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道理,也是博士毕业之后才悟到的

 若歌sweet 2024-08-18 发布于山东

读到博士的大多数人,一般都是学校里的好学生。而好学生的标志,则是一如既往地顺从学校的价值观,成为一个懂事和听话的「好学生」。而读博之后,虽然看起来还是「学生身份」,但是导师对学生的要求往往是一个「成熟体面的社会人身份」。于是二者之间的期待很容易产生偏差,于是学生往往会感受到痛苦。

所以,你要记得,在有些时候,你所处的社会环境,并不会把你当成一个「纯粹的学生」。那么,试着去学习一些「成年人」在「职场」中的能力,会让自己不那么痛苦些。但是,对于没有经历的人来说,很难。但没关系,即便痛苦,但是要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降低自己对自己的自我内耗和自我攻击。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抱怨,抱怨学术环境如此糟糕,学术能力如此力不从心,能量一天天消失殆尽。但是,有时候生活总是有很多身不由己。这些身不由己,在任何一个阶段都会反复出现。人生活的本质也是如此。所以,我觉得多了解一些社会运行的规则和规律,能够让自己跳脱出来看待。

每一个场域都有其运行的规则和规律,学术界也有。如果能够提前了解这些规则,我觉得能够解决自己很多的精神内耗。而这些游戏规则,可以去看看《沧浪之水》《活着之上》,会对你读博很有帮助。但是,当你看完的那一刻,也要审视一下自己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读博期间遇到的很多事儿,在很多的当下我感到无比痛苦。但是,老话说的「吃亏是福」。我发现经历的那些事,都会化作自己的成长感悟,对社会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会对自己更加理解,甚至会想办法解决自己当下的困境。

读博,太能干和不能干都不好。太能干,什么活都是你的;不能干,就容易被边缘化。所以,有些职场人总结的经验就是,愿意干的尽量做到100%,不愿意干的,不拒绝,但做到60%。我的小伙伴总结了两个词:「精神离职」和「职场淡人」。

如果遇到学术能力很强的导师,那么他对你的学术要求会很高。那么,你可能认认真真搞学术,就能过得舒适一点;如果遇到行政能力很强的导师,那么他对你的为人处事要求会很高。那么,你可能需要学习一些职场知识。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导师,遇到了也是缘分,总能在这份体验中收获成长。

人要允许自己不是「学习机器」。读博的人其实学习强度都很高,即便学不进去,也都要「心安理得」地在图书馆呆上8小时以上,甚至10小时,比上班都久。长时期的脑力劳动,会让人处于不断地思考的状态。所以,要试着进行一些体力劳动来分散脑力劳动的苦,比如运动,比如发呆,比如走路,比如认真吃饭。

我们当然可以聊理想主义,聊我们心中的研究,聊社会阶层流动,聊女性主义。但是,我们都是普通人,没必要为了学术奉献每一天甚至整个生命。所以,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好玩的,哪里有生活,我们也可以去寻找一下,这才是生活,不要为了读博而失去自己的全部。

一定不要自我攻击,自我攻击最消耗心神。真的觉得无法坚持了,你真的可以停下来。因为读博,真的就是一段旅程,当然这是我熬过来之后的话术。但人生真的广阔,容错率真的没有那么高。之所以高,是因为我们封闭了自己,觉得人生只有一条读书和进编的道路。我这么说,是想缓解你的焦虑。很多事儿,你越是太多的期待,你往往更容易失落和痛苦。所以,降低期待,你想要的,可能都会纷至沓来。

坦率地去表达自己,不要把导师权力、学术届的权力想象的那么大。过度恐惧,会放大自己的痛苦,将自己放在低位,更是难以逃脱和被蹂躏。人际关系这道难题,你真的可以学着去应对。那就从先把自己捞出来,你就是和那些你认为「你害怕的人」「你畏惧的人」一样的,平等的。当你这么想的时候,沟通就不会那么苦难了。因为,你和导师的矛盾,有很多时没有沟通好造成误解导致的。

如果你需要心理疏导,可以点击这一链接:自渡渡他|读研读博心理疏导

关于读博的一些心路历程,你还可以参考这些:

这些经验,如果读博之前知道就好了

读博过程中如何让自己快速适应“社会化”?

读博感悟:与生命中的“既要又要”和解

读博的内耗不见得是坏事儿

读博期间的「休息耻辱症」

读博崩溃的时候如何相信自己可以穿越黎明?

我看了这些书单,告别了读博期间的精神内耗

读博带给我的人生变化

读博是一段人生体验,而不是一定要获得一份世俗意义上的「成就」读博的两种思维模式|我还不够好和我已经很好了

读博|崩溃常有,也总会挺过去

为什么读博之后,发现自己失去了好好生活的能力?

无论工作还是读博|比较是偷走幸福的贼

读博|抱怨无法解决问题,但抱怨通往行动,行动才是良药

如果你还想看关于读博的一些文章,你可以在公众号直接搜索「读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