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毛选》,学会“矛盾分析法”,走遍天下都不怕

 生活哲理与健康 2024-08-25 发布于广东

教员说:“事物矛盾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以矛盾为基本观点去观察分析事物,就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更快地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呢?

当然可以。

矛盾分析法,顾名思义,其核心就是以矛盾为基本观点去观察分析事物,其目的是“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引号部分出自《实践论》)

学会矛盾分析法,走遍天下都不怕!

大家没听过没关系,不会用也没关系,《毛选》中不少文章就是教员运用矛盾分析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典型案例,这可是手把手的实案教学。

1

在我党历史上两次生死攸关的重要节点,教员两次运用矛盾分析法实现破局,为迷茫中的我们指明了出路。

第一次解决的问题是“中国的红色zq为什么能够存在?”

当年,初到井冈山,人少枪少,四面围困,“红旗还能打多久”、“事业到底有没有前途”,这是大家共同的疑问!

教员给出的答案是,军阀之间矛盾重重,其地盘结合部,就是我们最广阔的生存空间!

从来没有人从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员是独一人。

后来历史的发展印证了教员的判断,所以大家看,我们的根据地多在几省的结合处,军阀统治的薄弱处,比如湘赣边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赣南闽西根据地。。。

长征之中,各地军阀连同老蒋皆各有算盘,老蒋想的是一石二鸟,既消灭我们,也顺手解决地方实力派,但地方实力派也不傻,你看白崇禧就说“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更甚”,主打一个貌合神离。事实一次次印证,“对手的内部矛盾,就是我们生存发展壮大的生存空间”。这是土地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条规律。

第二次解决的问题是“红军到达陕北后如何破局?”

长征结束,并不意味着苦难结束,而意味着新的巨大的挑战刚刚开始。

陕北土地贫瘠,人烟稀少,物资匮乏,外部强敌环伺,红军随时又被包围消灭的危险!

教员给出的答案是,抓住彼时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一形势变化,响应民众抗日需求,分化瓦解老蒋,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1935年,中日签订何梅协定,又丢掉华北。

面对国家危亡的时刻,我党适时喊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招。

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既可以挽救民族危亡,也可以缓解红军初到陕北严峻的斗争形势,更可以响应群众抗日呼声,从而争取更多群众,以壮大自身力量。

初到陕北时,红军只有2万,抗战结束时,我党掌握的力量已经超过120万。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就是顺应民心,抓住了主要矛盾。

两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员两次运用矛盾分析法准确判断形势,顺势而为,对保存、发展、壮大我党我军力量可谓居功至伟。

2

面对同样的客观事实,为什么其他人不是左倾就是右倾,不是投降就是逃跑,不是关门主义就是尾巴主义,而教员总能够入木三分、一针见血、抓住要害?

无他,矛盾分析法!

下面我们来抽丝剥茧,试着还原一下教员运用矛盾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①调查研究,发现诸多矛盾!

如何分析外部形势(包括分析一切事物),其实并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东西,教员首先看到的是一对对矛盾。

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教员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人民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新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自立自强之间的矛盾。。。

当然,这一系列的矛盾不是教员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来源于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初加工!

当你能够把纷繁复杂的事物以矛盾的概念代入,你就开始趋近于本质。

②多对矛盾存在时,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本质)

教员说,什么是本质,本质就是事物的主要矛盾!

井冈山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侵略中国的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决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这个主要矛盾又主要表现为其代理人——军阀之间的斗争。

“中国内部各派军阀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着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和斗争。故只要各国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状况存在,各派军阀就无论如何不能妥协,所有的妥协都是暂时的。”(《中国的红色zq为什么能够存在》)

只要这个矛盾长期存在,中国的革命事业就必定会有生存空间。

而到达延安后,各方面矛盾发生了变化,中日之间的矛盾已经发展为主要矛盾,国内的阶级矛盾、党派矛盾则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主要任务也随之调整变化,十年恩怨也暂时放下。

所以,大家看明白了吗,我们的事业从土地革命阶段调整到抗战阶段,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而老蒋最开始没有注意到主要矛盾的变化,还是搞“攘外必先安内”那一套,那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了!

③抓住主要矛盾之后怎么办?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对立统一)

对于复杂事物,抓住了主要矛盾,还要兼顾次要矛盾。

延安时,中日矛盾是主要矛盾,但阶级矛盾、各军阀之间的矛盾等次要矛盾并没有消失,还要一并考虑。

这就决定了,我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一开始就是既团结又斗争的,团结是目的,斗争是手段。

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陈独秀只看到了团结,没有看到斗争,结果等来的就是蒋汪之流的背叛。

对于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方面,还要关照次要方面。

抗战时,中日矛盾是主要矛盾,但矛盾着的中日两方面并非一半对一半,处于对等地位。

这其中,战略防御时,日本是主要方面,中国是次要方面。

战略相持时,两者居于同等地位。

战略反攻时,中国是主要方面,日本是次要方面。

重点关注主要方面,兼顾次要方面,才能制定出最合适的策略!

大家可能有疑问了,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兼顾次要矛盾;既要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兼顾次要方面。(两点论)

那不又变成了胡子眉毛一把抓了吗?

当然不是!因为抓的程度不一样,消耗的时间精力能量不一样!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本质上是因为主次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与两点本身也是辩证统一的,离开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就不复存在了)

比如建国前,教员人生的主要矛盾就是革命斗争,他讲文艺工作(次要矛盾)是为了革命斗争,他讲统一战线(次要矛盾)是为了革命斗争,他讲经济工作(次要矛盾)是为了革命斗争。。。兼顾次要矛盾,并不是主次不分,平均用力,而是在主要矛盾的带领下去抓次要矛盾。

④如何认识具体的单一矛盾?通过普遍,认识特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在分析具体矛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生活中每一对矛盾,每一个问题,都是共性+个性的统一。

通过普遍真理入门,去认识事物的特点。根据特点,针对性采取对策。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通过马列普遍真理入门,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比如,一切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

忽视矛盾的普遍性,只抓特殊性,就是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就是否认学习、经验的意义。忽视特殊性,只看普遍性,就是否认事物的差别。

3

小结一下。

在笔者看来,要想将矛盾分析法学以致用,最核心的无非是把握好以下四步。

①调查研究,发现矛盾。

②分析多对矛盾时,尽全力抓住主要矛盾,并注意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捉住主要矛盾是矛盾分析法的关键)

③分析一对矛盾时,注意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务必把握特点。(抓住矛盾特点是矛盾分析法的核心)

④牢记对立统一无处不在,不仅包括外部事物,甚至包括矛盾分析法本身,其内部方法论之间也是对立统一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