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美尼亚简史

 Michael430 2024-08-16 发布于中国香港

亚美尼亚共和国坐落在南高加索地区,面积不到3万平方千米,比台湾岛、海南岛还小;人口300万,还没有北京朝阳区人口多。这个小国最近因与阿塞拜疆的冲突,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但是,亚美尼亚并非一直这么小,它在历史上也是强盛一时的区域大国。


上古(-前585年)
根据亚美尼亚自己的传说,其祖先叫哈伊克(Hajk),因此亚美尼亚语将本国称为“哈亚斯坦”(Hayastan)。“亚美尼亚”一词源自古波斯,后被希腊人沿用,成为外国人对此地的通称。
考古发掘表明,亚美尼亚及今土耳其东部在30多万年前已有人居住,在这里出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双皮鞋(公元前3500年左右)。
下图:世界上第一双皮鞋

Image


亚美尼亚最初的文明源自两河流域。公元前9世纪-585年,亚美尼亚高原地区诞生了一个强国——乌拉尔图Urartu)。乌拉尔图实际就是“亚拉腊山(Ararat)”的亚述语发音。亚拉腊山是传说中诺亚方舟最后停靠的位置,在今土耳其与亚美尼亚国界土一侧。
乌拉尔图王国以今土耳其东部的凡湖流域为中心,盘踞今土耳其东部、亚美尼亚、伊朗西北部乌尔米耶湖流域及叙利亚北部,成为极盛一时的强国。
下图:极盛时期的乌拉尔图王国(约前743年)

Image


前781年,乌拉尔图国王阿尔吉什提一世建立了埃里布尼城(Eribuni),就是今天的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
下图:埃里温与亚拉腊山

Image

前612年,亚欧草原游牧民族斯基泰人和来自伊朗高原的米底王国联合击溃乌拉尔图军队,乌拉尔图的霸业宣告终结,大部被米底占领。585年,米底攻占乌拉尔图首都凡城,乌拉尔图彻底灭亡。

波斯(前560-331年) 
乌拉尔图亡国后,亚美尼亚地区被米底王国统治。但米底国祚不长。米底末王阿斯提亚格斯(Astyages,亚美尼亚语称Azhdahak)与前盟友巴比伦开战时,治下的波斯人背叛了米底,导致米底陷入内乱。
前560年,提格兰Tigranes)成为大亚美尼亚地区的统治者。他发动了亚美尼亚反抗米底的战争,同波斯王居鲁士结成统一战线。前550年,波斯灭亡米底,亚美尼亚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
提格兰属于奥龙特(希腊语Orontis,亚美尼亚语Yervand)家族。在波斯帝国时代,他们世袭担任亚美尼亚行省总督,享有高度自治。其首都起初在凡城,后来迁往今亚美尼亚境内的阿马维尔(Armavir)城。传统上,提格兰被视为亚美尼亚第一位国王,奥龙特王朝被视为亚美尼亚第一个王朝

Image

前521年,波斯爆发内乱,大亚美尼亚贵族趁机宣布独立,但数月后就被新皇帝大流士一世平定。不久,又有一个亚美尼亚人阿拉哈自称“巴比伦末王拿波尼度之子尼布甲尼撒四世”,起兵造反,被大流士一世镇压。此后,大流士将大亚美尼亚省分成多省,相互制约。
在这一时期,亚美尼亚深受波斯文化影响,放弃了原始宗教,改宗拜火教。亚美尼亚还为波斯提供了大量士兵,供其参加入侵希腊的战争。
下图:波斯军中的亚美尼亚战士(薛西斯一世墓)

Image



希腊(前331-190年)
公元前336-331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发动了对波斯的远征。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率领包括亚美尼亚人在内的军队,在高加米拉同亚历山大决战。结果,波斯军大败。前331年,波斯帝国灭亡,马其顿帝国取而代之。
亚历山大大帝任命奥龙特家族的一个叫米特兰(Mithranes)的贵族统治亚美尼亚。约前302年,亚美尼亚迁都耶尔万达沙特(Yervandashat)。
前301年,马其顿帝国分裂,亚洲部分大部被塞琉古帝国控制。大亚美尼亚成为塞琉古帝国的一个行省,拥有高度的自治权,文化上受希腊影响,形成希腊-波斯混合文化,成为当时“希腊化”地区最富庶的省份之一。
下图:公元前250年左右的大亚美尼亚省。中间的大湖是凡湖;东北是亚美尼亚的塞凡湖,以及两个都城:阿马维尔和耶尔万达沙特。

