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材决定寿命?研究发现:活过80岁的老人,身材大多有两个特征

 历史探奇 2024-08-22 发布于河南

历史文社

关注

2024-07-18 12:39

来自重庆

老王退休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吃好喝好逛好生活。

平时没事,他就爱开着直播,给网友分享自己身边的美食和好玩的地方。

随着他天天不停地吃东西,原本瘦弱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胖,特别是肚皮,宛如怀孕的女人。

朋友劝他还是保持下身材,免得“三高”找上门。

可是他回怼朋友,说人老了,身上带点肉更健康。如果太瘦,更容易患病,不利于健康。

真的是这样吗?老年人身材胖点更好?身材真的与长寿有关吗?

一、“老年人身材胖点好”与“千金难买老来瘦”,究竟哪个更科学?

“千金难买老来瘦”的确是一句古老的“健康金句”,它告诉我们,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发胖,瘦点才是最好的。

在过去,在肥胖症和体重超标之前,人们对这点坚信不疑,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人都开始谈“胖”色变,更是将之奉为圭臬。

然而,到了80多岁的时候,再说“老来要瘦”,那就太武断和不科学了。

这是由于,对于老年人来说,营养不良的问题远大于营养过剩。

但胖就一定不好吗?

日本的一份研究表明,身材肥胖的人寿命最长,与瘦人相比,他们的寿命要长6年。

日本的东北大学团队于1995—2006年在日本宫城县进行了一次有44,000人参加的调查,并且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他们把受试者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身高组,另一类是体脂组。

研究证明,与一般体重的人相比,中度肥胖的人活得更久。

研究人员表示,日本人在40多岁时,体重过重的人活得最久。

男人的平均寿命是40.5年,女人是47年。其次是中等体重人群,男、女分别为38.7年和46.3年。

两组同为肥胖(BMI>30),男性为37.9年,女性为44.9年。

同时,身体质量指数在18.5以下的瘦人的平均寿命也最短,男的33.8年,女的41.1年。

负责数据分析的研究人员永井雅人说,一些研究观点认为,体重过轻有不少弊端,比如身体抵抗力下降,细胞功能降低以及罹患肺炎等疾病风险升高等。

这一研究发现,瘦子的平均寿命是最短的。

但是,所谓的老年人胖点长寿,也不表示体重可以太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施小明研究员介绍,老年人的身高会因为生理上的原因而变矮。

研究发现,各年龄组的平均身高降低4.3-9cm。

当体重不变时,因身高下降而导致的体重指数介于1.2-2.4。

前期研究也发现,体重指数愈高,身体机能受损程度愈轻,病死率愈低。

此外,由于衰老,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能力下降,导致患者出现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因此,为了防止和推迟由于身体素质的下降而引起的营养不良,必须进行一定的营养储备;另外,在摔倒时,脂肪也是一个很好的缓冲。

二、活过80岁的老人,身材有两个特征

在我们国家,老年人按65岁划分,老年人80岁以上。

据“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15年,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一亿三千七百万,占总人口的10.1%。

与中青年比较,老年人的体重变化特征有不同,除了各项感官机能退化,更主要的是消化酶及激素水平的下降。

以上因素均会影响到老年人群的饮食、消化、吸收,同时也会影响到老年人群的能量需求。

国际上一般以20-39岁为基准,40岁以后,40-49岁(40-49),50-59岁60-69岁(70岁),70岁以后,基础能源需求量依次减少5%,10%,20%,30%。

