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炎炎夏日,又累又热,拔麻人的日常:一份对土地的深情与执着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4-08-23 发布于河北

文/任付珍

曾经的路罗川、浆水镇的枣园、龙泉寺乡西上庄和近邻沙河市禅房乡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种上几分地的麻,靠卖麻解决生活里的油盐酱醋问题。

我们这里的麻叫白线麻,传说曾经是以前顺德府的进贡用品。

这个贡品麻的真正产地,就是我们城计头乡麦地湾村西头的一块4分地。

这块地产出的麻皮又白又有韧劲儿,为皇宫大内用来纳鞋底、纺绳的专用品。

那年代,不论是在武安市的焦寺、阳邑、邑城镇,沙河市的渡口、牛人口、柴关,还是信都区的兴繁岭、贾乡等地集日庙会上,见到卖麻的别打听,准都是城计头乡麦地湾的,说明麦地湾村的线麻就是那是的走红品牌。

线麻是制作绳索、纳鞋底的原料,那会儿没有塑料皮子,捆绑东西全靠麻绳。

尤其是谁家娶了新媳妇,头一年光是纳鞋底就需要这个白线麻一二十斤。

当时盖房子搭脚手架,需要绳子来绑架子,用的绳子则需要青麻纺织的,所以,那年代种麻的经济效益比较高,各村个生产队的主要收入就是卖麻,以此来扩大生产。

线麻是生长期限最短的经济作物,割完麦子就要赶紧播种。

种麻有不少讲究,关键要把握住几个重点:一是麻籽不能本地的麻籽,麻秸秆长不高,出不出来麻皮,所以必须到武安市活水乡前、后河渠一带购买。

二是麦茬割得要低,高了不利于拉沟和掩埋,不好养种。

三是立马浇水洇地,早上洇地中午趁墒种,因为麻籽是带壳的,墒情赖了不好出苗。

四是麻籽1亩地的播种量是4斤,多了出苗太稠不好间苗,少了出一些粗麻杆子,折不成均匀的麻皮子,必须找有经验的老把式进行播种,也就是必须让行家给撒麻籽,特别是中午再热也得种,不能错过播种时机。

五是使用肥料要早,过迟了肥料劲消儿耗不了,到成熟时不能成金黄色,再沤制也是发青的麻杆。

最后重要的是还得找人看麻地,不然,成群结队的麻雀就会叼吃刚出芽的小麻壳儿,保不住苗那就完了。

在种植麻上至今还有人常提这么一件事,“李老头种麻,你们不知道早点没有麻籽了,怪谁。”传言说,曾有一位老把式被邀请给人家撒麻籽时,撒着撒着,不料一不注意脱手了,剩下一沟没有了麻籽了。

当时,他也不好意思说,怕被人笑话她没材料,所以,等苗出来,主家一看麻苗寥寥无几,就去问老把式咋回事?他淡淡地说,早没有麻籽啦!

待麻出全苗了,此后还要经过间麻、浇水和防备刮风倒伏,忙忙碌碌一段时间,终于到了立秋后一周,麻花扬粉,麻杆成了金黄色了,这就可以收获了,也就开始拔麻。

拔完麻还要种植一季蔓菁,也叫“麻茬菜”。这是截止处暑中的最后的材料,所以有农谚:处暑不种菜。

虽然已经立秋,但还在末伏,秋老虎依旧让人受不了,天气依然闷热,太阳仍然火辣辣。

但此时,进入麻地干活,还得穿长袖衣服,因为麻叶上有一种叫刺娥(我们这里叫“不解”)的害虫,胳膊上一挨着它的毛,就刺痛难忍,霎时间就起一大片大疙瘩,火辣辣地疼,可比马蜂蛰着还厉害,过了好几天了,还是一挨着就痛得呲牙咧嘴。

拔麻开始了,几位削麻的壮劳力负责削麻叶,弱劳力、妇女则拔地里的杂草、拐麻(折倒的麻)、小麻。放置麻也有讲究,每拔两次为一个把,放置时要抖开成分散型,便于削麻时不用重新散开。

每摞为13把,捆成一个麻捆。削麻的工具叫麻燕刀,近似于宝剑,非常锋利。

削麻的人手臂必须有劲儿,个子不能太矮,高个子人抓起一把青麻,三四下就能把麻叶削掉而不伤麻身,弄完一个成伞状撒开脱水分,也有的到沤麻坑跟前才散开,不管时间到啥时候,迟早得弄清,拔麻搭晌不为稀罕。小青麻拿回家,直接晾晒就行。

沤麻是关系,也是麻皮好赖的重点。事先将麻池里的杂物清理,用水涮净,麻也晒了一个晌午,水分也降得差不多,就可以装池了。

一般的麻池能装60多个麻捆,放入池子时,要注意根部和梢部相互掉头装,最上面放置拐麻和麻瓤团,压上大石头防备发酵漂起来,然后注入清水。

只要石头不翻沉,不脱水就不用管,等到一天半,也就是36个小时后,需要经常查看,水面不再冒泡,折一根麻的皮能顺利到头就为熟麻,叫人赶紧捞出来。不论大晌午,还是深更半夜,都不能拖延。

我们村里还就是有这个事,一位老汉好拾牲口粪,让他起早去看麻熟了没有,可看到路上粪多就一路拾起粪来,足足耽误一个钟。

可想起来急急忙忙到沤麻坑,麻也熟得太过了,麻皮都自动脱落了。

这样的麻的价值不打了,一家人都埋怨他,直到现在还有人当笑话,不断提起此事。

晒麻需要没有草的地方,每捆晒两摊,中午时分翻一次,天气好的话,赶黑就能收起来,第二天还有别人占用地方呢。

如果天气不好,晒的不够白,第二天也没有人占用地方就再晒一天,这样晒出麻白白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