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艺术2000年》笔记11:李成山水画的意境与空间惆怅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4-08-23 发布于湖北
2023-04-16 08:59·常思勇


感悟常识 2023-04-16 08:49 发表于陕西

耻于做画家的山水高手李成

李成是五代宋初的一个伟大的山水画家。北宋认为他的山水古今第一,宋代山水画三大家之首,开启了一个延绵千年影响深远的画派。

李成是唐朝皇室后裔,祖父李鼎在晚唐时曾经做过苏州刺史,不久天下大乱,全家搬到山东营丘。到了他这一代,家境已经没落。

不过毕竟是世家子弟,李成受过很好的教育,满腹经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幸的是一直仕途失意。

尽管李成的山水画极好,但对于外界总把他当做杰出的画师,他自己很不高兴。因为对李成而言,之所以醉心于山水画,仅只是因为不得志。

当时有一个姓孙的有钱人听说李成画得好,就写信招聘他做画师,李成很气愤,说自古四民不相杂,我本是儒生,虽然游心艺事,只为自己高兴,却被人当做工。

也正是因为长久不得志,李成最终醉死在客舍。李成死后,名声直线上升,在宋初就成为山水画开宗立派的殿堂级人物。

李成的儿子很争气,做了不小的官。因为父亲生前以沦为画师为耻,所以儿子不惜高价,回收李成的画。到了北宋晚期,李成山水画更加稀少,大鉴赏家米芾生平所见真迹也不过二三幅。现在连真迹也没了,只有两三幅临本。

平远山水里的空间惆怅

宋人说李成的平远山水“近视有千里之远”,意思是李成的画,凑到面前看都还觉得相隔千里。这是什么感觉呢?

没有真迹,我们可以通过挂在李成名下的《乔松平远图》来感受。近景松树占了画面左半边,右半边是平原和远山。就是占了画面一半的远景让宋人感觉到李成山水“近视有千里之远”。

《乔松平远图》

也可以从挂在李成名下的《寒林平野图》来感受,画中的那份萧瑟和清旷,画面上近景长松亭亭,古柏苍虬,老根蟠卧,远处山峦绵亘,溪流迂回,空气中烟霭迷蒙,一派萧森景象。画中松树用墨极为清淡,松干枯瘦、多节,作节处不用墨圈,下一大点,整个树身以淡墨通过,树身显得格外中空灵秀挺拔。

《寒林平野图》

还可以从李成的《寒林骑驴图》来感受,画中一文人骑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随。画上古松有凌云之意,间以枯树寒溪,颇富意趣。老松勾皴兼用,刻画细腻,笔势苍劲。山石仅侧面作皴,上部留白并以白色略加渲染,表现出白雪覆盖的效果。画面气象萧瑟 ,境界幽深。

《寒林骑驴图》

而李成的《读碑窠石图》不仅让你感受到空间的惆怅,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那萧瑟、荒寒之境。画面中土坡用笔卷动如风,用墨清淡雅致;枯木用笔中峰勾勒,寒木风骨,平正势奇,枯枝多变,壮如屈铁。

《读碑窠石图》

整幅画面不是常见的北派山水的高山大川,而是似乎截取山脚一隅:稀疏山石上寥寥生出几株枯木,枝爪虬曲劲拔,恣意伸展,是典型的李氏蟹爪枝的画法;古木掩映中是一块赑屃所背负的石碑,碑前一个老人骑于马上静静凝视碑文,旁有一童子执杖侧立;画面苍凉悠远,似在有限的空间中带给人以无限时间空间的想象。

高远山水里的纵深

除了平远,李成也画深远山水和高远山水,深远尤其出色。他喜欢设计纵深的空间,例如《晴岚萧寺图》,前景开出一个纵深空间。这个纵深空间,由空空的水面,两边相对而出的山脚、后面交错的山岗构成。高远主山也是曲折往后退,越来越远。

《晴岚萧寺图》

再比如《群峰霁雪图》,也是在前景两侧开出纵深的空间,表现山高雪密瀑布寒泉,冈阜一亭翼然。通过用淡墨涂抹,所作雪景,峰峦林层,凡烟支变灭,水石幽涧,树木萧森,山川险易,莫不曲尽其妙。

《群峰霁雪图》

再比如李成的《茂林远岫图》。

茂林远岫图-全卷

近景,丛林苍翠,溪流从山谷间缓缓流下,顺着溪流往后,目光可以一直延续千里,画面的深度和远度瞬间被拉大;在河岸的两边,近处的山石间,隐隐约约可见一排排错落有序的房屋群,不远处正在打鱼的渔民,往来不断的行人车马,一片生活的气息。

茂林远岫图-左边局部

中景,峰峦叠翠,郁郁葱葱,画者用胡焦点来表现葱郁的树林环抱山峰,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气息,虚实相生的用笔,又体现了一种云气环绕的视觉效果,仿佛是夏日的清晨,林间还有些凉意,却被刚升起的太阳一照,雾气蒸腾,环绕山间。

茂林远岫图-中间局部

远处,画者用虚笔,淡墨来表现深度,平远的纵深感,并没有在刻画上面下太多的功夫,而是以实衬虚,用刻画前面的近中景来拉长观者的视野,再现他的所见之景。

茂林远岫图-右边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