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跟上我都不晓得上次看到哪了。先更五、七两期,第六期《山伯临终》先不放,回头我找找录音。大家要看当然Z视界都能看得到,我只是有话要说才会更啦。 Z视界的这个系列蛮好的。当然老虎也讲的蛮好的。主打就是一个破光圈。自个动手拆,把小戏迷心头存着的偶像光环全去掉。 她讲她母亲是一贯的,甚至养成习惯了。这也是没奈何的事情。估计没有哪一次采访会不提到她母亲的。 但她爱她母亲。有一次是啥,收学生吗?我忘了,就她带了几个学生上的电台,说着说着就说起小时候光景,她说看她母亲的日记,有一回她回上海探望女儿,长远未见,心甚忐忑,带点什么回去好呢?巧克力,女儿爱吃甜的……具体的话我当然复述不出来,但是听着她的声音就忽然神采飞扬起来,充满了热切。快六十年了,这份热切和爱始终都在。 她讲她母亲最好的一次,是在竺韵知音会的一次讲座上。比较私人,她就跟个老教师一样坐讲台上,回忆当初,讲得特别好。我要到了密码才看到的,看得极其快乐,就把录音整了份文字。因为当时刚写完竺水招五六十年代那个系列,觉得密度未免过高,就搁了阵。 等到想要上传公众号了,这一份文字稿不见了,把电脑物理翻身都没用==找不着就是找不着了。录像本来就是有密码的,我也找不着了。 这篇稿子丢了太可惜,真的是一篇最棒最棒的回忆散文。她讲得太好了。生动又搞笑,而且深谙文艺创作精髓。 简单而言,就是怎么可以更传神的描摩出她母亲情状,她就怎么来。 叙述过程里几乎不正面讲她母亲,都通过别人的言行来烘托。特别是当她自己出现在画面里时,她就拼命的自黑,然后反衬她母亲。 别人、自己说话、举止,绘声绘色,感情投入,现场表演;到她母亲,不涉言行,即便有一二言辞,也都旁白,局外人视角。 那什么欲扬先抑啦,衬托烘托啦,夸张讽刺啦,借景抒情啦,老虎在那次讲座里全用上了。 提一点点我还能记住的。 竺水招为什么会从香港回家?因为她想家啊,孕反,每天吵着要吃家乡的臭豆腐什么的(这个我那会就没听懂,说是嵊州的一些小吃,特产),用人也要用绍兴的阿姨。天天zuo,就zuo回来了 【我们严肃点讲,她讲私人理由是可以的,但也不能作为全部的理由。这就是生活性叙述和历史成因的差别。竺水招从离开到回来都是很突然的,她离开连戚雅仙都说“意外”,回来嘛,似乎有些心结要消除了才会回来,而且当时艺人,比如尹桂芳、四响档都回来了,所以有一个原因肯定还是,她想演戏啊,在香港不能提供这土壤。】 竺水招生产的时候,越剧界轰动,大家跑去看她女儿。眼看着一个小蜡烛包特别宝贝地抱出来,冬天包得严严实实,一层一层满怀喜悦掀开来,众人围着屏心静气看,猛地听见一嗓子:竺水招格囡哪能噶难看?世界第一嘞!众再默。虎妈瞄了瞄:芳华剧团的茅胜奎。 【茅胜奎:芳华大花脸,初代梁如龙。前些年芳华团庆,老太太听说她去了,一路闯到后台:伢格囡来搭剌里?(我的囡在哪里?)活脱脱贾母见林黛玉】 【另,她这个还真没夸张。我记得蒋鸿鳌说起这事,也马上就眉花眼笑,一顿输出——内容和茅胜奎一样一样的。她就这么被ee们起哄着长大的哈哈哈哈哈。】 竺水招去了南京,很少有机会见女儿。想坏了。有一回到常州演出,距离上海近一些,赶紧让人到上海去接女儿过来。竺小招一到,沸腾了,前面一直轰闹到后面:竺团长快来看,来了个祖宗! 原来刘家大小姐在家,还用半新不旧的传统方式养着。头发梳得一根不乱,露个大脑门,身上的衣服也穿老式的(这个我实在记不住了,大致就是小孩儿已经穿上特别正式、老气横秋的衣服了,你们自个看图,我觉得还好呀,大脑门是有的😊)。 她跟剧团氛围也格格不入。说话永远细声细气,举止行为很”特别“。大家一起吃,碗筷上桌,”偏劳“,吃完了,”慢用“。礼貌周到,文笃笃,阴个个。 【我也记得不大准确了,”慢用“肯定对,第一个不对。就看日剧,吃饭前都要说一个”我开动啦“,吃完了说啥来着,也忘了。就是那种礼仪。其实我看日剧觉得这个礼仪是好的,是我们丢了而已。】 竺水招见此,就开始发愁。她不要太”艰苦朴素“,觉得糟了,女儿养歪了。而且女儿娇滴滴的,还容易生病。她愁得不得了。经常说女儿,”娇骄二气“怎么办啊? 【于是走上了真正虎妈之路。可能说想女儿来南京,学戏,也是想她戒掉”娇骄二气“。在那个时代,娇气的娃儿是没法立足的。竺水招的顾虑是有原因的。嗯,到了今天,老虎同志瞧着年轻人就来一句:你不能吃苦。】 这个在日记上也见过,那会竺水招在无锡疗养(好象是),听说女儿下乡演出,满怀欣慰地写:我的女儿,”娇骄“二气戒掉了。 【她是很清楚当年下乡演出有多苦的——远非如今可比。】 列位看官,看我现在写不太好笑是吧。但我最初那篇文章写得很成功,主要竺小招说得成功,凡事可一不可再,再也找不回那种味道了。 我认为她说得好,主要在这一大篇整个过程中,她几乎不会正面说她母亲,主要是完全不带形容,什么漂亮啊,脾气好啊,大名角啊,只字不提,(就算刚开始讲她母亲整天闹着回家也绝不正面形容,)但几乎都通过自黑和群体烘托的方式来完成了。然而竺水招的形象就在这样的侧面叙述中完整地立了起来。 这就是艺术家塑造人物,抓取人物个性的能力超强。 如此大量白描,港真,想到了海明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