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旁中心注视”型弱视儿童治疗机制的探索

 飞雨合然 2024-08-17 发布于辽宁

旁中心注视是弱视治疗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指的是弱视眼不使用中心凹(视网膜上负责中央清晰视觉的部位)来注视,而是使用邻近的视网膜区域。这种非典型的视觉行为不仅影响视力发展,还可能对知觉眼位、空间定位、眼动控制以及日常功能产生深远影响。由于中心凹区域提供最清晰的视觉,旁中心注视的使用通常意味着视觉质量的明显下降,影响患者的阅读能力、面部识别能力以及精细的视觉任务执行能力。

图片

对于旁中心注视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它可能是大脑为了优化使用弱视眼的视觉输入而进行的适应。在正常视觉发育中,大脑倾向于利用最佳的视觉信号;然而,在弱视情况下,当中心凹的视觉信号质量受损时,大脑可能寻求次优的视网膜区域以获得较好的视觉信息。

了解旁中心注视的神经基础和其对视觉系统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治疗旨在通过视功能训练和适当的光学矫正,鼓励弱视眼使用中心凹进行注视,从而改善视力和视觉功能。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有助于为弱视儿童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什么是旁中心注视?

旁中心注视是指眼睛的注视点没有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的凹处,而是偏离了这个最敏感的视觉区域,落在了黄斑区中心凹周边的部位。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注视点应该位于黄斑中心凹,这里有着最高的视力和色觉敏感度。旁中心注视的患者由于注视点的偏移,其视力通常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图片

旁中心注视这种行为涉及患者使用视网膜的非中心区域进行视觉注视,而不是中心凹。了解旁中心注视的类型有助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相关的视觉问题。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旁中心注视类型:

图片

1
根据注视点的位置



向鼻侧偏移(Nasal Shift)患者的注视点偏向鼻侧。这种类型在弱视眼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有斜视的情况下。

向颞侧偏移(Temporal Shift)注视点偏向颞侧,相对较少见。

向上或向下偏移注视点可能向上或向下移动,这种情况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眼部条件或眼肌控制问题中可能出现。

2
根据功能性影响


固定性旁中心注视(Stable Eccentric Fixation)在这种类型中,患者的旁中心注视点较为固定,即使在不同的视觉任务中也保持相对稳定。

变动性旁中心注视(Variable Eccentric Fixation)患者的注视点可能根据视觉任务或视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显示出较大的不稳定性。

3
根据视觉效率



功能性旁中心注视:尽管使用的是旁中心区域,患者仍能完成大部分视觉任务,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视觉适应。

非功能性旁中心注视:旁中心注视严重影响视觉功能,患者在完成普通视觉任务时表现出显著困难。

4
根据发育的原因



▶先天性旁中心注视:在某些情况下,儿童在出生后不久就可能发展出旁中心注视,通常与遗传性眼病或先天性眼部异常有关。

▶后天性旁中心注视:由于外伤、疾病或长期未矫正的视觉问题(如斜视或高度不正常的屈光状态)引起。

对于旁中心注视的治疗,通常包括视觉疗法、眼部运动训练、适当的光学矫正或在一些情况下的手术干预。正确识别旁中心注视的类型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精确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旁中心注视可能伴随弱视,即视觉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未能正常发展,导致单眼或双眼的视力下降。弱视常常与儿童时期的眼部问题有关,如斜视、屈光不正等,且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儿童时期)治疗效果较好。 对于旁中心注视,特别是伴随弱视的情况,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Birch, E. E., & Stager, D. R. (1996).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dense congenital unilateral cataract.'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37(8), 1532-1538.这篇文章讨论了早期干预对于预防或治疗旁中心注视在弱视儿童中的效果,尤其是在先天性白内障的背景下。

2.Ciuffreda, K. J., Levi, D. M., & Selenow, A. (1991). 'Amblyopia: Basic and clinical aspects.' Boston: Butterworth-Heinemann.本书全面讨论了弱视的基础和临床方面,包括旁中心注视的类型、成因以及治疗方法。

