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作为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本体,意是画者对题材萌生的艺术思维,它借由现实形(似)与想象形(不似)来完成。我们在境界上追寻大我之“意”,在风格中生发小我之“形”;适时地“忘形达意”,忘形是暂时忘记应物象形,以形的意象形态呈现,达意是将心象之意前置,再将客观形处理成意象之形,最终形意相融。 当代人对文化的认知立场不同,时而,我们不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时而,我们凭感觉深深浅浅地走,时而,我们峰回路转地再次出发,如今,我们已在“当场”,偶尔梦回“故乡”。我们强调中华文化根性,适应当代艺术语境,延展中国水墨人物画的魅力。你我在这娑婆世界中游观,经历组成各自的故事,对于不惑之际又尚存疑惑的我,还在路遇、还在放空、还在想象……用中国文心来关照及表达当代生活,以此,认识人,以此,理解人。 ——廖勤 老者如鹤 ║ 75cm×25cm ║ 2010年 ║ 纸本水墨 众说廖勤 廖勤是一个勤奋努力、善于思考的画家,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十多年,留校任教十来年,这造就了他绘画功底扎实,并具有兼容并蓄的艺术能力,他在教学中所授课程屡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课程奖。他的艺术感受力始终游离于中西文明当中,并在研究实践中一直保持着自身理解与创造思维,这难能可贵。对于艺术,廖勤有一种非比寻常的热爱,他下至矿井地底写生矿工;深入南疆戈壁、漠北草原、黔南山林表现民族同亲;他远涉印度、埃及考察,追寻人类共同的文明……我想一个画家如此执着于艺术追求,他的绘画一定非常广阔。 光明使者 ║ 300cm×500cm ║ 纸本水墨 ║ 2014年 光明使者局部1 ║ 63cm×45cm ║ 纸本水墨 ║ 2014年 光明使者局部2 ║ 63cm×45cm ║ 纸本水墨 ║ 2014年 近年来,廖勤的写意人物画着重写意精神与具象表现的深入探询,将传统意蕴与当代审美结合,在艺术形式、笔墨语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完成了不少大型的中国画作品,从中已看到他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时代笔墨旨趣的领会与把握,并在写意人物画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均得益于他的辛勤付出。 文/唐勇力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同亲 ║ 300cm×500cm ║ 纸本水墨 ║ 2017年 同亲局部之1 ║ 69cm×69cm ║ 纸本水墨 ║ 2017年 同亲局部之2 ║ 69cm×69cm ║ 纸本水墨 ║ 2017年 廖勤的《老者如鹤》《老者龟息》《楚女无言》这几张画,我在中央美术学院的画展上看过。后来又看到他的大型历史人物画创作《茶马古道》,都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虽然他的画借用了西法,但张张都透着中国绘画的美感。他善于把杂乱的型收拢在一种他特有的精美样式中。我感觉他的骨子里有一种斯文、一种安静、一种雅气,这是一种中国人的气质与节奏感, 从廖勤的画中我们能感受到他是一位敏感、精致,做事讲究质量的人。 文/徐冰 (中央美术学院前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著名当代艺术家) 皮▪壳 ║ 300cm×240cm ║ 纸本水墨 ║ 2019年 皮▪壳局部1 ║ 68cm×45cm ║ 纸本水墨 ║ 2019年 皮▪壳局部1 ║ 68cm×45cm ║ 纸本水墨 ║ 2019年 廖勤所画古俑古佛诸像有着更深动机与意图。人物画重点在脸,脸之高古者,无过于古俑古佛,从中可见古之哲匠对于精神存在的理解与表现,而这种理解与表现,又恰是今日学院之教学所弗能传授的。现实主义与写实手法的世俗倾向,把神的世界拉到人的世界,有功也有过。今日中国之人物画,或许应该在世俗倾向占据主流主导地位的形势下,别开生面,向古陶古佛索回一点神性。我看廖勤的现实人物,虽个个都是红尘中的俗人,但其神情之超远,相貌之高古,骨骼之清峻,意气之萧索,又俨然是娑婆世界中的尊尊古佛矣! 文/王鲁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凤凰岭书画院院长 ) 2020自画系列 ║ 100cm×200cm ║ 纸本水墨 ║ 2020年 自画之一 ║ 63cm×45cm ║ 纸本水墨 ║ 2020年 自画之五 ║ 63cm×45cm ║ 纸本水墨 ║ 2020年 廖勤的作品有清晰的文化归属感,他悲天悯人,历来注重重大主题性题材的创作与具有学术性、探索性作品的研究与挖掘,其主题性绘画《路遇》、《光明使者》、《茶马古道——滇藏路上的马帮》、《拼了!——中国军民抗战纪》、《同舟共济,荣辱与共》,气势恢宏,有震动人心的力量。长卷《秘境无疆》,出场者皆是在社会人文历史烙印反映与所表现人物外在显现之关系语境,进行有深刻潜台词的对人物内在世界的刻画。这是现实主义绘画在“新历史主义”创作观念关照下到达的一种高度,表明立足于“文化构成”,廖勤在当代画家中已是翘楚。 民族同亲 ║ 240cm×240cm ║ 纸本设色 ║ 2019年 民族同亲 ║ 68cm×68cm ║ 纸本设色 ║ 2019年 民族同亲 ║ 68cm×68cm ║ 纸本设色 ║ 2019年 廖勤作品第一类为肖像《老者如鹤》《路遇印度》是他的肖像作品中的代表作;第二类为地域性风俗画,《秘境无疆》《民族同亲》;第三类是主题性绘画,《同舟共济,荣辱与共》《拼了!》,是其代表作。