Image

前227年,大亚美尼亚奥龙特王朝在塞琉古帝国内战中站错了队,收容了一位叛乱皇子,遭到皇帝的进攻。前212年,大亚美尼亚省被分割为大亚美尼亚索芬内Sophene,在今土耳其迪亚巴克尔一带)两省,各由一个奥龙特家族分支统治。
前190年,塞琉古帝国皇帝安条克三世在同罗马的争战中死亡。塞琉古帝国土崩瓦解。与此同时,奥龙特家族对大亚美尼亚的统治也走向终点。
不过,奥龙特家族的另一分支于前163年建立了科马基因(Commagene)王国。该国位于今土耳其东南部,后于公元72年被罗马吞并。
下图:公元50年左右的亚美尼亚地区。黄色的大国是亚美尼亚王国,中央是凡湖;西南是索芬内,再西南是科马基因,这两个小王国也是亚美尼亚人建立的,均在今土耳其境内。东南大国是波斯帕提亚王国;西边的大国是罗马帝国。

Image



阿尔塔克西亚王朝(前190-后12年) 
公元前190年,亚美尼亚阿尔塔克西亚王朝Artaxiads,亚美尼亚语Artasheshian)建立。阿尔塔克西亚王朝的创始人阿尔塔克西亚一世Artaxias I,亚美尼亚语Artashes)原是塞琉古帝国将领,自称奥龙特家族正统继承人,趁帝国内乱实现了独立。从此,亚美尼亚迎来了第二个世袭王朝。
下图:阿尔塔克西亚家族族徽,两个鸟看着一个太阳,不知道啥意思

Image

阿尔塔克西亚王朝建立了一个颇具希腊风情的新都阿尔塔克西亚塔(Artaxata),位于今亚美尼亚西南部。帝国发行希腊式的头像货币,上面用希腊文字书写。由于新王朝处处以希腊为师,故被称为“爱希腊者”,相当于今天人说的“精神希腊人”。
阿尔塔克西亚王朝的第四代国王提格兰大帝(前95-55年),是亚美尼亚历史上最强大的君主。他首先灭亡了索芬内王国,实现了亚美尼亚统一。前88年,他抓住波斯帕提亚王国被斯基泰游牧民族进攻之机,发动对波斯的战争,夺取了今伊朗西北、伊拉克北部、土耳其东部地区。此后,塞琉古帝国在叙利亚的残余势力又将叙利亚的王冠奉送给了提格兰大帝。

Image

至此,提格兰大帝控制了8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是今亚美尼亚的近30倍。这是亚美尼亚的极盛时期。(如下图,你能找到今亚美尼亚的位置吗?)

Image

但好景不长,前69-63年,亚美尼亚与正在向东扩张的罗马共和国爆发战争。罗马执政官庞培挥师击败提格兰大帝,在亚美尼亚首都逼迫后者签下城下之盟。亚美尼亚战败,失去大片领土。
幸好,罗马未能攻下阿尔塔克西亚塔卫城,彻底灭亡亚美尼亚的计划失败。亚美尼亚依然保持独立。从此,亚美尼亚成了罗马与波斯两强间的缓冲国
前55年,提格兰大帝之子阿尔塔瓦斯德斯一世(Artavasdes I)继位。前53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克拉苏东征波斯,阿尔塔瓦斯德斯一世建议他取道亚美尼亚,却被拒绝。结果,克拉苏兵败被杀。
前44年罗马独裁官凯撒遇刺后,他的义子马克·安东尼控制罗马帝国东部。安东尼怀疑亚美尼亚对罗马不忠,于前35年率军攻破亚美尼亚,将阿尔塔瓦斯德斯一世俘虏到埃及杀害,立自己和埃及艳后克里奥巴特拉的私生子为亚美尼亚国王。
下图:电影《埃及艳后》中的安东尼和克里奥巴特拉

