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海钩沉】周总理追悼会上,宋庆龄中途愤怒离去,扬言辞去全部职位,为何?

 朱觉超 2024-08-16 发布于广东
1976年1月15日,人民大会堂内小平同志哽咽地读到“我们的总理”时,让整个追悼会场陷入到了无比悲伤的情绪中。
作为周总理多年的好友,宋庆龄也再次落下了眼泪,久久不能平复悲伤的心情。可谁也没想到,在追悼会还未结束时,宋庆龄便愤怒离场,闹出辞职风波。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宋庆龄如此愤怒,竟没有顾全大局?

图片

相识黄埔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工作人员在整理宋庆龄生前最珍贵的东西时,发现了一本带有毛主席签名的书籍,除此之外,一张带有折痕的纸片也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
这张纸片看起来年代久远,但被宋庆龄保存得很好,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纸片看到上面的内容后,纷纷落下了眼泪。
原来,这张纸片是1974年9月30日周总理在国庆25周年招待会上的祝酒词,宋庆龄已经整整保存七年了。

图片

宋庆龄为何如此珍惜这张纸片呢?其实,1974年的国庆招待会是宋庆龄与周总理最后一次近距离见面了。
这时,周总理已经身患癌症两年多了,身患重病的周总理依然坚持像往年一样主持招待会。
得知周总理要参加国庆招待会,患有面瘫的宋庆龄顶着肿胀的眼睛也前往赴会。这次招待会给宋庆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会后,宋庆龄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周总理长期患病,他的面容已经非常憔悴了,但他的声音依然高亢有力,演讲充满希望!”
宋庆龄将国庆招待会上周总理的祝酒词当作珍贵的东西,整整保存七年,足以看出两人间珍贵的情谊,这份情谊也足以让人动容。

图片

黄埔初识

其实,周总理和宋庆龄之间深厚的友谊的建立要追溯到黄埔军校。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立了黄埔军校,在国共两党内招贤纳士,希望能为中华建设一支优良的武装部队。
周恩来从法国留学回国后,在黄埔军校内担任政治部主任一职。
在孙中山的介绍下,周恩来和宋庆龄相识了。
宋庆龄对周恩来的印象极好,她多次对孙中山先生说:“中国的未来一定属于毛泽东和周恩来那样有才干、有胆有识的年轻人。”
在接触中,周恩来对宋庆龄也有了全面的认识,他十分欣赏宋庆龄的革命观,在校工作期间,周恩来多次邀请宋庆龄到学校演讲,听完宋庆龄的演讲,师生们也常常大受鼓舞,收获颇多。
周恩来常常赞叹:“中国有孙中山和宋庆龄这样的革命引路人是我们的幸运,同时他们也值得我们学习。”

图片

可惜好景不长,1925年,孙中山先生为革命牺牲后,蒋介石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逐渐地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初衷。
孙中山去世后,对宋庆龄的打击很大,但她看着蒋介石的真实面貌逐渐暴露出来后,宋庆龄重振精神,强忍着悲痛捍卫孙中山的遗志。
果然,蒋介石很快便有了动作,1926年蒋介石将国民政府迁至南京,并且自立中央,一边打着国共合作的口号,一边暗地打压共产党员,逐渐将他们边缘化。
孙中山先生虽然已经去世,但还是有不少国民党党员反对蒋介石的做法,宋庆龄将这些国民党左派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真心地支持与我党合作。
宋庆龄在我党低潮时期,依然选择帮助我党,帮助中国革命,这让毛泽东、周恩来十分感动,从此宋庆龄便与他们有了密切的交往,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图片

建立深厚的革命友谊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等人的带领下,我军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后,宋庆龄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以及痛批蒋介石对三民主义恶意曲解,称蒋介石是革命最大的罪人。
宋庆龄公开支持中国共产党,让我党在危急的局势中有了喘气的机会,同时也让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看清了蒋介石的阴谋。
此后,宋庆龄更是不留余力地帮助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1927年至1931年,周恩来在上海负责情报工作期间,更是让宋庆龄和周恩来两人之间友情迅速升温。
宋庆龄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周恩来传递情报,她凭借着自己的特殊身份,让周恩来躲过了一次次国民党的搜查。

图片

1935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越来越肆无忌惮,我党迫切地希望能够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于是宋庆龄和周总理再次联手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宋庆龄积极地与共产党取得联系,她给周恩来写了一封密信,信中表达了她对联合抗日的殷切希望。
为了保住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人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在经过上海时,周恩来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好友宋庆龄。
老友重逢,对国内的局势进行分析后,宋庆龄对周恩来说:“恩来同志,今日听你谈中国的战争形势,我收获颇多,我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促进国共合作。”
周恩来听到宋庆龄这样说只是无言地同她握了握手,两人颤抖的双手代表着中国革命的希望。

图片

与周总理会面后,宋庆龄用尽她的一切力量,号召大家反对内战,支持国共联合抗日。
宋庆龄也因此成为了蒋介石的“眼中钉”。
蒋介石也在逼迫下,同意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决策。
日军攻陷上海后,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担心宋庆龄的安危,便将她送到了香港,宋庆龄依然没有放弃革命,她在香港成立了很多援助协会,帮助中国抗日。
1949年8月,宋庆龄收到了毛主席的邀请信,前往北京。到达北京时,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央领导人亲自迎接宋庆龄,宋庆龄再次见到阔别多年的老友们后,眼眶都湿润了。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当选为人民政府副主席,她和周总理在工作上有了更多的交集,两人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