这是一种由生理改变引起的能量摄取不足所导致的减肥效果,被称为

“生理性体重丢失”或“不刻意减重”。

所谓的“生理性体重丢失”,其实就是最直观的衰老现象,我们生活里看到的骨瘦嶙峋的老人便是如此。

特别是在衰老过程中,身体失去的主要是肌肉。人们普遍相信,人在50岁之后,每十年就会失去将近三公斤的重量。

在50到60岁之间,随着肌肉力量的减退,肌肉力量的降低将会降低1.5%,到60岁之后,肌肉力量将会降低3.0%。

随着肌肉的萎缩,人体的基础代谢也会随之下降,多余的能量会被储存在体内。

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四肢就会变得越来越细,肚子也会越来越大。

据研究表明,超高龄(年过80岁)的长寿老人们,身材具备两个特征,一个是BIM数值在28左右,一个是腰围比较细。

研究表明, BIM指数每提高1 kg/m2,任何原因的死亡率可以降低4.5%。身体质量指数为28的人群有较低的死亡率。

此外,腰围与死亡密切相关,与心血管及其他疾病也有直接联系。

而细腰者,则死亡概率较小,生存时间较长。

三、老年人嫌重控制的误区——“三少”与“三多”

老人们在经历了青年时期的挣扎之后,进入了老年,他们的首要要求就是健康。

所以他们迫切地想要获得健康和健康的知识,但也经常走上极端。

“三少”之一:少吃一顿

那些来看营养科的老年朋友总是这样说:"医生,我吃得不多,晚餐只有稀粥,要不就不吃了。"这是不对的。

有人在理论上证明了"少吃"是对的,但是究竟要少吃多少?

以中老年人为参照,50-64岁的能量应该减少3%—7%,65-79岁的能量减少5%—9%,80岁以上的能量降低15%—18%。

即使到了老年,所消耗的能源也不过是一顿饭的量而已。如果不吃一顿饭,体内的能量就会减少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早,中,晚,不吃,都会因缺少精力而死亡。

如果"刻意减重",肌肉损失加快,与能量代谢相关的荷尔蒙调控失调,从而损害身体的免疫功能,违背减肥的目标。

最好的办法是三顿饭都要吃,每顿量少一点。

“三少”之二:少吃肉蛋奶

诸如“大鱼大肉”导致“三高”“五高”“富贵病”等迫使老年人渐渐放弃食用肉食,开始吃素。

肉类、蛋类和大豆类产品,是天然的高质量蛋白食品。

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规定,虽然老年人需要的总热量对比青年时期有所降低,不过其对蛋白质的建议摄入量并无二致。

究竟肉、蛋、奶等的建议摄入量应当是多少呢?

乳制品300克、酸奶100克、鸡蛋1个、瘦肉2-3两。

“三少”之三:少吃生食

主食通常含有50%—65%的能源,是最经济的能源,它还具有“节省蛋白质”的功能。

通俗地讲,就是当能量较饮食与健康为充足时,蛋白质才能发挥合成肌肉的作用。

一旦把能量的重要来源"主食"控制了,为了给身体提供能量,就必须"浪费"蛋白质。

长此以往,刻意减重的坏处就出来了。

主食还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身体要是缺少这类营养成分,那么也会伤害到身体。

特别是老年人应当每日摄入主食200—300克。

“三多”之一:多吃粗粮

粗粮能够最大限度地将谷薯中的营养成分保留住,而膳食纤维能够对血糖进行调节,改善肠道功能,实现降脂减重。

此外还能够预防脚气病、癞皮病、口角炎等多种病症。

如果是老年人,咀嚼能力有所降低,因此可以混合压力锅、煮粥、混合面等做发面食物吃。

“三多”之二:多吃蔬菜

蔬菜之中富含膳食纤维与维生素,能够让人具有饱腹感,与此同时也能够助力吞咽。

身为老人,一天应当摄入新鲜蔬菜300—500克。

“三多”之三:多运动

老年朋友如果过度运动情况十分严重。

每天建议锻炼半小时,待到有效心率之后,一周应当最少安排自己5天的锻炼。

在锻炼前和锻炼后,要根据自身的温度和湿度来调整,保持自己的正常体温,要适当地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或者中暑。

结语

需要注意到老年人自身的身高与体重变化,一年至少要量一次身高,一个月最少要量2次体重。

当然,体重测量对于高龄老年人是一大难点。

家属和照料者可综合考虑高龄老年人进食、衣着、排便等生活习惯,尽可能固定每次测量时间。

要做到科学长寿,就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多样化的饮食。

保证充足的禽类食品和豆制品的摄入,同时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

千万不要再人云亦云,一定要相信科学。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