Image

但是,亚美尼亚人根本不欢迎这个罗马与埃及的“杂种”国王。他们拥立先王阿尔塔瓦斯德斯一世的儿子阿尔塔克西亚二世继位,在罗马的压力下艰难维护亚美尼亚的独立。 

安息王朝(52-428年) 
公元12年,亚美尼亚国内亲罗派与反罗派发生内讧。一支发源于帕提亚王室的贵族安息(Arsaces)家族,主张投降罗马;另一派贵族则反对罗马。
两派分别以罗马和波斯为后盾爆发内战,最后亲罗马、但血统源于波斯的安息家族取胜,于公元52年建立了安息王朝Arsacids,亚美尼亚语Arshakuni)。这也反映了亚美尼亚作为波斯和罗马两大国间缓冲国的身份。
注:“安息”,音译为“阿萨息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当时波斯是由帕提亚王国统治,王族为阿萨息斯家族,张骞将其名译为“安息”。故中文史料一般使用“安息”称呼这个家族。又译“阿萨希德王朝”。
下图:亚美尼亚安息家族族徽。入乡随俗,我也画两只鸟瞪着一个太阳。

Image

安息王朝在动荡中上台后,卷入罗马和波斯两大国的长期战争,王位更迭不断。罗马皇帝尼禄在58-61年与波斯的战争中征服亚美尼亚,立了傀儡君主。113年罗马皇帝图拉真干脆直接征服了亚美尼亚,将它列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但由于亚美尼亚人民不断反抗,图拉真的继承人哈德良皇帝于118年恢复了它的独立。
下图:约150年的大亚美尼亚

Image

224年,波斯安息王朝被萨珊王朝推翻亚美尼亚安息王朝作为安息家族硕果仅存的一支,成了萨珊的眼中钉,波斯新皇帝必欲除之而后快。
于是亚美尼亚全面倒向罗马,寻求罗马的支持。但当时罗马陷入内乱,无力支援亚美尼亚,243年罗马皇帝瓦勒里安还被波斯俘虏。结果,亚美尼亚一度灭亡,被萨珊统治了几十年。
287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发兵击败波斯,帮助亚美尼亚复国,恢复了安息王朝统治。
此时,基督教已经传遍罗马帝国各地。301年,亚美尼亚国王提里德三世Tiridates III)听取圣徒格里高利三世的意见,宣布基督教为亚美尼亚国教,放弃了数百年的拜火教信仰。这一方面是承认民间已经广泛信仰的宗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同笃信拜火教的波斯切断联系,以防波斯渗透。
下图:圣格里高利三世为国王提里德洗礼

Image


亚美尼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对基督教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传承至今,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基督教会之一。
405年,亚美尼亚教士梅什罗普·马什托茨Meshrop Mashtoc)发明了亚美尼亚文字,亚美尼亚文化开始摆脱波斯、希腊影响,走向独立。
下图:现代化的亚美尼亚文字:东亚美尼亚键盘(反正我是看不懂)

Image


波斯与罗马分割亚美尼亚(428-645年)
从4世纪中叶起,波斯、罗马就不断夹击亚美尼亚,亚美尼亚领土日益缩小。428年,波斯和罗马联手灭亡了亚美尼亚安息王朝,瓜分亚美尼亚。从此亚美尼亚分为东、西两部。

波斯帝国企图迫使东亚美尼亚放弃基督教、重归拜火教,遭到以瓦尔丹·马米科尼扬Vardan Mamikonian)为首的亚美尼亚人反抗。451年,6.6万亚美尼亚起义军迎战拥有战象的20万波斯军,在阿瓦赖尔(Avarayr)战役中同波斯军队血战。

Image

尽管亚美尼亚军最终失败,马米科尼扬战死沙场,但波斯人也认识到征服亚美尼亚民族是不可能的。
484年,波斯与亚美尼亚方面签署恩瓦尔萨克(Nvarsak)条约,波斯允许亚美尼亚高度自治。东亚美尼亚的基督教信仰和传统文化得以在拜火教波斯的统治下保全并延续。

罗马亦未能完全控制西亚美尼亚。554年,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宣布拒绝451年卡尔西顿大公会议决议,从而同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会分道扬镳。卡尔西顿大公会议规定基督有神、人两性,东正教、天主教、新教都承认这一点;然而,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尽管承认三位一体,但不承认耶稣有人性,只承认耶稣有神性,因此被称为“基督一性论”。
“基督一性论”在宗教地位上与景教(不认三位一体)、正统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特点是承认三位一体、承认基督二性)并列为早期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但不同于衰亡的景教和兴盛的正统教会,基督一性论始终有且只有亚美尼亚一隅之地。
在东罗马帝国,亚美尼亚人口比重不小,对帝国有一定影响。610年,亚美尼亚人后裔希拉克略一世(Heraclius I,下图)夺取君士坦丁堡皇位,建立了对东罗马帝国影响深远的希拉克略王朝。629年,希拉克略一度挥师占领东亚美尼亚全境。

