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到二小学习,二小的韩梅老师和宁卫平老师先谈自己班级管理中的经验之后,杨建老师点评,贺华义老师做报告,下午杨建老师做报告。 韩梅老师分享了《以爱润心,悦见成长》,她的班级管理科学精细,严爱相济,关注个性,温暖温情。印象最深的是他引用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这就让我们师者永远选择相信我们的孩子,无限相信相信的力量。 宁卫平老师的案例《物品遗失,巧“断案”》,题目新颖,方法独到。很欣赏她讲的一个小故事《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是一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库伯在面对道德抉择时的故事,最终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保护了他的尊严。 这个故事的核心情节围绕着一个名叫库伯的小男孩展开。库伯在教室里发现了一张十美元的钞票,面对诱惑,他最终没有经受住考验,捡起了那张钞票。然而,当他发现丹尼斯丢失了这张钞票并报告给老师后,库伯感到非常害怕,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丹尼斯的警察父亲来到学校,他并没有直接揭露小偷,而是采用了一种特别的方式:给每个孩子发一个信封,信封里装有一个小太阳。他要求孩子们第二天将信封还回,如果拿了钞票,就在信封里放上钞票,保留小太阳;如果没拿,就保持原样返回。最终,库伯在道德与良心的驱使下,选择了诚实,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保护了自己的尊严。 这个故事不仅教育孩子们要诚实,还强调了在面对错误时,通过正确的方式去改正的重要性。它以一种温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方式,展示了成人世界对孩子们错误的宽容与引导,以及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够自我反省并改正错误。 最后宁老师以这几句话作为结束语,也很欣赏。教育是引导,是成全,是唤醒。我们的“唤”,学生的“醒“;“唤”是手段,“醒”是目的。愿我们都不再做权威型、控制型的班主任,不做警察、保姆、班妈,把班级还给孩子们,引导、唤醒、成全我们的孩子,激活他们那颗像成为好人的心,自觉自主地向善向美、健康快乐地成长。 杨建老师的点评很精彩,他让我们从事务性的班主任走向智理性的班主任。杨建老师主要谈了四点。第一,做班主任是辛苦的,但又是幸福的、幸运的,我们要学会和生命对话;第二,我们要全员、全程、全方位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第三,以文化人,打造生命场、能量圈、乐学园,让班级文化拓展学生的厚度。要塑造好班级形象,你的样子就是学生的样子,班级的样子。用班级文化积淀班级的温度,以温度来化解很多的困惑。第四,如何把文章写出来?想——做——说——写——寄,只有做得好才能写得好。 贺华义(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老师做了《用文化经营班级,提升教育的生命力》报告,重在讲述他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贺老师的观点主要如下: 1.给学生一个台阶,可以让他下来,也可以让他上去。 2.什么叫生命力?“生”,指生长,像草一样生长;“命”,是规律,带班育人所遵循的规律;“力”是推动,即体现出的积极影响。 3.教育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引擎。要把孩子解放出来,让他们创造未来。 4.教书不是去熬时间,教育是一个要精心营造的生态圈,班级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生命工程,带班要倾注心血,以智启智,且不乏沉淀。 5.带班要做好三件事:(1)预,沉下心和学生一起理顺;(2)激,激励、激发出学生和班级的状态,营造出向上的氛围(文化),开发出集体与学伴间的场能,和学生一起创造;(3)定向关注,去策动、解释、发现、调整(为有所成,释放个性)。 6.怎样欣赏一个景点?领略自然景观,感受文化内涵。如何评判一个班级,走进班级,感受生命气息。 7.班级文化的内涵:三观正才能风雨从容。文化是一种具有个性色彩的印记和气息,是特定的精神引领和价值追求,是有感召力和生命力的。班级文化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输出,是基于人的发展而设定的行动和认同,是班级建设的血脉。班级文化建设要做到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学生是班级建设的原动力,教室是班级文化的触发地。教育是帮助孩子更好地帮助他自己。我们依旧在教育教学中紧紧地把孩子攥在手中,尤其是班级管理,要学会放手,把班级还给学生。 8.避开文化建设的误区。(1)“不可一世”的文化。不是所有的液体都能算得上饮品,也不是所有的行动行为都是文化。培养影响当下和未来的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实践的起点和归宿,教育需要格局和担待。教育者要正向引领,合理教导,科学激发。(2)“一蹴而就”的文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天建成的罗马绝不经典。(3)“月朗星稀”的文化。不蛮干,不单干,要和科任老师一起干,不要侵占学生的时间,一定不要拖堂。4.“如堕烟海”的文化。让每块儿瓷砖都会说话,是缺少把捏的暴力填充;每天要一位家长到班级参与管理,断不可取;经常把家长请进学校,也要细作掂量;班规无数条是在捆扎孩子,应该凝练。 9.文化经营,构建学习和思想的家园,文化育人形成本班的特色和风格。把一个文化做好或做融合型文化,用班级文化推动班级建设。 10.教师的时代感和创新精神。要让学生自动、自主、自立、自由,一个团队聚而上,行则达。班级管理的答案就在问题中,要常问计于生,取之于生,用之于生。 11.班级文化离不开传承和创造。传承是立教之本,传承是对过去优秀经验和智慧的一种对接和继承。传承是一种基因,也是一种力量。南师附中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校风:诚朴、雄伟;教育观念:关爱、责任、创新,即做人、做事、做学问,再具体讲是做好人,做对事,做实学问。 12.创造是教育的引擎,没有勇敢的创造就会被平庸所困扰,就不会有进步和突破。有时我们可以试着去啃些硬骨头,一个灵感的出现,或是一次旧我的突破。 13.要建设生长性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的扎根与生长,要扎根教室,不断生长,要拥抱生命,服务儿童,要让班级和学生变得越来越有模样,越来越有力量。