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作品是“天下第一行书”?相信绝大多数朋友会说出《兰亭序》的名字。的确,它是“书圣”王羲之最知名的作品,也成了“中国书法”的代名词。有第一,就会有第二、第三乃至第十,“天下十大行书”的说法深入人心。 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就是这一排名并不是按照作品水平高低选出的,而是按照时间先后,它们没有高下之分,都称得上是“经典”。而如果真要按照用笔之精彩、情感之饱满、内容之可信来排,《兰亭序》恐怕就得让位了。 自宋代以来,有一部作品常被人们称赞“超越《兰亭序》”,当代学者陈传席还专门写文章总结出“《祭侄稿》胜过《兰亭序》的八个理由”,论证它更加精妙,此作就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天下第二行书”。 首先,《兰亭序》不论是内容还是书法,都存在真伪之辨,自唐代至当今,很多证据都在证明它可能是一件伪作。而《祭侄文稿》则是“货真价实”,它递藏有序,至今真迹仍存于台北故宫,还有鲜于枢、王鸿绪等人的题跋作为证据。 其次,《祭侄文稿》笔法极为丰富,用笔非常高古。颜真卿不仅取法于魏晋,更进一步上溯,从篆隶之中吸取灵感,通篇“篆籀笔法”,折钗股、屋漏痕比比皆是。与之相比,《兰亭序》虽然妍美,但过于妩媚。 另外,书界有言:“书无意于佳乃佳”,《祭侄文稿》是颜鲁公在极为悲痛的情绪下自然流露而成,它没有经过精雕细琢,而是笔随心走、点画随情感起伏,因此涂抹、批改痕迹保留了下来,我们能从中看到极为真实、未经篡改的正宗的晋唐笔法。 《祭侄文稿》完成于唐乾元元年(758年),是颜真卿追祭为国牺牲的从侄颜季明的草稿。纵28.3厘米、横75.5厘米,共计23行、234个字。相比于书坛当时盛行的“中和之美”,颜真卿此作开辟新风,形成了与王羲之不同的“雄健之姿”“气格之美”。 在书写时,颜真卿为了不让气息受阻,全篇近300字,只蘸墨7次,其中有一次一笔写下了53个字,畅快淋漓、洋洋洒洒,堪称书史“绝唱”。《祭侄文稿》逆锋起笔,入纸后蓄力、衄挫,笔笔中锋,笔画苍劲饱满,转折处圆笔为主,张力十足。 此作在竖画、竖钩处理时,向外微凸,立体感和蓄力感非常明显,颇有动势。结字紧凑欹侧、奇宕多姿,舒展开阔,不再是晋唐以来那种体势茂密、连绵纵长的隽秀之风。用墨浓淡对比强烈,通篇肃杀庄严之气。 清代王顼龄点评:“祭侄文尤为忠愤所激发,至性所郁结,岂止笔精黑妙,可以振铄千古者乎。”将此作临摹通透,唐人行草笔法也就掌握了。 而今,台北故宫推出了最新修复版的《祭侄文稿》,清晰度和完整度市面罕有,我们将其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并进行了纯手工装裱,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