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最后一个周末的大运河博物馆,上午十点半人山人海。约了朋友见面,珠珠问:“妈妈,她们什么时候来呀?”我说:“应该快了。”等了20多分钟,朋友到的时候,珠珠跑开了。博物馆她去年来过,此刻没了兴致,一会儿想吃冰激凌一会儿跑去别的地方……我正担心博物馆人多找不到她,冷不丁背后忽然冒出个脑袋。中途有一阵子确实离开视线,我心里不着急,知道就在博物馆内,正在寻找时手机响起来,原来她借用别人的电话打给我。朋友第一次来这个博物馆,她端庄大气,女儿乖巧温顺,跟在妈妈身边寸步不移。一问,家里两个孩子,女儿是老大。博物馆里的游学团、旅客、暑期中小学生、讲解员,声浪巨大不断涌入耳膜,我们拐到另一区域参观画展,边走边轻声交谈,有时观赏画作。从楼上给朋友买完咖啡回来,活动已经开始,台上三位嘉宾:陈慧、邓安庆、夏小暖。朋友说她认识夏小暖,边说边给我看,朋友圈还有她助理发布此次活动的消息。邓安庆老师说,他尤其不赞成年轻人自己都养不活的情况下,靠写作梦想发财,这样的想法是行不通的,他回顾自己的北漂生涯、写作生涯、出书的经历,开玩笑说,你们总说看经典书籍,道理是没错,可让我们这些作者怎么办?陈慧老师接着这个话题说,她本职在菜市场摆摊,维持生计,业余写作,没想写出什么名堂,写作像是精神的出口。她在现场感谢最多的是所在地的政府、媒体、读者、以及素未相见的朋友,说她的写作很简单,书稿直接交给编辑,其他什么也没管。邓老师是湖北人,陈慧老师是江苏人,夏小暖老师是杭州人。现场以夏老师提问为主,两位老师对谈,偶尔夏老师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言辞中发现,她其实是蛮有腔调,蕴含一种被城市洗礼、沉淀过的属于杭州人特有的姿态,就像是西湖中的荷花,虽然淡雅,但形态与姿态足够引人注目。前两位老师,则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是人人都去北漂,也不是人人都在菜市场摆摊,尤其是拖着一个500公斤重的摊车,每天40公里,从所住的村子赶往集市,风雨无阻,不仅如此,还与养蜜蜂的“蜂农”一起全国“巡演”追逐蜜蜂,哪里有花就去哪里。如果不是这样的活动,在生活中是触碰不到这些人,更不知道别人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朋友问,什么是“ 蜂农?”我小时候在老家见识过,老家各种各样的营生都有,蜂农是以养蜜蜂为职业的人,蜜蜂采花酿蜜,蜂农则负责将蜜蜂送到有花的地方,不断转移场地,有点像“游牧民族”,大多数人向往的是安居乐业,只有向往自由的人才会去冒险,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程。为什么说冒险?往往你得知这个地方有花期,因为气候、天气等原因去了,发现每年开放时间不同,第一年去正合适,第二年则会错过花期。这些,是我过去在乡村里了解到的,所以常常觉得像走过两种人生,一半在乡村一半在城市。邓老师说,他自从写作之后才有机会旅行,长途旅行,以及出国旅行。陈慧老师说,她追逐“蜂农”这场冒险之旅本身就是一次旅行,除此之外,人生的旅行甚少,大多数是在菜市场摆摊。旅行其实与当地的人、物产生关联并产生相关的交集与故事,现在大多人都是旅游,完全不同。其实在菜市场其实“读懂”人更难。读陈慧的文字,感觉她对某个地方的风物特别熟悉,以至于她笔下的文字,鲜活,有劲儿、生猛,是一种未经城市洗礼与驯化的直白,真实,毫无矫揉造作,像菜市场新鲜买来的辣椒,拿回家原汁原味做成的剁椒,入口热烈,因为辛、辣而有滋有味,回味无穷。邓老师说写作是一种自由,如果拿写作当主业就没有了办公地点的限制,只要带上电脑,想去哪里都可以,甚至一边旅行一边写作也无不可。因为在外地和蜂农一起赶场,所以时间不固定,需要帮忙做后勤,她携带自己的帐篷和生活用品,每到一个地方大家相互帮忙,安顿好生活,有时间就写。在菜市场摆摊时,有时下雨,在家里写。