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赞美,有时也会让人气馁

 熹履 2024-08-21 发布于山东
今天主要是闲聊。

 01.

以前没有觉得赞美这个行为会有让人气馁的一面。

今天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看到一句话:对品格的赞扬,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不知你是否有此感觉。反观以前的经历,我发现确实如此。小的时候,被母亲这样夸的时候,总觉得自己配不上,特别是当着别人的面去讲的时候,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还以为,有这样感受的,只有我一个人。当时,只是觉得自己不耐夸😅。现在看,未必是这样。

还有一次印象更为深刻,大概是上中学的时候,来自一个同学家长的判断:说我长大后会是一个贤妻良母。他觉得是赞扬,我却想,谁要做贤妻良母?

我们从内心深处就不喜欢被定义,不喜欢被暗示或者归类。

赞扬,要有一个真诚的态度以及对一件事一个具体的着力点。而赞扬品格这种宏大笼统的总结和定性,起到的多半就是反作用。

我发现,无论是赞美、金钱、物质还是机会,直接给予都不如自己赚取或者说自我承认来得好。

对孩子赞美,要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认可,尽量明确和详尽。

比如,孩子做饭或者做家务,你可以说,我看到你在学着做饭,努力地应对如何生活,你一定也很自豪。

不是落到你自己的感受上,而是要落到他的感受上,以免形成他驱力。

当然,如果,对方是为你做一件事,还是要落到你的感受上:我很开心,我很喜欢等等。

02.

早年,我更务虚,注重精神世界,不注重世俗世界。与人相处上,有人感觉我傲慢。

那个时候,不以为然。换作现在的我看那个时候的自己。

的确是有一些。

现在的我,生活最大。无论是读书还是学习都围绕着生活或者说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落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我自己感觉接地气了,更有了好好生活的决心,也不吝啬付出自己的努力。与此同时,似乎也会相应地生出一些势利心来。

所以,虚和实,精神和现实也是需要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和平衡才好。

03.

我发现,我在说人生苦短的时候,就是要行乐了,或者更加注重享受了。

反而是说人生漫长时,不会被眼前短暂的快乐操纵,而是每一天都在认真地学习和长大,徐徐图之。

文化对我们的作用,不可小觑。

04.

昨天看到一句话唠叨其实是一种攻击。吓了一身冷汗,我一直觉得唠叨是强势和控制的表现。看来,还有人认为不止如此。

认真观察,你会发现一个能量虚弱的人旁边一般会有一个看起来高能量、活力十足的人。一般情况下,她很爱说,并且没有边界。

我的母亲和父亲基本就是这样的关系,母亲容易被情绪支配,不仅爱唠叨,总喜欢指手脚。父亲沉默寡言,但经常被母亲激怒。

有一段时间,不知如何为人父母时,我与家人相处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受母亲影响。

最近几年,通过读书和学习,意识到一些问题,也学习到一些与家人相处(特别是与孩子的相处)以及管理情绪的方法,因此有了不少改进。现在尽可能地做到如果一句话不能对朋友说,就尽量不要对自己的孩子说。

但只要一回到父母身边,我就容易陷入之前的模式,需要很大的力气和反省才能回来。

大家总说,展现最真实的一面是因为在最亲的人面前。其实,这样做就很不公平,家人没有义务做你的垃圾桶,任你吸取能量。

05.

侄子子琛上学前到家里来,我问有什么可以一起玩的三人游戏。

他推荐海龟汤。

于是,我就和他哥俩玩了一个下午。

我发现,这个海龟汤是个很有意思的游戏。题目可能是很简单的剧情,但因为透露的信息少,谜底和大家猜的大相径庭,猜测出来的剧情甚至比原故事精彩许多。

猜测过程中,有好几次我们因为自己不可思议的想象力,大笑不止。

整个下午大家都专注于一件事,没有人分心。很多时候,都猜不下去了,也不愿放弃。

我在想,让小孩子如何,或许多花些心思,有趣一点就可以做到。这是游戏的启示。

其实,那些不愿孩子长时间玩手机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下这类游戏,一方面可以增加亲子粘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训练想象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