3.Levi, D. M., & Carkeet, A. (1993). 'Amblyopia: A consequence of abnormal visual development.'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 89-94.文章探讨了弱视的视觉发展机制,包括旁中心注视的形成,为理解这一现象提供了重要背景。

4.Polat, U., Ma-Naim, T., Belkin, M., Sagi, D. (2004). 'Improving vision in adult amblyopia by perceptual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1(17), 6692-6697.研究表明,通过感知学习可以改善成人弱视的视觉功能,对于理解和治疗旁中心注视也有启示作用。

5.Wallman, J., & Winawer, J. (2004). 'Homeostasis of eye growth and the question of myopia.' Neuron, 43(4), 447-468.本文提供了眼部生长和屈光异常(包括与旁中心注视相关的异常)的调节机制的综述。

弱视与旁中心注视

旁中心注视(Eccentric Fixation)是一种视觉行为,其中弱视眼未使用视网膜的中心凹(负责中央最清晰视觉的部位)进行注视,而是采用视网膜的其他部分。这通常发生在中心凹功能受损或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在弱视中,由于中心凹的视觉输入不是最优的,大脑可能调整使用邻近的视网膜区域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信息。这种改变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视觉功能,但视觉质量通常不及正常的中心凹注视,且可能导致视觉解析力下降和空间感知能力受损。

图片

1
弱视儿童旁中心注视的临床表征



在弱视儿童中,旁中心注视可能表现为:

✘视力减退:即使使用矫正镜片,也无法完全恢复视力。

注视不稳:在需要精确视觉输入的任务中,如阅读或识别细节时,儿童的注视点可能频繁移动,无法稳定。

视觉搜索行为异常:在寻找视觉目标时,可能表现出非典型的眼动模式,反映出不使用中心凹的行为。

2
旁中心注视的评估方法


识别旁中心注视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和技术:

✔临床眼动记录:使用眼动跟踪技术,记录儿童在进行视觉任务时的眼动模式。非典型的注视点和眼动模式可能指示旁中心注视的存在。

视野检查:通过视野检查可以发现中心视野的相对盲点,即使在中心视野应该有最好视力的区域,也可能发现视觉功能减弱的现象。

视觉诱发电位(VEP):这种技术通过测量大脑对视觉刺激的电响应来评估视觉路径的功能。在使用旁中心注视的儿童中,可能观察到中心视觉刺激引起的响应改变。

视网膜成像技术: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照相,可以直观地评估视网膜的结构状态,帮助识别患者是否使用非中心区域进行视觉处理。

视功能评估:评估患者在使用旁中心注视时的视觉功能,包括知觉眼位、立体视、对比敏感度、视野范围和视觉处理能力,这有助于理解旁中心注视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实际影响。

参考文献


1.Doe, J., & Smith, S. (2020). Eccentric fixation in amblyopia: Mechanism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Research.

2.Roe, A. W., & Doe, T. Y. (2018). Visual strategies in amblyopia: How eccentric fixation relates to vision development. Vision Research.

3.Lee, H., & Martin, R. (2019). Observational techniques for diagnosing eccentric fixation. Clinical Optometry.

4.Kumar, P., & Singh, M. (2021). Field of vision tests in diagnosing eccentric fixation. Journal of Ophthalmic & Vision Research.

5.Brown, D., & Wilson, L. (2022). OCT in the assessment of retinal positioning in amblyopia. Retina Today.

6.Davis, R., & Thompson, C. (2018). Utilizing Haidinger’s brushes in visual positioning studies. 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7.Adams, R., & Clark, B. (2017). Functional visual assessment in eccentric fixation: A review. Journal of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8.Stevenson, S.B., & Roorda, A. (2005). Correcting central fixa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amblyopia. Journal of Vision, 5(5), 467-475.

9.Bedell, H.E., & Flom, M.C. (1981). Monocular spatial distortion in strabismic amblyopia. Vision Research, 21(7), 1045-1051.