图片

最后的告别

在国庆招待会结束后,宋庆龄见周总理脸上充满了疲倦,便没有上前问候他,但她眼里的担忧也被周总理看在眼里。
周总理回家后,便托夫人邓颖超向宋庆龄表示感谢和问候,两人之间虽未交谈,但无声胜有声,这才是真正的好友。
遗憾的是,周总理和宋庆龄这两位彼此记挂的好友,再也没有当面交谈过。1975年,周总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但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宋庆龄常常询问工作人员周总理的身体情况,工作人员十分不解,便问道:“宋先生,您如此挂念周总理,为何不亲自去看看他呢?”
宋庆龄摇摇头,说道:“周总理一生最放不下的便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如今他病倒了,依然要处理大量的工作,我去看他,他还要分心来接待我,这不是给他添麻烦嘛,我不想浪费他的精力。”

图片

在此后的一年中,宋庆龄也只是默默关注着周总理的身体情况,在周总理病情加重时,为他祈祷,病情缓和时,为他感到高兴,却从来没去打扰过他。
1976年,在全国人民欢庆元旦之际,周总理的病情再次加重了,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让邓颖超和中央领导人做好心理准备。
宋庆龄得知这个消息后,焦虑得连觉都睡不好,当她得知鸽子蛋能够很好地帮助病人恢复身体后,费了很大的精力将攒好的五枚鸽子蛋送到了中南海。
遗憾的是,周总理终究没有机会品尝老友送来的鸽子蛋。

图片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逝世,第二天早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人民播报这个令人悲伤的消息。
1月9日早上,宋庆龄吃早饭时像往常一样打开了收音机,当她听完广播的第一句内容后,瞬间瘫坐在椅子上,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原来,广播播报的是周总理的讣告,得知这个消息后,宋庆龄一直都未从悲伤的情绪中缓过来。
宋庆龄想到昔日老友已经与世长辞,她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痛哭。
平复好心情后,宋庆龄便告知工作人员她一定要赶往北京参加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仪式。
这时,宋庆龄已经83岁了,她的行动十分不便,加上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医生害怕在途中发生意外,不同意宋庆龄前往北京。
宋庆龄不顾医生的反对,坚决要去见周总理最后一面,送老友最后一程,她说:“我十分后悔没能在周总理生前去看望他一下,如今,不管怎样,我也要去见老朋友最后一面!”
于是,宋庆龄便在养女隋氏姐妹的陪同下,匆匆赶去了北京。

图片

1月10日上午,宋庆龄在隋氏姐妹的搀扶下,缓慢地走到周总理的灵柩旁,她看着被党旗盖着的老友,脑海中瞬间浮现了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宋庆龄边哭边对老友说:“周总理,你为中国操劳了一辈子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只是中国和人民又少了一个好帮手啊!
宋庆龄强忍着悲痛向老友深深地鞠躬后,不舍地离开了医院。当时,宋庆龄沉浸在悲伤中,并没有注意到旁人的“议论”。

图片

被人议论“耍官威”

回到住处后,宋庆龄的情绪依然十分低落,还是没能从悲伤的情绪中缓过来。这时她听到了秘书为她打抱不平的声音。
秘书愤愤不平地对隋氏姐妹说:“他们在私下谈论夫人在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耍官威”,还说夫人好大的派头呀!参加遗体告别仪式还带着不相干的随从,面子真大,这不是摆明了胡说吗?”
听到秘书的话后,原本情绪低落的宋庆龄,一向注意言行的她愤怒地说:“首先,我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怎么算耍官威呢?”
第二,隋氏姐妹是周总理看着长大的,周总理把她们当作女儿看待,她们去送送周总理,怎么就是不相干的人呢?
宋庆龄虽然感到很生气,但她念在是周总理刚走,没有去计较这件事,只是和秘书等人抱怨了几句,发泄一下情绪。
宋庆龄没有计较被人议论“耍官威”这件事,但宋庆龄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听到一句话后,竟直接一气之下离开了追悼会现场。

图片

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宋庆龄在秘书搀扶下,前来送老友最后一程。
追悼会还未完毕,宋庆龄听到了嘟囔声,仔细一听,两人竟在议论她。其中一人说道:“原来宋主席是周总理派呢!
另外一人附和道:“你知道吗?宋主席的面子可大了,前几天还在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会上带了不相干的人去呢!”
宋庆龄听到两人的话后,气得全身发抖,考虑到是周总理的追悼会,便没有把事情闹大,看了两人几眼后,忍着怒气,在众目睽睽之下,离开了追悼会现场。
宋庆龄回到住处后,积攒的情绪也一下子爆发出来:“简直一派胡言,我和周总理几十年的交情,在他们眼里竟然是在分帮派,我年龄已经大了,也干不了什么大事了,是到了辞职,回上海养老的时候了。”

图片

邓颖超和中央领导人对宋庆龄的中途离场感到困惑,但碍于周总理的追悼会便一时没有过问,追悼会结束后,中央领导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后,十分气愤。
还没来得及让犯错的几人向宋庆龄道歉,中央便收到了来自宋庆龄的辞职信。很快,宋庆龄便回到了上海。
辞职一段时间后,在众人的劝导下,宋庆龄再次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辞职”风波才算告下段落。
宋庆龄一生为人果敢,敢爱敢恨,她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自己,做事讲究完美的她会为了周总理的名誉,当场发火,这样深厚的革命友谊怎么不让人动容呢?

摘       自:今日头条

编       辑:张书源

审       核:刘爱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