Image


867年上台的东罗马皇帝巴西尔一世因具有亚美尼亚血统,他的王朝也被称为亚美尼亚王朝(即马其顿王朝)。
但东罗马帝国对开发亚美尼亚地区的经济缺乏兴趣,导致亚美尼亚地区不断衰落,亚美尼亚人离开故土、异族进入亚美尼亚地区的趋势不断强化。 

阿拉伯帝国(654-886) 
新兴的阿拉伯帝国于645年灭亡了波斯,逼得波斯王子甚至跑到大唐寻求支援。波斯治下的东亚美尼亚亦不能独完,于654年被征服,沦为哈里发治下的亚美尼亚省。此后,东亚美尼亚基督教被迫接受伊斯兰教的“庇护”。
703-705年,哈里发阿卜杜勒马立克镇压了亚美尼亚起义后,将亚美尼亚与邻近的格鲁吉亚、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大致与今阿塞拜疆领土相当)合并为一个新的大亚美尼亚省,任命总督加以统治。
下图:750-885年的大亚美尼亚省,又分为一区(阿兰,大致为今阿塞拜疆)、二区(今格鲁吉亚东南)、三区(今亚美尼亚及土耳其东部)

Image

随着阿拉伯统治日益严苛,774-775年,亚美尼亚再次爆发大起义,被阿拉伯镇压。不过这也是阿拉伯帝国最后的盛世了。随着帝国国内矛盾逐渐升级,哈里发渐渐失去对亚美尼亚的控制力。 



巴格拉图尼王朝(886-1045)
732年,大亚美尼亚省长、后来的哈里发马尔万任命亚美尼亚人阿肖特三世·巴格拉图尼Ashot III Bagratuni)为首席亲王,巴格拉图尼家族从此开始统治亚美尼亚。他同时也是格鲁吉亚巴格拉季昂王朝(格鲁吉亚语称巴格拉季昂Bagration)的始祖。
804年,阿肖特三世之孙“肉食者”阿肖特Ashot Msaker)击败阿拉伯军和马米科尼扬家族,基本统一亚美尼亚,成为亚美尼亚实际统治者,被阿拉伯帝国正式承认为亚美尼亚亲王,取得了合法的统治地位。
884年,“肉食者”之孙阿肖特四世·巴格拉图尼宣布亚美尼亚独立,自称“王中之王”(波斯语Shahanshah),成为亚美尼亚帝国皇帝阿肖特一世。在亡国456年后,一个独立的亚美尼亚再度诞生,阿肖特一世也因这一功绩被尊称为“大帝”。886年,他得到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双方的承认。
巴格拉图尼王朝定都阿尼(今土耳其东部卡尔斯省境内,邻近亚美尼亚)。10世纪时,阿尼已发展成“拥有1001座教堂的城市”,人口达10万。国土以今土耳其东部亚美尼亚高原为中心,南到今伊朗西北部、叙利亚东北部、伊拉克北部,北到今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疆域辽阔,是亚美尼亚的第二个盛世。
下图:约公元1000年时的亚美尼亚帝国

Image

下图:阿尼古城城墙

Image

巴格拉图尼王朝虽盛极一时,但因分封制削弱中央集权,封建邦国不服从中央,王国不断分裂,国力日益衰落。后期,亚美尼亚分裂为4个王国,互相攻战不休。1045年,东罗马皇帝巴西尔二世发兵吞并了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亡国时代(1045-1918)
亚美尼亚灭亡后,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此时,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人不断移民进入安纳托利亚高原,改变了亚美尼亚地区人口结构。1071年,塞尔柱突厥帝国曼齐克尔特战役中击溃东罗马,安纳托利亚的广阔土地被塞尔柱占领,亚美尼亚也不例外。
一百多年后,格鲁吉亚东正教政权兴起,亚美尼亚北部不少贵族接受了格鲁吉亚统治,一度将亚美尼亚北部从穆斯林国家治下脱离出来。1190年,格鲁吉亚塔玛拉女皇成为东亚美尼亚部分地区的宗主。1230年,东亚美尼亚被蒙古征服,格鲁吉亚的短暂统治宣告结束。
与此同时,一部分亚美尼亚贵族和民众逃往基利家(奇里乞亚,Cilicia)地区,即今土耳其东南部沿海地区。此地山海相间,易守难攻。亚美尼亚人在这里建立了小亚美尼亚王国1080-1375)年,先后定都大数Tarsus,今译“塔尔苏斯”)、锡斯Sis,今土耳其阿达纳省境内)。
下图:基利家的小亚美尼亚王国。1080年时只有红色一小块,到1137年已拥有图中红、黄、棕三色的全部地盘。在今土耳其东南部。西边是东罗马,北边是罗姆苏丹国,东南是安条克公国、埃德萨伯国(均为十字军国家)。

