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买田阳羡”的故事

 眉山阿勇 2024-08-27 发布于湖南

阳羡帖


图片
YANGXIAN

吾来阳羡,

船入荆溪,

意思豁然。

如惬平生之欲,

逝将归老,

殆是前缘。

01
书法赏析

《阳羡帖》是苏轼写给友人的信札,内容为:“轼虽已买田阳羡,然亦未足伏腊。禅师前所言下备邻庄,果如何?讬得之面议,试为经度之。及景纯家田,亦为议过,已面白得之,此不详云也。冗事时渎高怀,想不深罪也。轼再拜。”

这封信很短,大致意思是:我(苏轼本人)虽然已经在阳羡买了田地,但也不能满足生活所需(伏腊:古代冬夏两种祭祀的名称),禅师以前说过在邻庄准备了田地,结果怎样?我委托得之(苏轼的朋友)去商议经办这件事。景纯家的田地,也请得之商议经办,此事就不详说了。为这点琐事不时的打扰您,您大人大量,想来必定不会怪罪我。苏轼再拜。

《阳羡帖》笔墨流畅,清逸神俊,气息超然拔俗,毫无生硬迟涩之笔,展现了苏轼刚健阿娜、流畅自如的笔墨技巧,仿佛一位潇洒的文人,在纸上挥毫泼墨,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倾诉于纸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意欲归退却怀揣不安的心境。此时,苏轼政治上的辉煌已成过去,他即将面临人生的又一次磨难。这正是他书法的魅力所在——他将笔墨作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将艺术和生活融为一体。

《阳羡帖》在用笔上,肉丰而骨劲,偃卧式执笔,侧锋起势,故而厚重中不失妍丽,如“羡”“然”“议”“深”等。此外粗细变化跳宕多姿,同时亦有字组上的轻重变化和单字内的轻重变化。结字上,横向取势,姿态百出,常左舒右密,左低右高,险宕紧密,如“轼”“禅”。同时也有纵向体势的字形打破共同点,如“如何”“再拜”。字体的大小相生,亦是东坡融情于笔的体现,如第二行对比第三行的轻重。章法上,字大多独立,字距紧而行距疏,疏密变化颇为丰富,此外亦有笔画之间的重叠,形成浓重的墨块,弱化了字内的空间,如“虽”“邻”“议”等。字形结构锋芒毕露,敦厚朴实,刚柔相济,显现出苏轼受佛教影响的痕迹。这不仅体现了他的书法技艺之高超,更反映出他内心的深沉与广阔。

图片
02
苏轼与宜兴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阳羡,宜兴的古称,也是与北宋“顶流”苏东坡渊源最深的地方之一。苏东坡曾在此留下买田终老的愿望,把宜兴作为他颐养天年的落脚地,为何他钟情于宜兴这块地方呢?

苏轼与宜兴的缘分,始于嘉祐二年(1057)琼林苑宴上的约定。在这个欧阳修主持的被称为“千年第一榜”的科考中,苏轼、苏辙兄弟同科中进士,苏轼在琼林宴上与蒋之奇、单锡一见如故,蒋之奇向苏轼介绍宜兴溪山胜景,邀苏轼来宜兴游览卜居,并订下“鸡黍之约”。

公元1073年,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送外甥女来到宜兴,嫁与单锡,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宜兴,就住在单锡湖㳇的家中,屋后便是罨画溪。当时正值宜兴的春季,要知道“茶禅四月到宜兴”,宜兴的春天拥有江南独有的韵味和浪漫,青绿典雅,钟灵秀美。就这样让他魂牵梦萦十几年的“鸡黍之约”,充满着美景美食美酒美茶,充满了真诚和欢笑地实现了,你想他怎能对这里不着迷、怎能不爱呢?

尽管阳羡之梦最终伴随着苏东坡北归染疴而病逝常州戛然而止,但是他留下了百余篇涉及宜兴山水、人物、风土人情的诗文,构想的“宜兴生活”吸引众多文人雅士心慕身追,至今打动人心。东坡精神更是润泽着一代又一代的宜兴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宜兴人文的衍变走向。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