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静经》

 zhangshoug 2024-08-25 发布于浙江

读《清静经》,你知道其中的关键字是哪一个吗?

云修行 2024年08月25日 09:39 山东       土豆微信         

图片

白云仙院

此时正是修行时!关注白云仙院,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

公众号

1

翻开“玄门功课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以全书第一篇经文的位置,成为诸多修道人日诵的重要经典之一。

之所以把其放在第一篇经典的位置,概有几个原因:

一是这篇经典浅显易懂,同时又内涵深奥,适合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去学读。

其二,《清静经》中叙述的“清静”的主题,不仅是本篇经文的主旨,更是与道祖提到的无为、自然、去奢去欲等等道门的基本主张和修行理念是相符的。

因此,《清静经》就不仅仅只是一篇可以作为早坛功课经去诵读的经典,它更是大众了解道门的入门经典,同时还是对人们具体的修行具有深远意义的经典。

图片

2

《清静经》的文本内容并不长,全文只有寥寥数百字,人们在读本经的时候,往往从经文的题目上就可以悟出主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意思是指,本经传的是太上道祖的大道妙义,其要义就在于“常清静”三个字。

世人皆知“清静”,却往往忽略了更加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常。

所谓常,有三个层级的解释,经常,平常,恒常。这是说,道门的修行要以清静为入手的根底,不论面对什么事情,都要能经常保持清静心,进而把每一个经常都变成平常,将平常变成恒常,从而不论是在面对忧思悲恐惊何种情态的时候,心中都是清静的,都不会被外缘而扰乱内在的修行。

其实在这里,已经为我们的修行指出了非常明确的步骤:

第一,修行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烦恼心。

虽然道门修行讲清静,但我们都知道,人既然生活在这个世界,有了这眼耳鼻舌身意,就必然会产生欲望。

道祖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为了维持活着的生理状态,甚至为了要活出更好的生命质量而有所追求,从外在的形式上看,这是一种有为的状态,是一种欲求,然而,有为就一定是和无为违背的吗?欲望就一定是和清静违背的吗?很显然,不能这样武断地去进行划分。

我们在谈论清静之前,必然要先意识到一个问题,“让我们不清静的烦恼是怎么来的?”找到源头,才能找到下手修行之处。

关于烦恼的答案,其实我们各自心里都有明确的结果,那就是自己想要的和自己现有的不匹配、自己能得到的和自己想得到的不匹配,因贪因着,所以欲求横生,但又因为这个欲望一时间难以实现,所以才烦恼不已,清静难求。

因此,在谈论修行之前,我们要先意识到自己本身是一个不清静的烦恼之人,所以才要去修。

如果忽略了这个本相,甚至还有些人会妄以神仙之体自居,错把假象当了真,此时需要的则是破妄,将我们自己妄想出来的状态破掉,从而见得本真是什么。

不论这个本真有多么不好,只有见到了真实,知道自己也是有烦恼的,并且知道自己的烦恼是怎么来的,在此基础上才好求清静。

第二,我们在灭烦恼心的时候,常常会有反复,这正是修行的过程。

关于世俗之七情六欲的烦恼,我们常常可以清楚地认知。于是在受了祖师教化后,便要将以《常清静经》为代表的诸多经文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道经中有一句话叫“信受奉行”,是说我们不但要信奉经文的妙义,还要懂得能把经文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此一来才是功行双修。

图片

3

但是此时面临的问题是,道理往往人都懂,但在具体去应用的时候却常常会做不到,如今天起了烦恼,马上就想要用清静心来灭烦恼,然而灭了一时的烦恼,烦恼的根却没有灭。

于是就会出现烦恼心生、清静心灭,清静心生、烦恼心灭的结果,生生灭灭,一直在循环轮转。

我们说轮回,并不一定非要是前世今生的轮回,这心念上的一个生灭就是轮回,如果此身始终在烦恼和清静的轮回中流转,很多人又会因为自己的无法跳出而产生新的烦恼,这时,则要以“常”之经常来疏导了。

我们首先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有烦恼的,进一步要意识到每个人的烦恼是会反复的,念头升起来了,我们通过修行可以让它及时灭下去,再生再灭。

如此累积,逐渐去达到一个念头未生时我们已经可以提前预知而提前辅以清静的道理,于是经常就会走向平常,当清静已经是我们最平常的状态,再到下一步,只需要将某些或因特殊或因意外的事情导致的烦恼心处理掉,从自己最平常的状态中悟出道的理、道的真,那么此时的平常就即将跃升为恒常。

由此一来,“常清静”三个字便是得道之梯航。“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要实现道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清静经 (恭诵)黄帅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全文图片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仙;中士修之,南宫列官;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本文作者:道教之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