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气尽,凉风起,谨防呼吸道、胃肠等方面疾病!处暑养生这样做~

 用户08204546 2024-08-2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暑意渐消,酷热难耐的天气终于到达了尾声。此时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人们的起居作息、饮食习惯等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方可健康度过。若调养不当,无法适应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则很可能引发呼吸道、胃肠等方面的疾病。本报特邀专家介绍处暑时节的各地民俗、养生妙招和起居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掌握不生病、少生病的智慧。

图片

1

处暑民俗与养生妙招

文|广东省中医院 李志尚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逐渐结束。此时三伏接近尾声,热气渐退,凉意渐起,冷热交替,微雨纷飞。清爽的风迎面吹来,让人倍感舒适,处暑凉来,秋意渐显。处暑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会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并出现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气象,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尤其明显。此时虽已入秋,但暑热彻底远去仍需一段时间,温度仍较高,再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所以有“秋老虎”之说。

图片

处暑养生民俗

吃老鸭,润秋燥

处暑作为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雨量逐渐减少,且秋季以燥为主气,人们普遍会感到皮肤、口鼻干燥不适。鸭子味甘、性凉,具有滋阴补虚、除骨蒸劳热、消肿止痢、止咳化痰等功效,尤其是老鸭(两年及两年以上的鸭子),补而不燥,是秋季进补的常备食材。

在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各地区做法也五花八门,如烤鸭、子姜鸭、白切鸭、核桃鸭、柠檬鸭、荷叶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民俗,到了处暑这一天,全家人一起吃烤鸭,迎接“秋老虎”。

推荐一道芡实老鸭汤,有补气滋阴、健脾祛湿之功。材料为老鸭半只,芡实30克,玉竹10克,陈皮3克,虫草花(干品)30克,生姜2~4片,精盐适量。将诸物洗净,鸭肉切块,放入沸水中焯水备用,芡实放入温水中浸泡约1小时。上述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清水1750毫升(约7碗水量),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5小时,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此为2~3人量。

采菱忙,菱角香

处暑前后正是采菱角的好时节,在江南水乡,采菱之风盛行,江苏民歌《采红菱》描写的正是处暑时节采菱男女的喜悦心情。不同的菱角味道也不同,嫩菱爽口脆嫩,熟菱肉粉香糯。菱角还可以作为食疗补养之品,《随息居饮食谱》中载菱角“鲜者甘凉,析酲(chéng)清热……熟者甘平,充饥代谷,亦可澄粉,补气厚肠”。将菱角蒸熟曝干制成菱角粉,加水煮成糊,或者与大米同煮,用适量白糖调味后食用,可以清暑解热、益气健脾,还有解酒的功效。

煎药茶,去火气

煎药茶,也叫煎凉茶。凉茶的制作方法因地制宜,各有特点,多为清热祛暑之用。处暑期间,南方民间多有煎凉茶的习俗,人们先到药店配制含有金银花、菊花等中草药的药方,而后在家煎茶备饮,有清热解毒、去火除湿等功效。

在北方民间,多熬制酸梅汤,制作材料有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和冰糖等。煮好放凉后饮用,味道酸中带甜,口感极佳,有生津止渴、除烦安神等作用。故民间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说法。

图片

中医养生妙招

闻一闻,秋夜芳香

材料:薄荷、广藿香各10克,素馨花5克,薰衣草15克。 

操作方法:将上述药物放入防潮袋中,再装入香囊,置于床头。每2周更换内置中药,也可以制作迷你香囊,随身携带。

功效:化湿,驱虫,安神。

敷一敷,和胃理肠

材料:砂仁5克,艾绒5克,蜂蜜适量。

操作方法:将砂仁研成粉,放入艾绒和适量蜂蜜制成药糊备用。取少量药糊加热后放在纱布上,敷于神阙穴,待冷却后更换,每次敷10~15分钟,1周3~5次。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理肠。适合贪凉饮冷过度造成的脾胃不适者。

暑去秋来 顺时而养

文|江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 许珍星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秋曲江感怀》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处暑景色,暑天里浓密的云层渐渐散去,微凉的秋风吹来,池塘之上秋色逐渐显露,荷花已大半凋零结出莲子。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处暑天气的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伴随着秋雨的来临,气温会逐渐降低。处暑节气养生要注意哪些方面?