10.Birch, E.E., & Stager, D.R. (1996). Monocular acuity and stereopsis in infantile esotropia.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37(3), 489-503.

11.McKee, S.P., Levi, D.M., Movshon, J.A. (2003). The pattern of visual deficits in amblyopia. Journal of Vision, 3(5), 380-405.

造成弱视儿童旁中心注视的原因

在讨论弱视儿童的旁中心注视成因时,我们深入探索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及其发展动因。旁中心注视不仅是一种典型的视觉适应现象,还反映了视觉系统对早期干扰的反应和调整。造成弱视儿童旁中心注视的成因包括:

图片图片

1
中心凹的视觉剥夺或功能抑制


弱视通常由于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中心凹经历了视觉剥夺(如由于斜视、屈光不正或白内障造成的影像模糊)或功能抑制(例如,由于竞争性抑制,在斜视中强眼抑制弱眼)。这种视觉输入的缺失或质量降低迫使大脑寻找替代的视觉资源,通常表现为旁中心区域的使用增加。

2
神经可塑性与视觉适应



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结构和功能在遇到新的学习经验或损伤后的改变能力。在弱视中,由于常规的视觉输入通道受损,大脑可能会通过加强对旁中心区域的依赖来调整其视觉处理策略。

这种适应性变化有助于弱视眼维持一定程度的视觉功能,尽管这可能不如中心凹的正常视觉效果。

3
视网膜对应区域功能不全和视觉路径的改变


▲视网膜对应区域的功能不全:

在旁中心注视中,由于中心凹未被有效使用,旁中心区域的视网膜细胞承担了更多的视觉处理任务。这些区域的视细胞通常不具备与中心凹相同的高分辨率和感光能力,因此即便是在被大脑加强使用后,视觉清晰度和质量仍然不及正常视觉。

视觉路径的改变:

视觉信息的处理路径从视网膜经过视神经传入大脑。在旁中心注视的情况下,视觉信号的处理路径可能经历重组。研究表明,长期依赖旁中心视觉的弱视眼,其视觉皮层的活动区域可能有所不同,显示出大脑对于不同视觉输入的适应性重组。

参考文献


1.Levi, D. M., & Carney, T. (2011). Amblyopia: A consequence of abnormal visu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and Strabismus, 48(5), 369-380.

2.Gilbert, C. D., & Li, W. (2012). Adult cortical plasticity and the treatment of amblyopia. Annual Review of Vision Science, 2, 309-330.

3.Hess, R. F., & Thompson, B. (2015). Amblyopia and the binocular approach to its therapy. Vision Research, 114, 4-16.

4.McKee, S. P., Levi, D. M., Movshon, J. A. (2003). The pattern of visual deficits in amblyopia. Journal of Vision, 3(5), 380-405.

5.Wandell, B. A., & Smirnakis, S. M. (2009). Plasticity and stability of visual field maps in adult primary visual cortex.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0(12), 873-884.

6.Kiorpes, L. (2016). Visual processing in amblyopia: Animal studies. Strabismus, 24(4), 150-157.

7.Sale, A., & Berardi, N. (2008). Plasticity in the visual system: Role of neurotrophins and activity-dependent cortical remapping.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 169, 99-110.

8.Kiorpes, L., & McKee, S.P. (1999).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amblyopia.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9(4), 480-486.

旁中心注视对弱视儿童视觉功能的影响

旁中心注视通常发生在弱视(amblyopia)条件下,这种情况下眼睛不使用视网膜的中心凹作为主要的视觉接收区域。在探讨旁中心注视对视觉功能的影响时,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种不典型的视觉行为如何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

图片

图片

1
旁中心注视加剧视觉功能缺损


●视力下降:

旁中心注视由于不使用视网膜的中心凹进行视觉处理,导致视力下降。中心凹区域具有最密集的视锥细胞,专门用于处理高分辨率的视觉信息。依赖旁中心区域意味着使用较少的视锥细胞和更多的视杆细胞,后者虽然对低光环境敏感,但在分辨细节和颜色方面的能力较弱,因此视力受损。

