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中的家园:五代其他画作

 自在3333 2024-08-21 发布于四川

      聊过了荆关董巨,本想着直接跳到宋初开聊的,结果却发现五代时期还有一些画家一些画,是跳不过去的。

      五代时期中国绘画开始繁荣,画家很多,流传下来的画作也多,不打算一一介绍,只介绍一些特别有名的,以及我觉得有特色的。

      顾闳中907~970,五代南唐画家。

      他只有一幅画流传下来,但这幅画却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这就是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可以说他是因此画而得以留名的。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重彩长卷,高28.7厘米,长3.35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据说南唐后主李煜准备任用韩熙载为相,听说他'多好声伎,专为夜宴,宾客糅杂’,想要知道实情,就让顾闳中前去窥探,顾闳中根据夜宴中的记忆,回去后画出了这幅画拿给皇帝看,所以这幅画有点谍报记录的含义。

      画面内容分为五段,表现了夜宴中的五个不同场景,每一段里韩熙载都是画面主角,因此五段之间明显是按时间展开的,但五段之间却以屏风隔开,看上去像是空间里分隔开的几个场景。

      这种把同一空间里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描绘成同一时间里不同空间的场景的方法,在中国的叙事类人物画中经常见到,比如顾恺之的《洛神赋》。

      顾闳中善于描绘人物神态,这在人物画中是画作能够传神的核心技能,画面中出现的韩熙载的多个形象,显示他面对歌舞欢笑的华宴场合,却显得平淡而抑郁,眼神清醒而犀利,全无其他宾客醉生梦死的感觉,表现出叙事场景与人物内心状态之间的矛盾。

      这是画中的几个韩熙载的面部神态放大图。

      卫贤,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画家。卫贤'善界画’,我的理解就是善于利用尺子作画,那么自然是以画各种建筑物为主要对象,以画楼观、殿宇、山村、盘车和水磨等著名于当时。

      《高士图》,绢本淡彩,134.5x5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注意画中近处的亭台,远一些的立柱要比近一些的那一根短了十分之一左右,这符合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就是说卫贤是注意到了透视现象并且把自己的观察用到了创作中去的,可惜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其他人,后来的大多数画家仍然是不讲透视的。

      书中介绍这幅画的文字,一如既往地充满溢美之词,却一字不提这幅画在透视上的优点,似乎这一点都不重要。

      黄荃,生年不详,卒年965,五代后蜀画家,成都人。

      《雪竹文禽图》,这是我看到的最早的花鸟鱼虫类画作了吧。

      《写生珍禽图》,绢本设色,41.5x70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看起来真的是对实物写生的作品,表现手法也很写实很细腻,看看左上的第二只蝉,相当有立体感,技法上并不亚于西方绘画,这幅画的内容涉及到鸟类、昆虫以及爬行类的乌龟,不像是作品,像素材记录。

      徐熙,五代南唐画家,也擅长花鸟鱼虫,和黄荃齐名,并称黄徐,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玉堂富贵图》

      李坡,五代南唐画家,善画竹,画风随意潇洒,有写意意味。

      《风竹图》,绢本水墨,91.5x131.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再来一幅五代时佚名作者的画:

      《丹枫呦鹿图》,绢本设色,118.5x64.6,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幅装饰画,而且虽然经过千多年的老化剥蚀,仍然能够看得出当初的颜色搭配应该是相当漂亮的,既明媚鲜艳又协调柔和,即使拿到现代来和现在的装饰画比,论起装饰美感来,也未必就比不过现在的画家们。

      在绘画开始繁荣起来的五代时期,有画风比较写实的董源,有初步摸索到了透视规律的卫贤,有注重实体写生的黄荃,看来中国绘画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后来的模样,只可惜再现真实这个方向终归没有形成潮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