Image

小亚美尼亚一度繁荣昌盛,成为安纳托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基督徒的避难所,还多次参加十字军。可惜好景不长,小亚美尼亚于1236年一度被蒙古征服,最终在1375年亡于穆斯林马穆鲁克王朝
塞尔柱衰亡后,亚美尼亚高原又先后成了蒙古、土库曼、波斯、土耳其的地盘。17世纪,安纳托利亚的新兴国家——奥斯曼帝国波斯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亚美尼亚争夺战。
结果,亚美尼亚再次一分为二,东亚美尼亚成为伊朗领土,西亚美尼亚成为土耳其领土
18世纪,东亚美尼亚在俄国支持下爆发反对波斯的民族主义运动。1828年,沙皇俄国最终从夺取了东亚美尼亚,设立了“埃里温省”,其范围与今亚美尼亚大体相同。俄国作为基督教国家,被亚美尼亚人视为“解放者”。

Image

此后,波斯境内的大批亚美尼亚人迁入埃里温省,省内大批穆斯林(包括阿塞拜疆族、库尔德族等)则逃往波斯。原来波斯属下的亚美尼亚汗领地基督徒比重已降至20%左右,但随着民族大迁徙,基督徒逐渐恢复为主流。
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西亚美尼亚则经历了悲惨的命运。19世纪以前,西亚美尼亚人的境况尚好,一些大臣、嫔妃就出身亚美尼亚,君士坦丁堡还有亚美尼亚教会;但19世纪末,随着俄国势力深入奥斯曼帝国腹地,奥斯曼帝国越发担忧亚美尼亚人会成为俄国入侵的内应。
1894年,奥斯曼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下令屠杀亚美尼亚人,在迪亚巴克尔发生了数万至数十万亚美尼亚人被杀害的事件,城市从亚美尼亚人占多数变成了库尔德人占多数。1909年,阿达纳发生针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
下图:1895年在埃尔祖鲁姆遭屠杀的亚美尼亚人尸体

Image

最恶劣的屠杀发生在1915年。当时,恩维尔帕夏领导的帝国政府发动了针对亚美尼亚人的种族灭绝,首先是驱逐君士坦丁堡的亚美尼亚人到东部,接着在全国各地对亚美尼亚人进行强征入伍、屠杀、抢劫和强行驱离。据亚方估计,到1921年,在大屠杀中死亡的亚美尼亚族平民达150万人之多。但是,土耳其至今不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的存在,因此土亚两国直到2009年才建立外交关系。
下图:1915年美国大使摩根索拍摄的照片。这些亚美尼亚人并非直接被杀害,而是在强制迁徙的路上饥饿倒毙于路边。

Image

下图:亚美尼亚屠杀地图。红箭头表示强制迁徙方向;绿箭头表示亚美尼亚族和亚述族难民出逃方向(主要是逃往东亚美尼亚);红色圆圈表示屠杀地点,圈越大表示屠杀遇难者越多。

