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七情六欲是哪些吗?人类情感的起源和基础是什么?

 小播读书 2024-08-23 发布于广东

我们经常说:人有七情六欲,但是你知道是哪七情六欲吗?

通常我们认为七情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

而六欲是指:生、死、耳、目、口、鼻。

在我们的文化中,情感和欲望一般是分开讨论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而欲望是由于外在刺激而引发的。

比如荀子说:“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 人的本性是天然就有的,本性来自于天性;人的情感是本性的表现,而人的欲望是情感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

荀子非常简洁地阐释了:本性、情感、欲望的关系。

在西方哲学里面,很多哲学家也对情感和欲望有过精彩的论述,笛卡尔就提出了人的六种基本情感:好奇、爱、恨、悲、喜和欲。

笛卡尔强调情感由我们内部的生命精气的运动所引起、维持和加强。

生命精气这个是16,17世纪哲学和生理学的术语,它指我们身体中的一种具有生命活力的精细物质,非常类似于我们中国哲学里所说的“元气”。

笛卡尔强调情感不仅是身体生命精气所产生的,而且强调心灵的意志,也就是理性,对情感的控制和指导作用。

后来霍布斯也提出了人的七种基本情感:冲动、欲望、爱、恨、憎避、喜和悲。

在《利维坦》中,霍布斯指出:情感是指一种以想象为其内部起点的自主运动,霍布斯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机械论者,他对伦理哲学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把情感和物理运动结合起来,霍布斯认为,有的运动是由于外力引起的,而有的运动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情感的起点他称之为:努力。

这里的努力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刻苦努力的意思,努力是一种自然事物力求自我保存的自然倾向,是一种自然冲动,他说就像石头受到自然冲动所支配,而向下运动一样,有生命的生物,也受自然冲动所支配,而力求保存自身的存在,这种冲动就是努力。

当然,自然事物有自我保持的自然倾向这个思想,也并非霍布斯首创的,中世纪哲学家阿奎那说每一个自然事物都欲求自我保持。

哲学家司各脱也说:每一个自然事物都有一种欲想继续存在的自然欲望。

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哲学家,他们就提出:动物的首要冲动,就是自我保持。而斯多葛学派有这样的观点,是继承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逍遥学派的思想:每一个自然有机体都力求成为它自身的保护者。

其实不仅在西方,其实在我国古代道家思想中也认为,万物并不为其他目的而存在,而是自然而然地存在着,万物唯一的目的就是保持自身存在。

老子说:道法自然。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都体现了万物自然存在的本性,只是不同的哲学家把这种自然本性定义为不同的概念。

霍布斯把情感简单地概括为,身体内的一种由努力而引起的自主运动,霍布斯把努力作为人类情感的起点,这种思想影响到了后来的斯宾诺莎,斯宾诺莎也讲人类情感的基础建立在努力上,并且提出了人类三种基本的情感:欲望、快乐和痛苦。

那斯宾诺莎是如何论述人类情感的起源和基础的呢?

前面我们介绍了,斯宾诺莎认为,人的本性中都有保持自身存在的努力,这种努力与心灵相联系就是意志,这种努力与身体和心灵同时联系就是冲动,而欲望是对冲动的自觉或者意识。

因此斯宾诺莎提出了人类情感基础:努力或者冲动。斯宾诺莎说,冲动不是别的,而是人的本质之自身,从人的本质自身必然性中,产生足以保持他自己的东西,因而他就被决定去做那些事情。

人的冲动有两个方面的表象:这种冲动表现在身体方面,就是身体的冲动,比如运动、食欲、排泄等。

这种冲动表现为心灵方面,就是心灵的冲动,心灵的冲动就是欲望,也就是心灵对身体冲动的意识。

那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斯宾诺莎给情感下了一个定义,他说:我把情感理解为,使身体的活动力量得以增加或者减少、促进或者阻碍身体的情状,以及这些情状的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情感,情状和观念是有区别的。

斯宾诺莎认为,情感是一种个别样态,这种样态在广延属性里表现为身体的情状;这种样态在思想属性里表现为身体的观念。

所以,斯宾诺莎的情感是:生理的情状和心理的观念的统一。

这个思想其实很关键,斯宾诺莎突破了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思想,把身体和心灵,把心灵的情状和心灵的观念结合起来。

斯宾诺莎认为,心灵可以意识到自身情状的变化,从较大的完满性过渡到较小的完满性,就会产生痛苦的观念;从较小的完满性过渡到较大的完满性,就会产生快乐的观念。

所以,快乐和痛苦是心灵的一种观念,是对自身情状完满性的一种意识。

而这里的完满性就是指人的现实性,那什么是人的现实性呢?

斯宾诺莎指出:所谓较大的完满,是指增加或促进了,人保持自己存在的努力;所谓较小的完满,就是减少或者妨碍了,人保持自身存在的努力。

所以,斯宾诺莎说:“快乐与痛苦就是足以增加或减少、促进或妨碍一个人保持他自己存在的力量或努力的情感。

而所谓保持他自己的存在的努力,就其同时与心灵和身体相关联而言,即是冲动和欲望。

所以快乐与痛苦即是指为外因所决定而增加或减少、促进或妨碍的冲动与欲望而言,这就是说,快乐与痛苦即是一个人的本质自身。

因此,斯宾诺莎认为,欲望、快乐、痛苦、都是人的本质的基本成分,因为,它们都是以努力或者冲动为基础的。

这里斯宾诺莎的观点不太好理解,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我现在很饿,快要饿死了,我现在就产生了吃饭的冲动和欲望,这个时候吃饭就会带来快乐,因此吃饭可以促进自身的存在;而这个时候,有人阻止我吃饭,我就会产生痛苦,因为限制了我保持自身存在的努力。

这里的快乐和痛苦不是一直生理的反应,而心灵是对生理情状的意识或者评价,前面我们说了,心灵可以意识到自身情状的变化,从较大的完满性过渡到较小的完满性就会产生痛苦的观念;从较小的完满性过渡到较大的完满性,就会产生快乐的观念。

所以,在斯宾诺莎看来,痛苦是人类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被动反应,当我们求存的冲动和努力受到了阻碍,那么我们就感到痛苦,当我们求存的冲动和努力没有受到阻碍,那么我们就感觉到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