若夫的面前,这位元帅被从后脑勺射了一枪,结束了性命。

图哈切夫斯基被处决后,他的妻子尼娜·图哈切夫斯卡娅、兄弟亚历山大和尼古拉(两人都是苏联军事学院的教官)都被枪杀。他的母亲和三个姐妹被送往古拉格集中营,在流放中死去。

接着,苏联《真理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则政府通告,指出“苏维埃法庭判处这些恶棍、间谍、资产阶级豢养的小丑和苏联人民的敌人以枪决,内务人民委员部已执行判决” 。

图哈切夫斯基原本在军队里有崇高威望和广泛影响,因此,从1937年到1938年间,苏联肃反机关对红军的各级领导骨干进行大清洗。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中央机关、红军政治部、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以及各军区、军、师、团和海军舰队的大多数主要领导干部都被逮捕。5名元帅中的3名,所有11名副国防人民委员,最高军事委员会80名委员的75名,15名集团军级干部中的13名,85名军长级干部中的57名,196名师长级干部中的110名,406名旅长级干部中的220名,上校以上的军官共3万多人,统统被清洗。

1938年9月,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在报告中称,共有37,761名军官和政委被开除军籍,10,868人被捕,7,211人被控犯有反苏罪行。在8万多军官中,有3.5万人被处决,他们差不多占全军军官总数的一半,受牵连的家属不计其数。    


3、德特工借刀杀人,斯大林受骗中计

其实,“托派反苏军事案”纯粹是斯大林被希特勒欺骗而造成的一桩特大冤案。

希特勒洞悉苏联从1934年开始开展的大肃反,便授意德国谍报机关利用斯大林具有偏执、狐疑、猜忌的性格弱点,制订一个反间计,其目的是借刀杀人,进一步削弱苏联军事力量。

在德国最高统帅部情报局秘密档案室里,保存有不少苏联档案卷宗,包括德国军官和苏联统帅部代表之间的谈话记录,其中也有图哈切夫斯基在1925—1928年间任红军参谋长时,跟德国参谋总部和德国驻苏武官的会见、谈话。

可是,这些会见、谈话都是两国官方外交性质的,而且都是在希特勒上台以前的事。那么,德国间谍机关将如何利用这些档案实施反间之计呢?

德国保安部(SD)头目海德里希是个谍报高手,善于伪造文件。他在盖世太保(国家秘密警察)柏林总部的一个地下室秘密地开始筹划这项工作。他建立了一个各种伪造工具一应俱全的实验室,由他亲自负责保密措施。他组织一批专家,包括几名笔迹专家,竭力模仿图哈切夫斯基的字体及笔迹,包括笔风、语气、签名,以达到以假乱真。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开始对图哈切夫斯基的案卷进行“加工”:在原案卷的谈话记录和来往通信中增添词句,补充新的内容,更改日期,使这个案卷显得很具体而“真实”;在伪造的信件上加盖“阿勃韦尔(德国军事情报机构)的钢印,并加盖“绝密”、“机密”印章;再杜撰一份希特勒签署的命令——监视德军统帅部中的德国将领,他们似乎与图哈切夫斯基保持着秘密联系。    

在这个十五页的“专卷”里,图哈切夫斯基“写给”一名德国将军的信是主要文件,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用德文书写的、有德军统帅部将军签名(签名是伪造的,是从他们银行账号上复制下来的)的文件。从这些伪造的文件,可以看出图哈切夫斯基有推翻斯大林的野心和计划。

但这仅仅是“借刀”的准备工作,关键在下一步,就是想办法把这“逼真”的文件送到斯大林手里,还要不引起斯大林的丝毫怀疑。

首先,海德里希精心策划了一起“阿勃韦尔” (德国军事情报机构)大楼起火事件,谎称在混乱中一批秘密“专卷”被盗,并通过媒体进行渲染。就这样,为把这个“专卷”的照片副本传递给斯大林作预先的铺垫。

紧接着,海德里希在不断寻找机会和设计套路。

1937年1月底,捷克斯洛伐克驻柏林大使马斯特内给他的总统贝奈斯发出一份加密电报,说自己过去认识的一名德国外交官在和他交谈中流露了这样的“机密”:德国人正在跟红军中一个反斯大林的集团保持密切接触。贝奈斯得知这一情报后深感不安,他立即召见苏联驻布拉格大使亚历山德罗夫斯基,把马斯特内的这个情报转告给苏联大使。亚历山德罗夫斯基从贝奈斯口里得知这一情报后,急匆匆飞往莫斯科汇报。海德里希就这样绕着弯,将情报逐一传递到斯大林手里。

为了增强布拉格的这个“效应”,过了两三天,同样的情报内容也传到苏联驻巴黎大使波将金那里,波将金随即给莫斯科电告了这份情报。

当同样的情报从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传到莫斯科后,海德里希派自己的亲信、党卫军旗队长贝伦茨到布拉格,与贝奈斯总统的私人代表会见,出示了一些关于图哈切夫斯基罪证的“文件”。贝奈斯岂能怠慢,立即向斯大林作了通报。

经贝奈斯总统斡旋,不久后,海德里希的代表和苏联驻柏林使馆的一名馆员进行了接触。海德里希的人亮出了“杰作”——两封“逼真的”信件。苏联驻柏林使馆的这位馆员提出用钱购买,并向对方表示,一星期后,他们的全权代表会来“拍板”。    

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长叶若夫的“全权代表”如期而至,双方议价。为使莫斯科不致产生怀疑,海德里希下令开了一个300万卢布的漫天价。“全权代表”匆匆浏览了一下“逼真的”信件,点了点头,爽快付给对方300万卢布。不过,苏方的这300万卢布同德方那“逼真的”信件一样,也是精心特制的伪作。

海德里希总算把“刀”借到自己手了。于是,手起刀落,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及一大批苏军高级将领,就这样惨死在这把“刀”下。


4、沉冤昭雪 ,终获平反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图哈切夫斯基案终于得到平反昭雪。苏联总检察长1957年1月31日做出结论后,苏联官方和舆论界公开为他和受此案牵连的其他人恢复名誉,认为图哈切夫斯基是在红军中成长起来的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他的名字将永垂国内战争史和苏军建军史。

在图哈切夫斯基诞辰九十周年(1983年)之际,苏联党、国家、人民和军队隆重纪念他,并再次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