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版实务 |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图书印装质量管理和提升路径

 出版与印刷 2024-08-26 发布于上海

核心观点

  • 图书印装质量管理是出版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下,提升图书印装质量,成为广大出版单位管理者和从业者关心的重要命题。文章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流程规范、原材料管理、承印企业选择和考核、质检环节设置等方面综合阐述图书印装质量提升路径。

  • 出版单位图书印装质量负责部门,除了在招聘时要选择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学科背景的人才外,更重要的是要持续不断地组织从业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培训方式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含图书印装的工艺及流程、印刷材料及适性、印刷质量控制及检测手段等。

  •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出版企业健康有效运行的保障。出版单位印制管理部门要有明确的部门职责,印制业务人员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要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本单位的质量标准、制定各环节的工作细则;同时,还要建立印装质量奖惩制度。

  • 图书印制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从付印清样核对到装订入库,整个过程需要反复沟通、核对,确认诸多细节。流程的规范才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顺利执行,不出现问题。

  • 出版单位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原材料质量管理体制,包括供应商准入、原材料选择、质量监测等。供应商准入可以从产品质量评价和供应商自身评价两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在选择原材料时应根据图书的类别和个性化需求,选择合适的纸张;质量监测方面,应定期与合作印厂进行纸张使用情况调研,了解纸张常见的质量问题,掌握纸张的质量情况,及时退换货、更换供应商,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

  • 承印企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出版单位通常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合作印厂。选择承印企业后,应制定评价标准,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建立考核机制,对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出版单位的承印企业准入评价标准制定参考项目包括规模效应、资质荣誉、技术装备、服务水平、相关业绩等。

  • 通过科学严密的质检工作,可实时掌握出版单位图书印装质量的情况和承印企业的加工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出版单位应根据图书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分别在印前、印中、印后设置质检环节。

题目 |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图书印装质量管理和提升路径

来源 | 《出版与印刷》2024年第3期

作者 | 李汝星

作者单位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Doi | 10.19619/j.issn.1007-1938.2024.00.033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

李汝星.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图书印装质量管理和提升路径[J].出版与印刷,2024(3):97-102.

摘要 | 探讨图书印装质量管理和提升的路径,以促进出版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实际工作经验,从图书印装质量管理视角探讨出版单位提升图书印装质量的路径,包括建立专业团队、完善制度建设、制定规范流程、有效管理原材料、建立承印企业评价与考核机制、加强质检环节设置等,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 | 印装质量;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流程;原材料管理;承印企业;质检;高质量发展

→ 查看HTML全文

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不仅要求观点鲜明、内容丰富、知识准确、形式美观,还应具备较高的印装质量。印装质量涉及纸张、印刷、装帧设计等多个方面,决定了读者对图书的第一印象。一本印装精良的图书,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提高图书的市场竞争力。

图书印装质量管理是出版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下,提升图书印装质量,成为广大出版单位管理者和从业者关心的重要命题。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流程规范、原材料管理、承印企业选择和考核、质检环节设置等方面综合阐述图书印装质量提升路径。

一、建立专业团队

任何管理活动的核心都是人才。出版单位需要建立一支熟练掌握出版印刷专业知识,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专业精神和廉洁操守的工作团队。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从事图书印装质量管理的部门通常为印制部或者出版科(部)等,有些出版单位还会单独设立质量检查部门。这些部门虽然名称有所不同,但其职责基本相似。作为图书印装质量的主要负责部门,除了招聘时选择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学科背景的人才外,更重要的是要持续不断地组织从业人员参加相关培训。

培训方式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内部培训可采取灵活的方式,如定期组织印制人员参加的内部交流会,讨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邀请经验丰富和业务能力突出的员工担任年轻员工的“工作导师”,帮助新人迅速适应工作节奏,熟悉业务流程。外部培训方面,可以定期安排本单位印制人员到先进的承印企业实地学习印装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熟悉材料、器材的性能,了解数字技术、机械工作原理。此外,各地的印刷行业协会、印刷工业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也会不定期地组织培训班,出版单位可以选择合适的课程安排员工参加学习,并将其纳入单位员工的整体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主要包含图书印装的工艺及流程、印刷材料及适性、印刷质量控制及检测手段等。另外,还需重点学习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等,以及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见表1)。

表 1  图书印装质量国家和行业标准

二、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现代化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健康有序运行的保障,是从业人员履职的根本遵循。

