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玫导演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了,我还没有去看,原因出在“金玉良缘”四个字上,原书就没有“金玉良缘”而是“金玉良姻”或者“金玉姻缘”。别小看这一字之差,意思差了很多。 木石前盟,决口不提姻缘,注定有缘无分。 金玉良姻,有姻没有缘,注定劳燕分飞。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在名字上的偏差,我觉得是个遗憾。 但我的观点不是批评。《红楼梦》就像一道丰富的食材,谁都可以去理解和创作。小吃部的厨师做起来是一个滋味,米其林大厨做起来又是一个滋味。要有越来越多的“厨师”敢于去做这道“食材”,才能体现经典的价值。 最近常有一些评论推送给我,有褒有贬,我觉得都很客观。电影是大众消费娱乐。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不看。好看就夸,不好看就批评,本就是买卖双方的意愿和消费的附加值。 电影《红楼梦》既然是一道“菜”,就要允许别人花钱去品评。喜欢的赞,不喜欢的贬,正常现象。 但是,对于有些声音张口就是糟蹋经典,没有老版滋味不如不拍,“这玩意拍出来如何如何”,“牵强附会”,“狗尾续貂”,甚至是攻击创作者等行为和观点,我并不苟同。 《红楼梦》既是一道丰富食材,就要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去创作和解读。对与错是个人理解或水平体现。一道食材能做出无数的味道,喜不喜欢是个人主观。不能任由食材放在那等着腐烂,谁也不敢去碰。 《红楼梦》不是神话,也不需要过度神话。八七版电视剧是经典,不影响后人再创作和演绎。舞剧《红楼梦》是经典,更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去创作更新的《红楼梦》。戏剧舞台上的《红楼梦》也让人喜闻乐见,就要百花齐放。 “不让人说话”“不让人碰”的经典,总有一天会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那样,被动的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那才是文化和文明的悲剧。 我相信所有喜欢《红楼梦》的人,初衷都是好的。但那些不允许别人再创作的观点和立场不好。 哪怕这一次不好,谁敢说未来不会更好?动辄经典难超越,与当年动辄搬出“祖宗家法”何异? 都不敢去创作,又谈何超越? 想看的自会买票去看,不想看的也根本不看。拍的好不好,创作者自己负责。 尊重所有创作者,无论赞美还是批评。都不能以扼杀后来创作之路为代价。《红楼梦》不神话,谁都可以去创作和演绎。 请帮忙点击“在看、点赞、收藏、转发”,您的赞赏,是最大的认可 |
|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