通过对这三类作品的图像学分析,我们发现,廖勤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在现代时空回到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传统且由此追溯古希腊的人的力量的觉醒,同时,另一方面,他还立足现代时空,回到了会通道、释的宋学的“新儒家”传统,但更重要的是,廖勤最终还是在同时追求二者的基础上,重建了一体化的当下时代所需的中国画的视觉文化的语言表达系统——这是一种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步的隶属于新民族主义文化的一种“一体多元”的新传统,廖勤的有手法主旋的多样化作品,正是在对这个新传统谱系的“继承→拓展”之建构中,显示其特殊的价值的。他技法基础系统而扎实,知识结构丰富而全面,而且,好学敏思,故而,有条件对这种“新传统”进行深层挖掘和拓展性建构。这是迄今仍需一两代人来共同完成的时代任务。廖勤的艺术生命,必将因此而显现出特殊的价值与意义,我们相信,他的现实人生也必将因此大放光明而有特殊的借鉴价值与特殊的参照意义。 文/付京生 (著名艺术评论家-文字节选自 《以文化构成方式追求高度——廖勤作品赏析》) 创作思路 艺术观念不仅是绘画风格之间的对比,或技法流派之间的争论,创作者应用独属于自身的艺术语言,表达对当下现实的感受,而这种艺术处理的手法就会有境界与高下之别,也就会产生出有深度和宽度的作品。 印度街头 ║ 200cm×200cm ║ 纸本设色 ║ 2017年 低吟老者局部1 ║ 200×50cm ║ 纸本设色 ║ 2017年 我从传统的古佛古佣古画中所见古之哲匠对精神存在的表现与理解,也是写实手法的现实倾向,将神的世界拉到了人世界。传统文化需要进行现代性转型,改变受众的观看习惯,才能将的传统文化真正地根植人心。 我关注自身绘画语言的深化拓展。我的“形调”造型观是对形状、形体、形态综合处理而成的一种和谐调性的形,“形”为借鉴西画科学技法,“调”为国画格调精神。我的《路遇印度、路遇北美……》系列作品,就象谢阁兰所言“异国情调的力量不过就是认识他者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使我能认识人,能理解人。 婆娑行者 ║ 200cm×200cm ║ 纸本设色 ║ 2016年 婆娑行者局部1 ║ 200cm×50cm ║ 纸本设色 ║ 2016年 我践行艺术的社会功用。我创作的《秘境无疆》长40米、高1.6米的长卷将湘西黔南原生态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的不同时空串联构图,是人类学历史长河的传承写照。《光明使者》追踪光和热的能源环保问题,使我从河北小煤站画到山西千米之下的矿井里,我每日与矿工白天下井、黑夜同宿,去寻找带给我们光明的答案。《拼了!—中国军民抗战纪》是我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珍惜,对抗战英烈的致敬!《同亲》表现了中国各个地域、民族的人们,子嗣延绵,同亲同爱。《初心共待》呈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彩未来。 拼了!—中国军民抗战纪 ║ 纸本设色 ║ 300cm×500cm 拼了—中国军民抗战纪之大刀兵 ║ 纸本设色 ║ 68cm×68cm 大刀队主由农民组成,敢死临行前壮饮半碗酒! 我现阶段的创作思维是多面性、跳跃性、复杂性的并存,我体验当下生活,比对文化,打破边界,始终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因人而画。 教学理念 中央美术学院的中国人物画教学,一直秉承着对笔墨和造型的训练,几代中国画专业的先生们更以身作则地实践了这样的教学传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教学注重课堂写生研究和课余创作发挥,中国人物画写生教学一以贯之,笔墨写生的方式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 我在人物画教学和创作中,感受此中过程,好比进食三个馒头——由形变意。 拼了—中国军民抗战纪之机枪兵 ║ 纸本设色 ║ 68cm×68cm 声嘶力歇的狂吼呐喊,是我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抗战情绪! 拼了—中国军民抗战纪之伤眼兵 ║ 纸本设色 ║ 68cm×68cm 绷带绕头,张大的嘴唇、惊恐的眼神,对战争失落的神情 第一个馒头是“形”。对物象的朴素观察与表现,人物造型要以状物式的物理、客观、准确为教学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将对象写实、精准地再现,是最基本的功夫。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须使用中国画线性素描,这对于造型进一步发展很重要。 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谢谢 茶马古道—滇藏路上的马帮 ║ 纸本水墨 ║ 90cm×240cm ║ 2016年 茶马古道—滇藏路上的马帮局部1 茶马古道—滇藏路上的马帮局部2 第二个馒头是“变”。中国人物画造型有悠长历史,从战国人物帛画到顾恺之、梁楷、陈洪绶等,均产生过经典样式。中国人物画不追求物象的形准,需要画家主观意趣和客观物象再次结合生发,“变”出人物造型的品味格调、东方笔墨的意趣逸境,要借其造境,要凭其生意。 茶马古道—滇藏路上的马帮局部3 茶马古道—滇藏路上的马帮局部4 第三个馒头是“意”。有意识地合拢对文化的理解,不单单是从“形” (造型手段的到位)和“变”(笔墨样式的独特),而第三“意”很重要。若心中无意,难生成画面,这是从造型与笔墨的整体融合,由繁至简、搜整意象、汇融一相的最终的过程。意在笔先,形在笔下,作人物画是理性过程,自身意象若不明晰,就不能通过画面形态来传达意境。中国古诗中的心意、文意、诗意都很明确,聚此三意才能创作一幅好作品。 藏妇能卡处 ║ 42cm×29cm ║ 纸本设色 ║ 2016年 川西老僧 ║ 42cm×29cm ║ 纸本设色 ║ 201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