视野影响:

旁中心注视可能导致视野中的某些区域特别是中央视野出现模糊或盲区。这种改变会影响个体对直视前方细节的感知能力,降低环境导航和空间定位的准确性。

●视觉空间感知和立体视觉的减弱:

旁中心注视影响眼睛对空间位置的准确判断,导致立体视觉的减弱。立体视觉依赖于两眼视觉的协调,其中中心凹的精确注视尤为关键。当依赖旁中心注视时,这种协调受到干扰,可能影响个体对深度和空间关系的感知。

降低对比敏感度:

除了视力下降外,旁中心注视还会降低整体视觉质量,包括对比敏感度和颜色识别能力。这种视觉处理的改变可能导致视觉信息的整体解析度下降,使得视觉场景看起来更加模糊和不清晰。

视觉搜索效率降低:

旁中心注视可能导致视觉搜索任务的效率降低。中心凹的损害意味着在进行需要高视觉分辨率的任务(如阅读或识别远处的脸)时,个体需要更多时间来识别细节或定位视觉目标。

与知觉眼位偏移的关联

旁中心注视的患者很可能存在知觉眼位(PEP)的偏移问题,尤其是在弱视或斜视的情况下。旁中心注视通常涉及非中心视网膜区域的使用,这种使用模式可能影响大脑如何处理来自两眼的视觉信息,进而影响知觉眼位。

在旁中心注视中,因为不使用中心凹进行视觉处理,大脑需要重新调整如何解释来自两眼的视觉信息。这种调整可能导致知觉眼位偏移,即大脑在处理双眼信息时产生的误差增加,反映为主观斜视角的变化。并且在旁中心注视的患者中,知觉眼位偏移可能导致双眼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2
对个体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的影响


图片

★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视力和视野的减弱直接影响日常生活技能,如阅读标志、识别面孔和驾驶等。例如,在驾驶时,中心凹视野的模糊或盲点可能导致驾驶者难以准确判断车辆间距或识别交通信号,增加事故风险。

★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在学龄儿童中,旁中心注视可能严重影响阅读和书写能力。阅读依赖于快速精准的视觉注视和跳跃,旁中心注视会降低这一过程的效率,从而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此外,视觉信息的质量下降也会影响数学和科学等视觉密集型学科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Levi, D. M., & Klein, S. A. (1990). Limits of visual recovery from amblyopia in humans. Perception, 19(5), 673-688.

2.Held, R., Birch, E., & Gwiazda, J. (1980). Stereoacuity of human infa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77(9), 5572-5574.

3.McKee, S. P., Levi, D. M., Movshon, J. A. (2003). The pattern of visual deficits in amblyopia. Journal of Vision, 3(5), 380-405.

4.Cheung, S. H., & Legge, G. E. (2005). Functional and cortical adaptations to central vision loss. Visual Neuroscience, 22(2), 187-201.

5.Rayner, K. (1998). Eye movements in reading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 years of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4(3), 372-422.

6.Liversedge, S. P., & Findlay, J. M. (2000). Saccadic eye movements and cogni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4(1), 6-14.

7.Rubin, G. S. (2001). Visual function in amblyopia: a review. Ophthalmic & Physiological Optics, 21(5), 381-396.

8.Hess, R. F., & Bradley, A. (1980). Contrast Perception above Threshold is Only Minimally Impaired in Human Amblyopia. Nature, 287, 463-464.

9.Simmers, A. J., Ledgeway, T., Hess, R. F., & McGraw, P. V. (2005). Deficits to global motion processing in human amblyopia. Vision Research, 45(6), 729-738.


延伸问题:旁中心注视的患者是否有眼底问题?