班级文化促进班级建设,但最终指向仍是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生长性班级文化要遵循班级儿童发展节律,符合班本、生本教育规律,是不断思考、创新、演化、进阶的行动总和。 14.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设计者,创造者,训养者,守护者。要有良性问题意识,麻烦——症结——趋势——契机、抓手、切入点,切忌:一人生病,全班吃药。问题的价值起于愿意转换,在于让问题成为转换、改善的抓手和契机,成为勇敢面对“转换痛”等。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但解决问题往往并不是处理的终点。 15.做好该做的,才能做自己想做的。 杨建老师做《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报告。(杨建: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透视教育科研现状(我是谁);二、校准教学研究方向(往何处去);三、完善教师专业表达(怎么去)。 主要观点如下: 1.做一个不可替代的人,拥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2.做研究让教学更有生命力,让其他人得到借鉴。 3.阅读是知思行的过程,与作者对话的过程。 4.读读《中国教育史》及心理学书籍、专业杂志等。阅读史是一个人的成长史,与经典对话,与理论对话。读书要知思行评,要有三者意识:作者、读者、编者统一的意识。 5.有思考是写作的第一步,学生是助手,老师是伙伴。 6.期刊喜欢有证据的文章。 7.良好师生关系是第一学习力。 8.一个单位有高远的目标,老师是幸福的。 9.变革育人方式:我讲你听——同伴共享。 10.每一个老师都是学校的代言人。 11.成尚荣说,课改就是改课。 12.谁都喜欢喜欢自己的人,学生更是这样。 13.父爱则母敬,母敬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则万事兴。 14.家庭是关系学,学校也是关系学。 15.孩子怕你了解底细,所以去家访,家访很重要。 16.多读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著作。 17.赞赏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18.班级管理不要一人扛,而要大家帮。19.关注学生身体、心理、精神三个健康。 20.教学要做好全要素,备、教、改、辅、考。 21.所有的考试都是情境化命题,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22.差学生是你成长的平台,教学相长。23.做正确的事,更要正确地做事。 24.不要让学生折腾你,你要折腾学生,少讲,让学生讲。 25.绊脚石也是资源,变为垫脚石。 26.让学生提问,提问的来源是教材,教材要让学生读懂、读通、读透、读薄,命题唯一的公平就是教材,不是教辅。可以让学生用小纸条提问,学生互抽下课解答。 27.老师让学生爱上书,这个班就少出问题。 28.听课要有三听,听主体、媒体、载体。听学生的读说听写算,媒体要把传统和现代的相结合,载体要把社会大课堂,我们的小课堂,网络云课堂三者结合。没有黑板板书的优质课是不成功的,因为缺少了思维建构。 29.一定记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30.先做好该做的,再做想做的。 19日听完两场专家报告,20日是二小老师交流,通知我们今天不用再来培训。可看了培训安排,很期待,于是就申请蹭课。果不其然,培训很开眼界,刷新认知,也让身处人工智能时代的自己对教育更有危机感。 师校长做主题报告《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做教育》。最让人开眼界的是Sora软件竟然可以根据提供的文字生成相对应的视频,足足可以以假乱真。暑假远行内蒙及东北三省每每搜索景点,AI总是第一个弹出需要的资料,又快有准,初步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及变革。师校长的报告让我听得热血沸腾,Al时代的到来,谁不能自我革命,必将被时代淘汰。 师校长主要观点: 一、人工智能时代,作为教育者,我们得更新观念: 把孩子创造知识、探究世界的过程转变为今天的教和学的过程。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让孩子创造着长大,而不是让他长大了再创造。 培养学生适应变化并拥抱“不确定性”的态度、善于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勇于承担个人选择后果并履行他人和社会义务的责任感。 让课程目标始终聚焦于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可普遍迁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创新的教育模式。 1.教育应该创造更加宽松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2.在教育中要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有更高的追求,避免短期功利主义。 二、未来教师的四种角色 我们目前正处于日益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课程供给方式走向开放化,课程资源走向多样化,教育数据应用走向信息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多元化与个性化。按顾明远先生的说法,“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是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时代。知识的传播,知识的传授, 知识的理解,在人工智能技术面前已经不成为主要问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该如何做教师呢? 第一,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人生引导者。也可以说,教师就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人工智能技术将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播、理解与应用,许多技术型的教育问题可以通过程序化的设计解决。但是,必然会有一部分教育问题是依靠智能技术无法解决的,比如人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特别是情感问题。正如许多专家曾指出的,人工智能解决不了关于人的“温度”问题。因此,一名好的教师应该在建立教与学关系的过程中,在确立师与生角色的过程中,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人生的启迪者、心理的疏导者、情感的交流者。