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为什么要读书?苏轼的四首诗,就是最好的答案

 新用户33382503 2024-08-14 发布于重庆
人为什么要读书?苏轼的四首诗,就是最好的答案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好好读书、多读书,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来听听古人的回答。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赵恒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汪洙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些名言名句告诉我们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文采,可以得到想要的财富和美好的爱情,在你孤独寂寞时,书本就像一个好朋友始终陪伴在你左右。

读书丰盈我们的思想,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认知,世间万物属读书的境界最高,没有其它。

一代文毫苏轼也曾立誓: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今天就分享四首苏轼有关读书的诗,告诉我们读书的意义。

读书可以提升气质

1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苏轼任凤翔判官,这是苏轼中进士后获得的第一份职务,在凤翔,他认识了一个朋友叫董传。

董传的家境非常贫穷,一身粗布大衫,头发就用绳子简单地捆绑。

但是董传从小就爱读书,成就他满腹的才华,因为饱读诗书让他看起来气宇非凡,举手投足间风度翩翩。

苏轼离开凤翔时与董传告别,临时之际写下这首诗赠与董传。

“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一个经常在书海中徜徉的人,能够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领悟先贤的精神思想,也在他人的经历中洞见真相,不会束缚于单一的思维沼泽之中,让他的气质带着别样的光华。

苏轼也正是因为爱读书,在后来的宦海沉浮中,始终做到荣宠不惊,活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自如。

人为什么要读书?苏轼的四首诗,就是最好的答案

读书可以消除烦恼

2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宋:苏轼《南乡子·自述》

熙宁五年前后,宰相王安石推行变法,苏轼因为革新主张与王安石分歧较大,于是主动请调出京,先是担任杭州通判,任期满后又调往密州,又从密州调到徐州任太守。

这首词就写于徐州任上,在徐州除了尽职尽责处理衙门公务,闲暇之余的他都在做一个勤奋的书虫。

“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就在一卷一卷的书籍翻阅中,淡忘了世俗功名,忘记了现实中的忧愁,在书中找到心境的快乐和安宁。

杨绛说过,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面对人生潮来潮去的烦恼,阅读是一个很好的避难所,带给你温暖和力量。

书中藏着的万千智慧,无形之中驱散你的迷茫,坚定你的意志,让你有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苦难,于人世苦海中得到精神的救赎。

人为什么要读书?苏轼的四首诗,就是最好的答案

读书可以带你走出低谷

3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二十八岁的安惇(dūn),以秀才的身份参加了乡试,其结果是“失解西归”,名落孙山的他不得不默然回归故乡,苏轼前往送行,临别之际写下这首诗赠给安惇。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安惇,读书一定要认真读,反复读,做到深思熟读自然而然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他曾经居家断绝与朋友的一切往来,默默著书写到连园子里的花草都没时间去看一眼。

同时也劝慰朋友,你才华横溢,将来一定可以飞黄腾达,就算暂时蛰伏,将来也是可以追上的。

安惇回到故乡后,听从苏轼的建议,继续埋头苦读,后来果然金榜题名,官至兵部尚书。

不禁想到唐代的高适,《旧唐书》曾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高适而已。

他20岁走向科考之路,多次落榜,别人都说他不是读书的料,但他回到老家的茅屋,静心读书,一读就是12年。

后来又经历一次落榜,他仍然不放弃,又坚持苦读了18年,直到安史之乱的爆发,他抓住了人生一飞冲天的机会,从此人生开挂。

人生遭遇不顺时,书籍就如同一盏耀眼的明灯,在不断的积淀中给你带来希望,又好比在无形中帮我们披上一身铠甲,赋予我们坚持和前行的勇气。

人为什么要读书?苏轼的四首诗,就是最好的答案

读书,是抵抗孤独的最好方式

4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宋:苏轼《登庐山》

元丰三年(1080),苏轼历经一场惊天浩劫“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充团练副使,人生跌入谷底,许多人选择默默远离。

这样冷清的生活一度给苏轼带来困扰,但是很快他就摆脱了这种困扰,远离朝堂的纷争,回归到平淡生活的他,在自然山水和书籍中平复了心境,也变得豁达和洒脱。

有一次他登上庐山,一面欣赏庐山的山谷奇秀,一面发奋读书,这样的生活让他悠然陶醉,他在庐山一呆就是一个月。

有一句话说,我们孤独,所以我们读书,读书让我们的灵魂不再寂寞,我们的精神不再荒芜,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力量,坦然面对人生的苦难和磨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