看陈慧老师的文字,得知她中年离异,自己带着读高中的儿子,儿子日常不在家,但特别懂事、孝顺,她还养了小狗,每次上街摆摊,小狗都跟着一起,与她形影不离。她在文字中说,从未有离婚之后再婚的想法,离婚之后还想结婚的人,是从上段婚姻中得到益处所以仍旧抱有期待,于她而言,上段婚姻带来的伤害太大,所以不想进入婚姻。再则,她的生活能力好,无须再进入婚姻照顾对方。对于儿子的培养,她一贯秉持,男孩一定要有责任心和担当。话说回来,996熬夜加班伤害身体,写作更是孤独的旅程,人生本就是艰难的,所以还是学会苦中作乐。邓老师说,写散文真的没办法,你必须敞开自己,直面自己,剖开自己,文字才足够真诚有力量,做不得虚假。他生活中经常有作者反馈,自己写的东西家人朋友看到之后叱责、责骂,说,为什么要将家里的事写出来?还有一位朋友说,每次发作品,根本不会让家人知道,“他们知道后,肯定会暴跳如雷。”邓老师的文字写了许多家事,有些是让人感动的,有些却没有那么光鲜,有读者问,你怕家人看了会生气吗?他说,因为家人不识字,也不知道具体写了什么,但写了这么多,大概也知道写了啥,但家人总是支持,他认为:“生活是什么样,我就写什么样。美,对我来说不重要,真,才是重要的。”我想,这也是那么多人喜欢他文字的原因。能够不顾忌周围的眼光而写作,不光是一腔孤勇的勇敢,更是走出身后无限深陷的泥潭。现场还聊到许多,无法逐一记录,所以选了以上三个有代表性的话题。对谈结束,现场读者提问,我问了一个现场观众想问的问题:“听老师们聊到旅行,如果日常没有那么长时间又很向往旅行,会怎么做比较好呢?另外,假如你长途旅行回来,又遁入到生活的庸常,如何去面对呢?”陈慧老师直言不讳:“远方不仅仅是诗和鲜花,还有牛粪和屎。”日常太多事情可做,阅读写作、下厨做饭等等,甚至citywalk。我在外地和蜂蜜一起生活,有次搭帐篷的不远处就是一摊牛屎,苍蝇嗡嗡乱飞,在自然环境中,蛾子、虫子、蛇、老鼠什么没见过?至于长途回来后的心态,你要知道生活本身就有责任,哪里天天在外面逍遥快活,你呀,还是太年轻了!说完这句,现场所有人哈哈哈笑声不断。朋友在旁边小声说:“我现在就是你说的这样,自己让生活变得丰富,练习瑜伽,锻炼厨艺,减脂。”另外有两个年长一些的读者提问,关于写作,关于人生规划等。陈慧老师穿衣装扮特别朴素,却不惜笔墨写下祝福,她最打动我的就是生命本身的鲜活与积极向上,赤诚与坦荡,属于硬担压不弯的——中国脊梁。在现场,两个小朋友自己去书店看书,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朋友说,我们陪她们,她们也陪我们,多好。是的,和女性朋友一起带娃,仿佛回到单身时代,孩子结伴而行,大人省心省力。结束活动,我们陪娃一起在广场玩车,借车环节中出现一点点小问题,最后很快解决,小朋友们依依不舍,相约下次还要来。回想签名合影结束,现场有记者采访,问我对陈慧老师的新书怎么看?她有哪些方面影响到你?觉得作品和人有什么关系?后来才知道,钱江晚报的记者也在现场,重点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从自我感受出发,见过这么多的作家,大都人如其文,别的行当或许有差异,但搞文字工作的名副其实居多,与其相逢有如沐春风之感,更令人感到一种安定,时代变化太快,但依旧有小部分人埋首眼前的四方格子,在键盘上斟字酌句书写自己的人生,创造出生活的诗意,或波澜不惊或惊天动地。女性也不再是只会围绕锅台转,一辈子转一辈子被嫌弃,最后累了一身病还被数落你身体素质差,这样的日子怎能不让人窒息。越来越多女性的样本与丰富性显示她们的不同,这种一种力量,虽然微弱,但表面女性的力量在进步。写在最后:因为现在周更,出于篇幅不同,一些文章较长,阅读稍慢,带来不便,敬请谅解。在日渐快速的时代,慢更像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无可替代,如同看过的新书,作者需要沉浸下来,花一定时间作品才能问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