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该向“两司马”说声谢谢

 茂林之家 2024-08-26 发布于湖南

泱泱华夏,五千余年的文明史,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历史典籍,是人类文明的记载与传承。

历史典籍,是人类文明的教科书。

能够系统而较全面地记载这段历史,为中华文明存史、传承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当数司马迁、司马光。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被称为“史学双壁”,是中华文明史上无人超越的两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如果没有《史记》与《资治通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大概就缺少了顶梁柱之作。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两位历史“大家”都姓“司马”;相距1200余年,竟然是又一位“司马”,续写了《史记》以来1300余年的中华文明史;两位司马又都是山西运城地区河津县与夏县人氏,让人不觉暗自称奇。看来历史上的京畿之地河东地区,真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间3000余年的历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从周威烈王(公元前403年)到后周(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两人的历史巨著,涵盖了中华民族约4000余年的文明史。如果没有两司马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大概不少时段仍会处于零散资料堆积的蒙昧状态之中。

是“两司马”的贡献,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了一部系统、且较详尽的历史记载,为一代代后人了解历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历史,幸亏有了这些卓有才华,誓志历史资料的整理、编纂的“好事”之人,才让一代代后人,对中华民族五千余年文明史的学习,有了较为清晰的历史脉络。我们真的应该对“两司马”说声:谢谢。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0年)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其父子先后担任西汉王朝的太史令。司马迁于公元前91年完成的历史巨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史学的一座里程碑。全书130篇,52.65万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一列传,十表,八书。被后人称为“实录、信史”。

司马光(公元1019~1086),生于河南光山县,山西夏县人,北宋时期的史学家、政治家,先后任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等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几乎尽人皆知。他历时19年主编通史,被宋神宗赐名为《资治通鉴》,并于公元1084年完成《资治通鉴》全书。全书按16个朝代分为十六纪,294卷,230万字,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翻阅中国的史册,从西周始,每一个王朝大都有自己的“太史”,专门记载国家的大事,大概也是为了治国理政、“青史留名”吧。但大多“钦定”的“正史”,都是后人对前人,后朝对前朝的修史立传。因而,修史的主体思想、材料的取舍、叙述观点的表达,都必然是当时统治阶级主流意识的反映;作品出自作者之手,因而,也必然打上作者世界观的印记;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史料收集的局限,因而,任何历史的作品,都必然带有当时历史发展阶段的印记。

后人品读、研学历史典籍,重要的是:一,要抱着虚心研学的态度,去对待先人的历史著作,不要自视高明,站在今天个人的视角,去妄加评论。尽管历史典藉因种种局限,不可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历史发展的本来面目,但必定从某一方面、某一侧面,记载了当时历史的一些过程与片段,窥其一斑,便足可以知全豹,为传承文明,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有,总比没有要好的多。二,必须把史书、事件、人物等,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研究,并用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论去研判。否则,只能导致谬误。

历史,并不是一个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长官意志的自我标榜,个人好恶的胡编乱造,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检验,都不过是一堆废纸。那么,学史、写史,是不是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然也不是。

人类社会的发展,自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行规律。规律就是客观的真理。学史、写史、评判历史,必须把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搞正确,坚定地站在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一边;坚定地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一边。历史的著述,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必须经得起人民大众的评判。

读史、写史、评史,首先的、最根本的是人的立场问题,立场决定一切。也就是说,你是站在说的立场上说话,在替谁著书立说。

翻阅中国的史册,人们会发现,历史叙事的主轴,都是以朝代的更迭为架构的。每个朝代的叙事,又往往大多是帝王将相的活动。帝王将相的活动,又往往是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逻辑叙事的。辟如上古时期,黄帝、炎帝、蚩尤等,都是当时华夏大地的部落首领。黄帝、炎帝战蚩尤,其实质是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领地的战争。蚩尤战败了,于是,在历史传说中,就把蚩尤描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其实,当时蚩尤也是华夏东部地区势力最大的一个部落首领,与黄帝、炎帝一样,也是华夏大地上的人文始主。因为黄帝胜了,所以,黄帝就高居庙堂之上,受人顶礼膜拜。蚩尤败了,所以就下十八层地狱。

历史观是世界观的反映。面对浩繁的历史资料,编史、学史、评史,不同的阶级,自有不同的取舍、解读。

无容质疑,帝王将相、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中,都曾起过不同的作用,有的曾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不可否认,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不懈奋斗,才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对历史的叙事、评判,作为唯物主义者,作为共产主义者,就是要坚定地站在人民大众的一边,坚定地站在社会发展正确方向的立场上,不仅要写好朝代的更替,及其更替的规律,而且要把人民大众创造、创新社会的发展,人民大众反抗压迫、剥削,以及反抗外敌入侵的斗争,作为主体,大书特书。人民大众的的反抗、起义、革命,是打破旧的反动统治,使社会发生质变,建立新的社会的助产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卷中,学史、明史,我们可以历览前贤国与家,传承文明血脉,赓续红色基因,不忘初心,坚持真理,坚守使命,为了人民大众的美好生活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排除干扰,不懈奋斗,续写新的华章,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