首先,出版单位印制管理部门要有明确的部门职责,印制业务人员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印制业务派发、承印企业选择、质量管理等职权划分要清晰,权责要匹配,充分兼顾单位内控管理与风险管理,兼顾质量与效率、管理与服务,形成权责分明、管控合理、监督有序的印制管理工作体系。其次,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本单位的质量标准。[1]质量标准是产品质量评价的唯一依据。单位标准的质量要求不应低于国家及行业标准。再次,制定各环节的工作细则。工作细则是具体业务工作的指南,它为印制业务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规程。从印前文件检查、印刷工艺和装帧材料的选择,到印制任务的派发、质量的控制等,都给出了详细的标准和要求。这些规定有助于提高图书的整体质量。最后,建立印装质量奖惩制度。根据承印企业产品的质检情况,奖优罚劣。对于频繁出现单册不合格或成批质量问题的印厂,将暂停派发印制任务;对于问题严重的印厂,将重新评估其合作资质,甚至直接终止合作,以引起承印企业的高度重视,从而提高印制质量。

三、制定规范流程

流程规范是指组织内部各项业务流程应标准化、系统化、模块化。它可以给组织提供一个可靠的管理框架,将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运作整体,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降低产生质量问题的风险具有显著作用。流程规范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了工作交叉和推诿,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对关键环节和风险点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了产品质量。流程规范的持续优化和改进有助于企业提升整体运营水平。

图书印制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从付印清样核对到装订入库,整个过程需要反复沟通、核对,确认诸多细节。流程的规范是为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被忽略,因为一旦有所遗漏,就很容易出现重大问题。首先,在图书交付印刷之前,印制人员应认真核查书名、书号、印张、定价、成品尺寸等信息,[2]检查封面、扉页、版权页相关内容是否一致,检查各环节是否符合印制要求。有问题的应及时反映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与编辑部门沟通确定图书的用纸及相关工艺,并根据经济实用原则提供合理化建议。其次,在蓝图(彩样)经编辑签字确认后才能下厂付印。对于在蓝图(彩样)核对过程中有改动的内容,可以在原蓝图(彩样)文件上替换单页。如果需要重新导出整本印刷文件,就需要重新制作蓝图(彩样)进行核对。再次,当印制申请审批通过后,开具发印工单(或凭单)时必须详细注明印数、定价、成品尺寸、工艺,用纸的名称、定量、规格,交货地点和时间,以及个性化要求等信息。最后,当新书印刷完毕准备装订前,应安排印厂送来毛样(装前样),[3]仔细检查印装质量并交由编辑再次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批量装订。

四、有效管理原材料

纸张作为图书印装的主要原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的印装质量。如挺度、耐折度、匀度、透明度、亮白度、光滑度等,直接影响图书在印刷色彩、图文清晰度、装订平整度和耐用性等方面的表现。出版单位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原材料质量管理体制,包括供应商准入、原材料选择、质量监测等。

供应商准入可以从产品质量评价和供应商自身评价两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产品质量评价方面,在检查供应商提供的相应纸张检测报告的基础上,还应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安排社内印制人员、策划编辑、美术编辑和承印企业技术人员等针对不同纸样进行相关指标的评分,通过评分高低得出不同品牌纸张的质量分级,在采购时结合价格因素综合考虑。供应商自身评价包括社会信誉、供货周期、售后服务水平和客户投诉处理能力等方面。总体来说,市面上一些大品牌纸张质量更为可靠。

在选择原材料时应根据图书的类别和个性化需求,选择合适的纸张。例如对于内页,学术类专著、重点图书,可以选择纯质纸、超感纸等中高端纸张;彩色图书选择定量80克以上纸张;儿童图书考虑结实耐用,选择较高定量用纸;画册或者彩图较为精细的图书可以选择铜版纸或者轻涂纸等平滑度较好的纸张,以呈现较好的印刷效果;教材教辅类图书考虑经济实用,选择一些低定量的胶版纸或者轻型纸。图书封面用纸的厚薄可根据书芯的厚度选择。精装书的环衬起到连接封面和书芯的作用,用纸一般不宜太薄。

质量监测方面,应定期与合作印厂进行纸张使用情况调研,了解纸张常见的质量问题,诸如掉粉、起皱等。通过科学的供应商遴选和纸张使用监测机制,掌握纸张的质量情况,及时退换货、更换供应商,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

五、建立承印企业评价与考核机制

承印企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出版单位通常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合作印厂。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出版单位采购的合规性。但从印装质量的提升上,仅通过招投标确定合作印厂还远远不够,需要精细化管理。

以中小学教材为例,其印刷工艺相对简单,但印刷数量大,几乎都是通过彩色轮转印刷机进行印刷。承印企业的印刷设备各不相同,有的是进口机型如小森、三菱、海德堡等,有的则是国产或合资品牌机型如北人、高斯等。总体而言,进口印刷机在套准精度、印刷压力控制等方面要优于国产机。进口印刷机有两个显著优势。一个是大多装备有印刷自动套准系统和折页套准系统,可确保四色套印和折页准确无误;而国产印刷机几乎没有这样的系统,四色套准和折页精度完全依赖于机长的操作水平和责任心,并且残次品容易混入成品。另一个是大多配备有烘干系统。在高速印刷过程中,对于彩色产品,墨值过小会导致颜色饱和度不足,色彩缺乏层次感;而墨值过大,油墨不易干,则容易产生黏脏现象。烘干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主流的书刊印刷企业普遍采用了胶装图文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工业摄像头扫描产品图文,并与正确图文自动对比,自动识别错帖、倒页、少帖,极大地提升了质量控制精度。

