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想着,似有清凉之意心头过。雅静的,浪漫的,美的宋朝,原来极适合在此刻细细品味…… 宋,很难得。 宋朝的气质跟唐朝很不一样。 宋以文治国,整个王朝的性情也从大漠孤烟、一掷千金的热烈豪迈转向了莳花弄草、焚香品茶的优雅闲淡。 韦羲在《照夜白》中说,“唐文明的性情如太阳,宋文明的气质如月亮……”太阳炽烈,让人目眩发昏,月光如水,所有东西都可以静下来。静下来,才能看得清本质,才能看到日常的美。 现代人很难静下来的——其实,历史都很难静得下来,炫耀,扩张,征服,都是人的本性,或是本性的延伸。 所以,宋很难得。它只想守着美,守着自己的生活,只是它没有办法阻挡旁人的野心勃勃,只好节节退守,赢得了一个“积贫积弱”的历史印象。 但这评价实在有失公允。宋虽不是政治意义上的强国,却经济繁荣,社会开放,文化兴盛,是一个幸福感很强的时代。 宋代的城市化水平已经相当高。在都城开封,废除了“宵禁”制度,开放了早市夜市,大大小小的商铺遍布街头,“满街的叫卖不绝于口,汴京虹桥上更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京东梦华录》) 宋朝的知识分子可能是所有朝代里最受尊重的。宋朝放宽了科举的限制条件,商人、寒门子弟都可以通过读书入朝为官;宋太祖还留下了一道“不得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人”的祖训,所以宋朝“百年未尝诛杀大臣”。 至于宋朝的文化成就,有陈寅恪先生的一句,“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已经足够说明。 瑞鹤图 赵佶|辽宁省博物馆藏 美学之境。 唐朝的美艳而奢,一下就抓住人的眼睛,宋朝的美却是简而淡的,好像在时间里浸润了很久,一点喧哗之气都没有。 看宋朝的瓷器,造型极简洁,釉色也多是纯色的,天青、梅子青、粉青……一身素雅,好像将所有的心事都敛了起来,却有一种隽永的美,让你挪不开眼睛。 宋 龙泉窰青釉莲花纹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比如汝窑的青釉水仙盆,通体莹润,无一丝花纹,甚至连开片的纹路都是没有的;釉色是极淡的天青——那是徽宗在梦里见到的颜色: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山色如夜;李成的「读碑窠石图」(传),萧寒枯寂;就连郭熙的「早春图」,亦是山石缈缈,枯木横斜,不见花鸟生机…… 溪山行旅图 范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雨点皴、卷云皴、米点皴,泼墨、破墨、积墨……一滴墨,入水,浓淡氤氲之间,变幻万千,终于抵至美学的巅峰。 苏轼给侄子写过一封信,聊书法,“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平淡的气象是没有办法模仿的,而是历经绚烂之后的领悟,是美学的自然成熟。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心境。就像唐人嗜酒,宋人爱茶,唐人多爱牡丹,宋人多爱梅花,唐人喜“纵马笙歌”,宋人赏“清旷之乐”…… 生活之味。 现在都讲“生活美学家”,在宋朝,人人都是生活美学家。 蒋勋说,“宋朝的文人除了读书、是学者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生活的品味,重视生活里面怎样喝茶,不追求权利与财富,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宋朝全民都爱喝茶。有人统计,光《清明上河图》上,就出现了20多个茶馆,《梦粱录》中也说,“坊巷桥道,院落纵横”,“处处各有茶坊、酒肆”。——在宋朝,茶的流行程度不亚于今天的咖啡。 对宋人来说,点茶不是什么特别的仪式感,就是生活的日常。这样的茶,宋人会将它装在建盏之中,因为盏色如墨,兔毫隐隐,最能衬托白色茶汤之美。 文会图(局部) 赵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明上河图」中的鲜花摊位 《武林旧事》中还曾写人们争相高价购买茉莉的场景,“其价甚穹(高),妇人簇戴,多至七插,所直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 值吗?宋人觉得值。花并非生活必需,但有了花,生活才有了让人向往的样子。 盥手观花图 佚名|天津博物馆藏 生命之态。 近两年很流行一个词,叫做“松弛感”。现代人的状态太紧张了,被各种东西追着跑,其实很难真正松弛得下来。 但你看了宋朝人的日常就会有一种感觉,他们是很舒展的,至少有很舒展的时刻,在很坦然很自在地享受生命,有一种很积极的松弛感。 比如,他们很愿意花时间在一些不求得益的事情上。就像《梦粱录》中提到的四般闲事:“烧香点茶,挂画插花”。 此外,他们日常消遣的活动也非常多。文人之间时不时会组织一下聚会,在宋画中就有《西园雅集图》、《文会图》、《春宴图》……聚会主题各不相同:琴诗书画的,以文会友的,品赏美食的,春日游玩的……比现代人聚餐K歌有意思得多。 寒江独钓图 马远|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开封的夜市非常热闹,“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美食种类比起现在也毫不逊色,《东京梦华录》中有一章专门介绍州桥夜市:“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āo)肉、干脯。王楼前貛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夏天还有各种甜食冷饮: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ráng)、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 「清明上河图」中的“香饮子”摊位 宋人最是懂得怎么消夏的。《京东梦华录》中写六月的开封,'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坐在水榭中,摆上降温用的冰盘子,吃着在冷水中浸过的瓜果,闻着荷香,喝着小酒……美哉美哉。 槐荫消夏图 佚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而苏轼,更是用整个人生诠释了“松弛”二字。他一生都在被贬,仕途很不顺,但他身上好像并没有那种拧巴感,总是能很快地调整状态,旷达地去面对。“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