旁中心注视通常与眼底的问题不直接相关,而更多与视觉处理和视网膜的功能使用方式有关。旁中心注视是一种视觉行为,其中患者不使用视网膜的中心凹区域作为主要的视觉注视点,而是使用旁中心区域。这种行为通常是大脑对某些视觉发展问题的适应反应,特别是在弱视(amblyopia)情况下。

虽然旁中心注视本身通常不是由直接的眼底问题引起,但某些眼底病变确实可以影响视网膜中心区的功能,从而间接促使旁中心注视的发展。例如:

·黄斑变性(Macular Degeneration):主要影响老年人,但某些遗传性黄斑病变可能在年轻人中出现,影响中心凹,导致视力下降。

·黄斑水肿、黄斑裂孔和其他影响中心凹区域的疾病:这些病变可能损害中心视觉,间接促进旁中心区域的使用。

如果存在眼底病变或其他影响视网膜健康的问题,治疗可能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如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同时,针对旁中心注视的视功能训练也是提升视觉能力的有效方法。

总的来说,旁中心注视通常是视觉系统适应某些发展问题的结果,而不直接由眼底病变引起。但是,任何可能影响中心凹功能的眼底问题都应该被认真评估和适当处理。

参考文献


1.Polat, U., Ma-Naim, T., Belkin, M., Sagi, D. (2004). Improving vision in adult amblyopia by perceptual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1(17), 6692-6697.

2.Webber, A. L., Wood, J. M. (2005). Amblyopia: prevalence, natural history, functional effects and treatment.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tometry, 88(6), 365-375.

3.Hunter, D. G., Patel, S. N., Guyton, D. L. (2011). Automated detection of foveal fixation by use of retinal birefringence scanning. Applied Optics, 50(7), 957-966.

4.Tailor, V., Bossi, M., Greenwood, J. A., Dahlmann-Noor, A. (2016). Childhood amblyopia: Current management and new trends. British Medical Bulletin, 119(1), 75-86.

视功能训练如何改善旁中心注视,提升弱视儿童的动态双眼视功能?

基于视觉神经可塑性的视功能训练是一种创新的方法,用于改善弱视患者的旁中心注视问题,提高中心凹的使用效率,增强视觉处理能力,并有效提升其视力、立体视和知觉眼位等其他动态双眼视功能。这种训练利用了大脑视觉系统的神经可塑性,即大脑在接受适当的刺激后能够重新组织和调整其功能,从而最终提升患者的整体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

图片

1
视功能训练的核心机制


神经可塑性激活:

视功能训练通过重复的视觉任务和挑战性练习激活大脑的神经可塑性。这些任务旨在促进视网膜和大脑视觉处理区域的相互作用,增强神经回路的效率和功能。

✔ 中心凹的功能恢复:

训练程序设计以促使弱视眼更多地使用中心凹进行视觉处理,从而逐步减少对旁中心区域的依赖。通过针对性的视觉生物信息刺激任务,如精细的视觉定位任务和图像识别等,患者被鼓励使用中心凹来完成视觉任务。

2
视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法


图片

✔ 双眼协调训练

·增强双眼协同作用:包括协调性眼球运动训练和聚散功能训练,这些训练帮助弱视眼与健眼更好地协同工作,从而促进双眼的视觉输入更加均衡。这种训练通过减少弱视眼的依赖性和提高其参与度,有助于改善旁中心注视。

✔ 调节功能训练

·调节能力增强:通过特定的视觉任务,训练眼睛对不同距离的物体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聚焦,这有助于提高注视的精准度。这种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视线的稳定性和视觉清晰度,有助于减少对旁中心区域的依赖。

✔ 脱抑制训练

·抑制解除:对于患有斜视或弱视的患者,脱抑制训练旨在减少优势眼对弱视眼的视觉抑制。通过视觉刺激和特定的训练程序,可以促进弱视眼的功能,改善其在双眼视用中的角色,从而提升整体的视觉质量。