Image


亚美尼亚第一共和国(1918-1920) 
一战爆发后,俄军攻入土耳其东部。1916年,俄军占领土东部重镇埃尔祖鲁姆。1917年俄国先后爆发二月、十月革命,俄罗斯帝国覆灭1918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中战败。长期压迫亚美尼亚人的两大帝国一夜之间消失,八百年难逢的独立机遇降临在亚美尼亚民族头上。
1917322日(俄历9日),俄国临时政府支持者在梯弗利斯(今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建立了五人组成的“特别外高加索委员会”(Особый Закавказский Комитет),包含一名俄罗斯族人、两名格鲁吉亚族人、一名阿塞拜疆族人和一名亚美尼亚族人。
1128日(俄历15日),随着彼得格勒爆发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上台,格鲁吉亚孟什维克决定解散特委会,另立“外高加索国务委员会”(Закавказский комиссариат)。12月,外高国委与土耳其签署《埃尔津詹停战协议》,控制了奥斯曼帝国、后被俄国控制的土东部大片土地,主要是亚美尼亚人聚居区。
此时的形势对亚美尼亚十分有利,亚美尼亚有机会将西亚美尼亚全部划到新国家之内。遗憾的是,当时亚美尼亚民族主义发展尚不成熟,外高国委及此后成立的外高加索国会”(Закавказский Сейм)中的亚美尼亚代表普遍不希望国家独立,而希望留在一个反布尔什维克的俄国之内。同时,亚美尼亚当时也没有军事力量来对抗奥斯曼和苏俄的夹击。
更要命的是,土、俄外部压力稍一减轻,外高三族马上爆发内战,给了奥斯曼各个击破的机会。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退出一战,作为德国盟友的奥斯曼帝国立即开始反攻外高联邦。外高联邦军节节败退,撤出土东部,导致西亚美尼亚再次落入奥斯曼之手。
1918年530日,亚美尼亚继格、阿后,宣布退出外高联邦,成立了独立的亚美尼亚共和国,史称第一共和国6月,新的亚美尼亚共和国与土耳其议和,签署《巴统条约》,放弃西亚美尼亚。
下图:庆祝独立的亚美尼亚人

Image

此时,亚美尼亚控制了1.2万平方千米土地。当时约100万亚美尼亚人生活在亚美尼亚第一共和国内,125万人生活在土耳其境内。但土亚美尼亚人刚刚遭受种族屠杀,纷纷逃往亚美尼亚。仅1919年,亚境内就有30万难民涌入,使亚美尼亚国内的亚族人达到130万(包括其他民族在内,当时亚总人口约200万)。到了1920年,难民数量已超过50万。由于新生的共和国政府无力处置难民,冬天有大量难民因伤寒、麻疹、饥荒死亡,人数可能达15万之多,不啻为又一场大屠杀。
1920年,协约国与土耳其签署《色佛尔条约》,土耳其东部4个省被划归亚美尼亚,亚美尼亚领土大增,并获得了黑海出海口特拉布宗港。
下图:橙色是亚美尼亚第一共和国在1920年初实际控制区,最东边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深黄色是亚与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争议地区;西边浅黄是《色佛尔条约》赋予亚美尼亚的原土东部四省(西亚美尼亚)。这是近代亚美尼亚有机会获得的最大领土。

Image

但土耳其新领导人凯末尔帕夏(后来的共和国总统)拒绝承认条约,决心要光复土耳其领土。他利用苏丹陛下本人没有在条约上签字的漏洞,宣布条约无效,并发兵进入土耳其东部。
凯末尔成功地开展了对苏俄外交,使列宁相信土耳其正在与西方帝国主义作战,《色佛尔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土耳其的不平等条约。凯末尔还同意向苏俄割让巴统(属格鲁吉亚)和纳希切万(今阿塞拜疆飞地)。
于是,苏俄开始向被西方封锁的土耳其提供武器和黄金,甚至还愿意把沙俄占领的土耳其省份归还土耳其。
然而,亚美尼亚的外交却是一塌糊涂。此时亚美尼亚正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为领土争议而爆发战争,苏俄也不支持亚美尼亚,亚美尼亚没有任何邻国支持。协约国对亚美尼亚的“援助”来得特别晚,美国否决了出兵支援亚美尼亚的计划,使亚陷入孤立无援境地。
1920年913日,土军在凯末尔部下卡拉贝克尔将军指挥下进入《色佛尔条约》规定的亚美尼亚领土。920日,土耳其军队开进亚占区,土亚战争爆发。24日,亚美尼亚对土宣战。
10月30日,土军占领卡尔斯,切断了亚美尼亚通往海港的通道。11月初,土军攻入亚历山德罗波尔(今亚美尼亚久姆里),进入东亚美尼亚。卡拉贝克尔将军命士兵对占领区亚美尼亚族实行屠杀,以恐吓亚美尼亚政府。1113日,格鲁吉亚突然背刺,出兵攻占亚美尼亚的洛里。
此时,亚美尼亚紧急向协约国求援。然而,英军正在伊拉克镇压反抗,法军主力同叙利亚军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同土军交战,同亚美尼亚有矛盾的格鲁吉亚宣告“中立”,美国不愿插手旧大陆事务。只有苏俄愿意出面“调停”
束手无策的亚美尼亚政府被迫于11月18日同土耳其停火,结束了不到两个月的战争。短短两个月,西亚美尼亚四省全部被土耳其占领,大亚美尼亚之梦破灭了。
1921年316日,俄土(当时亚美尼亚已成为苏俄一部分)签署《莫斯科条约》,西亚美尼亚、包括“圣山”亚拉腊山均被割让给土耳其