教师应该在人的情商发展方面体现出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一名教师应该具有对学生真诚的爱与人文的关怀,并且能够建立一种非常友善、平等、互敬的关系。技术越发达,物质条件越优越,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就越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果只会教书不会育人,只关注知识而不关注生命,就无法成为未来时代需要的好教师。 第二,教师应该成为创意课程者。这里所说的创意课程,是指具有教师个性特色的课程,是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一个学生在学习一门功课的时候,应该对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自主的、自由的选择。教师则会根据自己对于人的发展的理解,对于某门课程的理解,创新性地研发具有鲜明个性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和学习。未来,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会受到高度的重视与培养,要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更好地培养创造精神、创造意识、 综合实践能力,必然首先就要求教师具有这种创新能力。我们要善于把丰富的社会资源转化成教育资源,要善于整合跨学科的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个性化发展服务。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创新意识,是难以创造生动的、被学生喜爱的教育的。诚然,教师的职业是难以被取代的,将来被取代的不是教师职业,而是没有创新精神与创意课程的教师。 第三,教师应该成为魅力教育者。这样的教师,自身就蕴含教育的因素就是独特的课程资源,吸引着学习者。实践告诉我们,学生都渴望与有魅力的教师交往和交流。魅力就是教师的个性特征,没有教育个性也就难有教育魅力。 一个教师的魅力来自哪里呢?一是来自他独特的教学方式,二是来自他独到的学术研究,三是来自他高尚的师德,四是来自他丰富的人生素养。因此,未来的好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一个有德性的人,一个具有文化品位的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人。其中,富有哲学气质、人文情怀、艺术素养的教师将是大受学生欢迎的人。总之,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身上获得前进的动力,获得生活的希望,获得人生的追求,获得精神的愉悦。教师,应该是一个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精神成长的人,他是活在学生生命里的人。 第四,教师应该是自我变革者。既然教师是教会学生如何适应时代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要做这样的人;教师教育学生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自己首先就要成为这样的学习者。教师应该实现哪些方面的变革呢?其一,教育观念的变革。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价值应该追求什么,应该秉持怎样的育人理念,在这些方面,教师都应该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使自己的思想迈向现代化。现代化的“化”字,就是自我改造思想的过程。教师的育人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等,通过改造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其二教师应该积极地学习使用人工智能时代所提供的技术,用智能化的手段支持育人,改进教学方式。 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进步,能够更好地实现学情的认识与分析、知识的呈现与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其三,教师要主动提高专业素养,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和学校的存在方式,包括教学方式、组织方式、评价方式、交往方式、管理方式等。教师的不断变革,根本是为了适应人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自我变革的能力,就是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与保证,它应该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核心素养。 总之,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它对未来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自我变革、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让自身适应时代的需要,让教育推动时代的发展。 郭倩老师做了报告《立足新课标,聚焦KUD模式》。郭倩老师原是我三门峡市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一员,表现出色,被推荐到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她思维敏捷、做事利落,特别能吃苦特别肯钻研。她在侯校长的要求下,自己查阅大量资料,把数学中的优秀教学模式迁移到语文教学中来,给大家清晰讲解KUD模式是什么?怎么来用KUD梳理教学目标?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来日并不方长, 最快即刻启航。 生命仅此一次, 何不热辣滚烫。 很遗憾日程安排中的两位老师因事不能如期给我们培训,半天就结束了。 很期待李艳芳老师的《公共礼仪》,这内容对于一贯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自由随性的我是需要好好学习的;也很期待郑莉老师的《教育是什么》,说实在的,目前的教育使人有些找不着北,有时候很困惑很迷茫,真心想弄懂教育的真谛,以免误人子弟。 |
|
来自: 新用户6335X3HT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