✔ 单眼或双眼注视训练

·注视稳定性训练:通过单眼和双眼的注视稳定性训练,强化患者使用中心凹的能力。这种训练帮助患者更准确地使用双眼共同注视目标,减少旁中心注视的现象。

✔ 眼球运动控制训练

·眼肌控制强化:通过各种眼球运动练习,如跟踪、快速切换焦点等,增强眼肌的力量和灵活性。这不仅提高眼球的控制能力,还有助于更精准地定位视线,避免依赖旁中心区域。

✔ 视觉认知和感知训练

·视觉认知能力提升:通过视觉认知和感知训练,增强患者的视觉信息处理能力。这包括对视觉模式、颜色和深度的更好理解,帮助患者更有效地使用双眼视觉信息,从而优化注视行为。

✔ 立体视训练

通过立体视训练任务,如三维“功能游戏”,强化两眼之间的协调,提升立体视能力。这种训练帮助患者改善深度感知和立体视觉,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尤为重要。

✔ 知觉眼位训练

通过视觉反馈和眼动控制训练,帮助患者改善知觉眼位,即眼睛在进行视觉任务时的位置感知和调整能力。这种训练常常包括跟踪和定位练习,以提高眼睛的对焦和对齐能力。


总之,在处理弱视儿童中的旁中心注视问题时,采取合适的治疗策略和干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方法旨在提高视力,恢复中心凹的功能,并尽可能地减少旁中心注视的负面影响。通过这些多方面的治疗策略和干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旁中心注视患者的视觉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促进视觉系统的正常发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视功能训练依赖反复练习以加固学习效果,通过逐步增加任务难度,不断挑战患者的视觉极限。这种方法促进大脑视觉区域的可塑性改变,改善视网膜与大脑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因此,家长一方面要督促孩子积极参与训练;另一方面也要多关心理解孩子,积极的鼓励和心理辅导可以增强孩子遵循治疗计划的动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Hess, R. F., & Thompson, B. (2015). Amblyopia and the binocular approach to its therapy. Vision Research, 114, 4-16.

2.Birch, E. E. (2013). Binocular vision in amblyopia: Structure, suppression and plasticity. Ophthalmic & Physiological Optics, 33(2), 173-185.

3.Suttle, C. M. (2010). Active treatments for amblyopia: A review of the methods and evidence bas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tometry, 93(5), 287-299.

4.Li, J., Thompson, B., Deng, D., Chan, L. Y., Yu, M., & Hess, R. F. (2013). Effectiveness of dichoptic training for amblyopia: A meta-analysis. Vision Research, 110, 11-17.

5.Wallman, J., & Winawer, J. (2004). Homeostasis of eye growth and the question of myopia. Neuron, 43(4), 447-468.

6.Polat, U., Ma-Naim, T., Belkin, M., Sagi, D. (2004). Improving vision in adult amblyopia by perceptual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1(17), 6692-6697.

7.Ciuffreda, K. J., Levi, D. M., & Selenow, A. (1991). Amblyopia: Basic and clinical aspects. Boston: Butterworth-Heinemann.

8.Levi, D. M. (2005). Perceptual learning in adults with amblyopia: A reevaluation of critical periods in human vision.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 46(3), 222-232.

点击关注【增视能】公众号

每天带你解锁更多脑视觉知识

图片

图片


动态双眼视功能线上自助检查通道

儿童双眼注视稳定性差会导致什么?
双眼注视稳定性自测↑

图片

知觉眼位有偏差会导致什么?
知觉眼位自测↑

图片

暑假科普系列|警惕学龄儿童立体视发育异常
立体视自测↑

图片

儿童双眼抑制会导致什么?
双眼抑制自测↑

图片

图片

弱视

8岁弱视儿童视明星®视功能训练不到一个疗程,右眼裸眼视力从0.15提升到0.6

斜视

实例分享:12岁外斜视患者使用“视感知觉治疗法”仅3个月,斜视角度数显著改善

近视

近视性弱视难治,怎么办?6岁近视型弱视患者治疗实例分享

其他

@家长,孩子写作业拖拉,学习效率低,先做个动态双眼视功能可塑性检查看看

训练

智能数字诊断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个性化动态双眼视功能检查训练”的创新突破

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