出版单位的承印企业准入评价标准制定可参考表2,其中部分内容参考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于2024年发布的团体标准《印刷企业综合能力评价分级要求》(T/PTACAS7—2024)。每项评分标准的分值可根据出版单位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表 2  印制服务供应商准入评价标准制定参考项目

出版单位选择承印企业后,应建立考核机制,对合作的承印企业进行分级分类管理。[4]首先,需要搜集整理出版单位内部相关部门的意见,然后按照印刷供应商的印装质量、生产周期、承接业务量、服务意识以及供应价格等,适当配置权重,并计算出评估分数。其次,根据评估分数将合作承印企业划分不同等级。最后,考核级别为优秀的,重大出版项目、重点图书优先安排,印制任务量予以倾斜;考核级别为合格的,不安排重大出版项目、重点图书生产,削减印制任务量,并加大质量抽检数量和频次;考核级别为不合格的,启动淘汰和退出机制

六、加强质检环节设置

出版单位根据图书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可以分别在印前、印中、印后设置质检环节。印前质检首先是电子文件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色彩模式、文字是否转曲、出血是否齐全、图像分辨率是否合格[5]、色彩是否真实自然、跨页接版图是否预留胶装位、正背页码和相邻页码是否套准等;其次要检查蓝图(彩样)的质量,没有问题再转交编辑核对确认。

印中质检通常需要印制人员亲赴印厂,实地检查印刷装订质量,出现问题可现场纠正,以便不耽误生产。过程中主要检查套印、色彩饱和度、与原稿颜色是否一致、折页精度、外观有无瑕疵、封面工艺、装订牢固程度等。

印后质检主要是成品质检。质检的方式可分为样书质检和实地抽检。样书质检即检测印厂送交的样书产品。实地抽检是指质检人员赴印厂、库房、销售门店等进行现场抽检。质检过程最好两人以上同时质检,交换复核,进行质量判定。根据判定结果填写质量检测记录表,并留存印装质量问题的拍照记录。定期抽检保持一定频次,确保抽检品种在不同印厂间均衡分布,以便真实反映印装质量。

通过科学严密的质检工作,可实时掌握出版单位图书印装质量的情况和承印企业的加工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检测出的产品质量问题,要及时处置,尽可能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工作实践中,图书印装质量问题的发生是随机的。即便是行业内知名的优质印刷企业,也会偶发质量问题。虽然目前行业的设备技术水平,还做不到100%合格率,但是可以做到未雨绸缪、严密监测。在图书投放市场之前,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避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负面社会影响。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出版单位应充分认识图书印装质量的重要性。图书印装质量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和积累。出版单位应从多方面入手,加大投入,注重人才培养,提高质量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加强与优秀承印企业的合作,探索有效的路径和策略,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吴懿伦. 浅谈提高图书印装质量的方法和措施[J]. 印刷杂志,2021(1):51-53.

[2]王京美. 关于图书印制及流程管理的相关探讨[J]. 新闻文化建设,2020(6):15-16.

[3]朱飞. 浅谈出版社的印制管理[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2):220-221.

[4]易帆. 浅谈如何提高出版社图书的印装质量——以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为例[J]. 传播与版权,2021(7):37-38,45.

[5]蒋媛,罗梦来. 设计细节控制与图书印装质量提升策略[J]. 出版参考,2021(10):59-62.

Title :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Book Printing and Binding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uthor : LI Ruxing

Author Affiliation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Group) Co., Ltd.

Abstract :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book printing and binding quali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Based on the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ath for publishing agenc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ook printing and bin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ok printing and binding quality management, including establishing a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eam, improving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formulating the standardized processes, effectively managing the raw materials, establishing a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for printing enterpris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inspection links, for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same industry.

Keywords : printing and binding qualit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standardized process; raw material management; printing enterprise; quality inspec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编辑:许彤彤

审核:靳琼 熊喆萍

期刊简介

《出版与印刷》于1990年创刊,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经国家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专注现代出版与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出版与印刷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出版与印刷领域的产教研深度融合。读者对象主要为出版与印刷领域教育、科研及从业人员。主要栏目设有本期聚焦、研究与观察、出版实务、期刊研究、印刷与包装、出版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出版史话等,内容注重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出版与印刷》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扩展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全文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引文数据库、龙源期刊网、钛学术文献服务平台等。2021年入选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期刊网站:

‍https://cbyys.

投审稿系统:

http://www./cbyys

电子期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