苏俄与苏联(1920-1991) 
1920年11月,时任苏俄民族人民委员的格鲁吉亚族人斯大林命令外高加索布尔什维克负责人奥尔忠尼启则向亚美尼亚进军。1129日,红军第11军进入亚美尼亚(下图)。

Image

12月2日,亚美尼亚第一共和国向苏俄投降,成为苏俄一部分,持续仅2年的亚美尼亚第一共和国灭亡。125日,亚美尼亚“革命委员会”成立,迅速接管了亚美尼亚政权。此后,亚美尼亚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22年,外高与俄、白、乌一起成为苏联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1936年,斯大林将外高联邦拆成三国,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直属苏联中央。亚美尼亚同其他共和国一起经历了五年计划、集体化、大清洗、卫国战争、建设和改革等一系列事件。
即使在苏联时期,亚美尼亚的民族情绪始终很强烈。在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上绘有圣山亚拉腊山,尽管该山在1920年已划归土耳其。亚美尼亚人没有采用俄语字母,而是保留了历史悠久的亚美尼亚字母。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也始终存在。

Image


1965年,在种族屠杀50周年之际,埃里温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提醒苏联当局不要忘了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1988年,亚美尼亚大地震造成了严重伤亡,约2.5-3万人遇难,数十万人成为难民,创伤至今未完全平复。
同年,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问题首次爆发武装冲突。纳卡州划归阿塞拜疆是1920年苏俄与土耳其妥协的一部分。到了1988年,亚美尼亚人请愿要求苏共中央将纳卡“还给”亚美尼亚,遭苏共中央和阿塞拜疆的反对。但是,1988220日,纳卡州苏维埃通过了“回归”亚美尼亚的决定。
结果,纳卡州的两族居民,曾经的邻居与同事之间突然开始刀枪相向,种族冲突迅速发展为种族仇杀,继而演化为武装冲突,并扩大到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两加盟共和国之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派遣内务部队进入纳卡州及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勉强控制住了局面。

独立的亚美尼亚(1991-今) 
戈尔巴乔夫时代,亚美尼亚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民族主义者利用戈氏提出的“改革”和“公开性”口号,借选举夺取政权,架空并最终推翻了苏共。
1991年317日,戈尔巴乔夫启动了“保留苏联”公投,亚美尼亚宣布抵制。823日,亚美尼亚宣布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921日,正式宣布独立
亚美尼亚独立后,彼得罗相(Petrosyan)担任首任总统至1998年。他因为国内经济萧条、腐败横行遭到广泛反对,最终于1998年被迫辞职。
下图:列冯·特尔·彼得罗相(1945-),亚美尼亚首任总统

Image


1998年,总理科恰良Kocharyan)当选总统。科恰良原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阿尔察赫共和国)的“总统”,他的上台迎合了亚民众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上台后,亚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他也面临腐败和政治阴谋的指控。
下图:罗伯特·科恰良(1954-),亚美尼亚第二任总统

Image

2008年,科恰良两届任满,交权给前总理塞尔日·萨尔基相Serzh Sargsyan)。但因当年总统选举时发生的流血事件,科恰良于2018年被捕。
萨尔基相当选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力。2009年,亚实现了与土耳其的和解与建交。2013年,亚美尼亚加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尽管取得一定政绩,和前总统一样,萨尔基相的执政同样面临种种指控。
下图:塞尔日·萨尔基相(1954-),亚美尼亚第三任总统

Image

2018年,萨尔基相两届任满,想学习俄国普京,转任总理,继续掌权。然而国民并不买账,大规模的抗议示威随即爆发,逼迫萨尔基相辞职。
2018年革命后,总理帕希尼扬成为亚实权人物。20209月,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再次因纳卡州问题大打出手,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亚美尼亚并非大国,人口不多、经济不发达、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也很一般。由于形势紧张,55岁以下男子都被动员起来备战。希望这里的局势能够尽快恢复平静。
下图:尼科尔·沃瓦伊·帕希尼扬(1975-),亚美尼亚总理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