图片

处暑起居 早卧早起

处暑后天气变凉,自然界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应改变夏季较晚入睡的习惯,每天早卧早起。此外,还要适当午睡。充足的睡眠,可消除人体的疲劳,使大脑及肢体得到充分休息,避免“秋乏”的影响。研究发现,充足的睡眠还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会有效提高抗病能力。

处暑节气,天气变凉,但衣服不要添得过快,着装以凉而不寒为宜。对于平素体健之人,可以适度“秋冻”,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

年老体弱者及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则需要随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由于脐部是易受凉的部位,着凉会影响脾胃功能,因此要格外注意脐部保暖。

图片

处暑饮食 增酸减辛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指出肺气需要收敛,如果肺气越散,应服用酸味之药予以敛收;如果肺气不足,也应服用酸味之药予以滋补;如果肺气过盛,就用辛味之药予以散泻。因此,无肺气过盛情况的普通人可在处暑节气适当“增酸减辛”,以补养肺气。可以多吃些像葡萄、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

秋气多燥,此时还应该多喝水补津液,并适当补充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蜂蜜、百合、银耳、梨、荸荠等。随着天气转寒,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同时,为防止燥邪伤肺,饮食上应少吃煎炸、辛辣等食物。

图片

处暑运动 适度增加

处暑时节,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注意运动前先要热身,选择安全的场所,穿着运动服和运动鞋,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后应适量补充含盐或葡萄糖的水。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刮风下雨天气下户外运动。

此外,秋季可练“漱泉术”,即每日清晨洗漱完毕,用舌在口中搅动,等到口中唾液增多,漱练数遍后,分3次咽下,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对滋阴生津、预防秋燥大有裨益。

图片

处暑情志 使志安宁

处暑之后,自然界逐渐开始出现秋季肃杀的景象,人们容易触景生情产生悲伤的情绪,即所谓“悲秋”。《黄帝内经》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我们要注意收敛神志,使志安宁,切忌情绪大起大落。若情绪不佳,可以通过听音乐、练书法、赏美景、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调节。

二十四节气会说话

视频|《海南新健康栏目》

02:15

《朱丹溪·药膳说》

视频|义乌市中医医院

图片

处暑:五叶清炖鸭

01:50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此时阴气渐长、阳气渐消,饮食应以温阳、祛湿、健脾为主。

朱丹溪《格致余论·夏月伏阴在内论》中记载:“长夏气在肌肉,所以表实。表实者,里必虚。世言夏月伏阴在内,此阴字有虚之义。”

处暑时节,不妨来煮一道五叶清炖鸭。藿香叶、荷叶芳香化湿、醒脾和中;薄荷叶、枇杷叶轻清宜透余热,又兼配佩兰叶渗利余湿;以及具有养胃滋阴、利水消肿、助药利湿等功效的鸭肉,共同烹制出一道口感细腻与舒爽的养生佳肴。尤适合表实里虚、湿困脾胃的人群。

金黄的麦浪翻滚,丰收的季节已近,云卷云舒间,暑气渐消。愿您在这丰盈之季,每分每秒皆能感受到生命赠予的小确幸。

【材料准备】
藿香叶6g,荷叶6g,薄荷叶3g,枇杷叶6g,佩兰叶6g,鸭子1只。

【制作步骤】

1、鸭子洗净后斩成块。

2、葱切段、姜切片、大蒜整只备用。

3、用纱布装上五味药物制成香料包备用。

4、干锅置于火上,下入鸭块煸炒至出油后烹料酒。

5、加入清水后入葱姜蒜、香料包、鲜辣椒。

6、焖烧约30分钟后加盐调味。

7、继续焖烧至鸭肉酥烂入味即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