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见光的声音

 何忧 2024-08-16 发布于浙江

  周西西的第二本诗集出版了。作为一个农民,不易。新诗集名为《倾听光的声音》,诗意、内敛而通透。捧在手里,我几乎已经听到光的声音:细碎、温暖。

  我所知道的周西西:70后,浙江海盐于城人,现居庄柴湖畔。省作协会员,嘉兴市作协理事。20世纪90年代写过五六年的诗歌和散文,后停笔,2017年9月回归,诗作刊发于《诗刊》《星星》《扬子江诗刊》《草堂》《诗潮》《江南诗》《诗歌月刊》《诗林》《星火》《边疆文学》等刊物及年度选本。

  诗坛常青树伊甸老师倾情作序:

著名诗人刘川、江离、熊焱、沈苇四位老师点评推荐:

周西西的诗凝神于山水而情溢于言外,努力在自然之中寻找人与万物最恰切的一种对话关系。当然,他也巧妙地将个人的生命体验通过丰富的能指传达和升华,积极引领读者进入多元、开阔的意象世界。

周西西在处理生活素材的同时,注重一种玄想的介人﹣﹣身边的事件与远方的事物在某种复杂的状态里得到熔炼和陶冶,此在与彼在也就一同成为生动真切的"生活课"

         -﹣刘川(诗人,《诗潮》杂志主编)

诗不仅是语言的历险、美的发现,也是自我的慰藉。周西西的诗就是如此,它们取材于日常的生活,质朴、诚挚、动人,没有高蹈的抒情,他忠实于他所看到的,而笔下的对象因为他敏锐的感知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每一种细微的事物都像涓涓细流,汇成清澈的溪水在吟唱。在庸常的生活中发现不同寻常的诗意,这一切都有赖于诗人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心灵。

      ﹣江离(诗人,《江南诗》诗刊编辑部主任)

周西西的诗是质朴的,沉稳、冷静,如一块石头矗立在那里,显出一种从容的气度和坚硬的质地。他没用炫目的辞藻和花哨的技艺,而是以深切的情感、朴拙的力,着墨于身边人、身边事,以及视线内的草木与风景。他善于以象显意,以景抒情,以境来观照和审视内心。并力求用简洁的语言呈现出命运里的山高水长、大地上的花明柳暗、人生中的悲欢离合。他的底色是忧伤的,甚至是带着冰冷的,却又不乏暖热的体温,从而显出他真诚地关切世界的悲悯。

            -﹣熊焱(诗人、小说家,《草堂》诗刊执行主编)

周西西将"生活课"转化为一门学习的日课、创作的功课,换言之,诗歌要向"生活""自然"等不断求教,更新视阈,降低身段,进而使人心灵获益。他的诗,关注自然和物象、日常性和个体经验,于"有限生活"中开拓出自己的表达空间,并将生活的生硬、艰涩轻灵化、柔和化,写得内秀而宁静、深情而温暖、通达而葳蕤。作为"光的声音"的倾听者、"水中月"的饲养者,他在修辞/存在的互认中,改写贫乏,抵御流逝,坚信"爱从来不会生锈",以一颗谦卑的"透明之心",召唤美善与真意、丰饶与救赎。

-﹣沈苇(诗人,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井水谣

搬运粮食的人在晚上回家。

月光一点点填补白天掏空的力气,

他关心云朵,风和照耀。

在院子里,井边。被风吹散的烟缕。

把绳子慢慢放下,从水里提出水,

湿哒哒的声音传递上来,

又跌入黑不见底的深。满满一桶月亮,

被水挤破形状。

直立的水,

微缩的湖泊,潦草的浪潮。

坚硬的水,慌乱的水,泼出去的水。

空旷的水。

九月木槿,朝开暮萎,关上唱歌的喉咙。

有一个用得很旧的月亮,被井水

晃碎了心,

又像一张粗糙的人脸,仰望着天空。

        ——原载2020年第三期《扬子江诗刊》

蝉鸣高悬

午后。洗杯,泡茶,闲坐

窗外蝉鸣很薄,但仍有起承转合之韵

八月过半,它们还在耐心地

释放着阳光、风吟,或许还有暂未可见的雷电与露水

暂未可知的是,蝉

在长久的鸣叫中看到了什么,又在召唤什么?

蝉在树上修行,叶片有轻微的颤动

八月的午后,蝉鸣高悬。一天已过半。突然想起

多年前我出生于八月,蝉鸣高悬

楼下,邻居家的双胞胎冒着烟地奔跑、嬉戏

挥霍手心里的光和声音

八月,午后。我面壁而坐,在嘶竭如泣的蝉鸣中

反手抱住自己

深情而用力的姿势,如同抱着一个

久未谋面的兄弟

        ——原载2023年第二期《草堂》

理发记

已经是深冬,南方多年没有下雪。

顶着一头芦花进门,眼里的河床光滑如镜,

我遇见自己,

一根中年的芦苇,与风对峙,一再

败退。

理发师大都有个洋气的名字,但他没有。

他坚信良好的手艺,可以

修复怠慢的时光。

当电推剪在我头上爬行,我想到的是

那位改行的木匠,驾驶着推土机在工地上作业。

这多少令人沮丧:不靠谱的想法

往往出自对未竟理想的怀疑。

一根中年的芦苇,要做几遍深呼吸,才能

在水流湍急的椅子上堪堪坐稳?

人到中年,头发已经变得稀少而柔软。

一场大雪正在翻山越岭赶来,隔着一片大海,

它费尽心思,要找一个自我妥协的人。

     ——原载2022年第七期《诗刊》

落在身上的光

我对一切的光怀有深刻的敬意

我始终相信,没有一种光是空心的

可见的是,每一种光都

自带长短或冷暖的刻度

出门的时候,回头接到母亲的目光

为了让眼泪回到眼眶,我昂起头

阳光打开天空,照拂万物,也丈量

天地之间的距离

我始终相信,每一种光都不是空心的

每一种光,都应该仰望

  ——原载2021年第一期《江南诗》

春日,山中独坐

下午三点,时间因为山鹰突兀的俯冲

而显现陡峭的意味。

这个一天中最慢的时辰,被风推着向山下滑去,

山谷如大嘴,吞掉回声。

穿过松竹的风同丝绸一样滑爽,带着薄薄的清香。

我倾听,并且看到

凌乱的往往是轻而又薄的东西。

群峰耸立,高低绵延:大地自古具有仪式感。

一只虫子翻过树桩花费的努力,不啻于

我翻越一座山的力气,

它勇敢而执着,不走寻常路,对生活的理解

与我有何异同?

每一块不可复制的石头,都经历过高深的睡眠,

对于它们来说,时间

是无效的;对于一个

企图在石头里刨出沧海的人来说,此话值得怀疑。

   ——原载2023年第三期《星星》诗刊

塘东街

拐弯进入塘东街,仿佛

艳遇一场灯光秀。

伸手就触摸到了光,夜幕下的迷雾与激流。

慢摇、酒精、鲜花和星星。

光涌向更多的人。我的耳朵

大约能分辨七八种光的声音。

“秀”是表演和展示,“光”

出于时间的自我反问,并且跳出暗黑的圆。

有人试图拒绝、抵抗。

鼓点、呐喊、尖叫,穿透波纹粼粼的夜色。

举头望见星空辽阔,肃然、安静,

没有惊动塘东街头任何一个人。

  ——第六届“恋恋西塘”全球诗歌大奖赛优秀奖作品(组诗之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